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25 18:49
(來源:中金固收)
近期可能會有不少投資者在着手新的年度策略,顯然這對轉債而言有一定困難。畢竟市場本身就很難做出有統計價值的中長期預測,以轉債當前的估值水位,或許也更難找到結構上豐富的分析內容。在此,我們儘量從業務角度,給出一些視角,作為來年的應對預案,供投資者參考。
相比於「波動加大」,或許我們可能看到更加穩定的一個年度。習慣上,當市場經歷過較長的上漲后,很多低位不再、目標價已經達成,從研究角度的確定性降低,於是「波動加大」成為一種合理的推測。但我們在這里給出另一種可能性:對於轉債市場來説,波動可能會降低。當然,這可能一部分已經是事實情況了,下圖是幾個主要指數近期的波動率水平。
圖表1:股票寬基指數波動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一個原因是,投資者(尤其是轉債投資者),在過去的2~3年時間里,已經經歷過較多「壓力測試」了。下圖是上證指數在2018年~2020年9月附近的周線走勢,當時市場經歷過2018年的中長期調整、2019年的快速反彈、貿易摩擦、疫情初露端倪等諸多變化,尤其在春節后的跳空低開,似乎讓投資者對波動更加適應。結果是在2020年9月到2021年期間,市場波動率系統性的下滑了。而從周線走勢而言,當下與彼時有較多相似之處。更重要的是,2024年以來,轉債投資者也經歷了微盤股調整、2024年中退市風險發酵、2024年底反彈與波動以及2025年關税方面的不確定性,尤其4月7日的調整,與2020年春節后有着相似的技術特點。
圖表2:股指走勢:2018年~2021年 vs 當下(右)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波動性事關轉債的投資價值,我們需要更加嚴謹對待 —— 因為個券波動率不一定如此。下面我們看到,雖然近期個股的波動率顯著下滑,但如果看歷史上的那段時間,個股的波動率卻保持住。原因在於,行情走勢明朗了一段時間之后,所謂的增量、減量都不再顯著,但資金活躍性仍在。但個股波動保持、指數波動下滑,還意味着發生了什麼?—— 是個股之間相關係數在此時是比較低的,而不同風格之間,甚至有反向運行(而不是像2024-25年,風格之間更多表現為快慢關係)。理論上,低相關係數下,加大分散性的性價比或更高。
圖表3:A股波動率(個券平均值)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下圖是我們的風格分化走勢圖,在歷史的那段波動不高的時間里,反而走出了幾次較大幅度的折返。
圖表4:風格分化走勢示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如果市場的波幅更窄,除了分散投資和風格外,投資者也要注意對情緒波段的把控。在《轉債擇時體系1》中我們介紹過的情緒指標仍值得觀察,我們也嘗試加入更多表徵情緒熱度、風險的指標,包括漲跌停、波幅、換手率等。
圖表5:情緒指標2.0走勢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而相比於「新常態」,2026年更容易迴歸常態 —— 轉債的發行端有這樣的傾向。我們看到2023年9月以來,轉債預案個數大幅下滑,對應着當時二級市場流動性較差的階段。但時過境遷,無論是持續走強的股票二級市場,還是均價已經突破130元的轉債市場,都顯示出較強的容量。
我們認為,轉債對於支持科技創新具備特殊價值,逐漸被各方認識到。轉股權是波動越大、價值越高的成分,這點與傳統品種的「風險迴避」特徵有本質區別。因此可以説轉債是各類融資方式(IPO、定增、配股、債券)中,唯一可以將風險性計入資產價值的產品,天然更適合「投小、投新、投不確定性」,如果支持科技創新仍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任務,那麼轉債自然需要發揮作用。與此相印證的是,2025年8月以來,轉債的預案個數、審批周期,已經回到歷史平均水平。
圖表6:轉債發行預案個數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7:轉債發行審批周期(天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在此我們再度提醒投資者,「供求」不是適合轉債的分析角度。因為二者都不是市場走勢的外生變量,且不是可以高頻觀察的變量,更適合對過去解釋,而非外推。供給如果提速,關鍵的還是在於能夠給投資者更多選擇,緩解投資難度的問題。在數量方面,我們預計2024年后期以來的持續下滑纔是少見情景,2026年投資者又將研究更多的標的。
當然,公募基金投資者關心的「需求」,也許與漲跌關係不大,而事關規模。從基金三季報來看,與往年不同的特徵是,當下對於固收+基金而言,機構客户(保險、理財、養老金等)對於規模能否擴張更加重要了。而當下,轉債的持有佔比並非正面因素 —— Q3來看,轉債持有越多,規模越不容易增長。顯然,經過了多年發展,機構客户也容易知曉此刻轉債市場的獲利難度,此時是高於股票的。
圖表8:固收+基金分事后口徑分機構持倉與否的淨申購比例差異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二級債基25Q3申贖的主要原因拆解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同時,傳統的投資者可能遇見的一類新的競品,則是透明度更高、綜合費率顯著更低的「股債恆定ETF」,對此我們已有專門分析,詳見《股債恆定固收+ETF:境外經驗與國內市場回測》。投資者要為此做好準備,競爭角度無非是鋭度、實際倉位、風格與交易頻次,但至少「一二級債基仍屬固收」並不意味着,轉債天然有其剛性需求。
小結:
1、 如果市場波動下滑,可能個股相關係數下降,持倉分散相比集中更優。風格差異可能較大,投資者亦需把握情緒周期。相對而言,在市場沒有出現類似2022年行情的情況下,轉債上仍可以小盤為主力風格。
2、 當下轉債的投資難度不言而喻,供給恢復常態或可緩解,當然需求變化更快,我們不宜據此提前預判。而對於公募基金的投資者而言,需要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需要更加明確的產品定位。
3、 最后,我們怎樣看待各類轉債策略?首先明確,現在聚焦於轉債策略,那麼主要訴求在於相對回報,而非絕對。且主要面向不能直接參與股票的投資者,因為轉債若繼續維持高估值,需要建立在正股繼續強勢的基礎上,顯然相比正股更為逆風。
1) 債性策略在近年來都有不錯的回報。而當下的難點在於可選範圍小,施展空間不足,因而這個策略本身就是在擇時。對於這類策略,我們建議在估值出現充分回調時,以估值信號優先;
圖表10:估值變化試紙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 估值高企之后,股性策略與希臘字母策略基本重疊,投資者可能要提高交易頻度。這一點也寫在此前的《希臘字母與EasyBall Plus》中,高估值的環境下,機會的延續性下滑。
圖表11:低估值 + 正股均線突破策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實際上,更加簡單的低估值策略,提高交易頻度同樣有效。
圖表12:低估值策略等權:10日調倉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3) 估值的實際硬約束可能來自贖回與到期,因而低彈性的平衡型策略,臨近到期的轉債需要注意風險—— 這兩類策略的估值敏感性都比較高(即高Vega)。不熟悉轉債市場的投資者尤其要注意,有時即便市場估值的統計數據仍維持在高位,但隨着時間推移,這些品種依然要受損 —— 但直觀上,這兩個更容易受投資者關注,我們提醒這兩類風險。前者常因基本面穩健而被買入,后者常被誤認為「博弈促轉股價值較高」,實際都是轉債市場比較常見的誤讀。
圖表13:正股賣方推薦數量高 + ESG分數高:10日輪動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4:轉債剩余期限不足1年:10日輪動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Source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5年11月14日已經發佈的《回到常態——2026年轉債市場展望》
楊冰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15120002 SFC CE Ref:BOM868
羅凡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2070003 SFC CE Ref:BUL744
陳健恆 分析員,SAC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1030011 SFC CE Ref:BBM220
Legal Disclaimer
法律聲明
特別提示
本公眾號不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本公眾號只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佈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閲者若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瞭解或缺乏相關的解讀而對資料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訂閲者如使用本資料,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及解讀。
本公眾號所載信息、意見不構成所述證券或金融工具買賣的出價或徵價,評級、目標價、估值、盈利預測等分析判斷亦不構成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投資建議。該等信息、意見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訂閲者應當對本公眾號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中金公司對本公眾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形式的責任。
本公眾號僅面向中金公司中國內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條件的訂閲者,敬請訂閲前自行評估接收訂閲內容的適當性。訂閲本公眾號不構成任何合同或承諾的基礎,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單純訂閲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閲人視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聲明
本公眾號僅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佈報告的部分觀點,所載盈利預測、目標價格、評級、估值等觀點的給予是基於一系列的假設和前提條件,訂閲者只有在瞭解相關報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礎上,纔可能對相關觀點形成比較全面的認識。如欲瞭解完整觀點,應參見中金研究網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載完整報告。
本資料較之中金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告存在延時轉發的情況,並有可能因報告發布日之后的情勢或其他因素的變更而不再準確或失效。本資料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或價值走勢可能受各種因素影響,過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后表現的預示和擔保。在不同時期,中金公司可能會發出與本資料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中金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資料意見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中金公司可能與本資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爭取建立業務關係或服務關係。因此,訂閲者應當考慮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資料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與本資料相關的披露信息請訪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參見近期已發佈的關於相關公司的具體研究報告。
本訂閲號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並維護的官方訂閲號。本訂閲號中所有資料的版權均為中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轉載、翻版、複製、刊登、發表、修改、仿製或引用本訂閲號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