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西街觀察】外賣大戰,冷暖自知

2025-11-25 22:23

(來源:北京商報)

外賣大戰大半年后,阿里交出了利潤跳水的業績答卷。11月25日,阿里最新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阿里收入同比微增5%。但同時,盈利顯著承壓,公司期內經營利潤同比大幅下滑85%。

外賣大戰和AI基建投入讓阿里付出大筆現金流,但「淘寶閃購」也帶動即時零售收入大增60%,淘寶App月活顯著提升。

淘寶閃購4月30日升級上線,在這場近年來最大的商戰中,阿里入局越來越深,京東聲量漸弱,而美團一直都在。

儘管最新的財報尚未集齊,從上個季度數據已經能清晰看到得失。

橫向對比,在外賣大戰的幫助下,阿里、京東、美團的營收均穩步攀升,但淨利潤卻雙位數下滑,業績冰火,冷暖自知。

三季度是外賣大戰炮火猛烈的階段,阿里猛攻美團為主線,三家巨頭幾個月燒掉數百億,將外賣行業的訂單峰值從一天1個億做大到2.5億。

大力出奇跡。若放在大平臺身上,這是聚焦短期目標的合理戰術。用巨資補貼衝高任何單一數字,打外賣戰更是立竿見影。

外賣不是新興行業,自身講不出新故事。算不上風口,比不了AI,幾乎成為電商零售線上最便宜的賽道,但如今,幾個巨頭卻願意爲了爭奪幾杯奶茶,打一場最貴的商戰。

巨頭,都不是什麼「冤大頭」。

阿里從未孤立地看待閃購業務,而是將其放到整體的中國電商大盤中考慮。重金砸向外賣,用大手筆補貼換來的,不僅是淘寶閃購在外賣市場邁向美團的護城河,還帶動電商主業增長,進一步整合零售業態,可謂一舉三得。

京東作為最早的發起方,外賣身影退后,與幾個月前高調的闖入者姿態截然不同。然而,京東很快又在酒旅、七鮮小廚等業務上高調官宣,戰場順勢向到店業務轉移。

美團看似守城,其實早在「閃購」上蓄力,這些對手自然看在眼里。有外賣配送和履約能力,美團走出餐飲美食,做更多品類的閃購,順理成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沒有一家巨頭會單純衝着外賣而來,大家拼搶的是一個比外賣更大的業務,它可以叫及時零售、閃購、本地商業等等。介於電商和外賣之間,比傳統外賣品類豐富、利潤更高,比傳統電商配送更快。

而高調投入商戰,對各家在意的業務而言,也不失為一種成功的營銷、一種自我競爭力的練兵。

在一個格外注重性價比的時代,對消費者心智的俘獲,比拼的必然是綜合實力,這其中包括組織的作戰效率、資源整合的能力、一號位的戰略眼光、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背后的資本實力……

當更多的錢和注意力流向餐飲,勝負未必最重要,在C端入口之爭無疑是最被看重的。一場痛並快樂的大戰,阿里不會手軟,美團也會停。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