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轉型撰稿人重出江湖!「大空頭」伯里開博炮轟AI泡沫:英偉達(NVDA.US)就是當年思科(CSCO.US)

2025-11-25 16:59

智通財經APP獲悉,因精準做空美國次貸危機而名聲大噪、電影《大空頭》的原型人物邁克爾·伯里(Michael Burry),在關閉其對衝基金數日后,於當地時間11月24日準時「迴歸」。這位始終對當前人工智能(AI)熱潮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正式推出其聚焦金融市場的付費Substack資訊服務,同時再次將矛頭對準了此輪熱潮的中心——英偉達(NVDA.US)。

告別資管業務,投身付費資訊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此前披露的文件,伯里創辦的Scion Asset Management已於11月10日正式終止註冊。此前,一封據稱由伯里簽署的投資者信在社交媒體流傳,信中宣佈將在年底前清算基金並向投資者返還本金,理由是「當前市場對證券價值的評估與我的判斷存在分歧,而且這種情況已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這一決定被市場普遍解讀為伯里對當前高估值市場的「理性退出」。然而,伯里本人隨后迴應並未退休,其在低調操作一個親友基金,還稱其新推出的Substack專欄《被解開枷鎖的卡珊德拉》(Cassandra Unchained)將是他「全身心投入」的項目。該專欄月費39美元,目前已吸引超過2.1萬名訂閲者。

歷史韻律重現:AI泡沫堪比互聯網狂熱

在題為《根基:我的1999年(及2000年片段)》(Foundations: My 1999 (and part of 2000))的首發文章中,伯里回顧了自己早期的投資興趣及交易生涯起點。而在另一篇《泡沫的核心信號:供給端的饕餮盛宴》(The Cardinal Sign of a Bubble: Supply-Side Gluttony)中,他將當前AI熱潮與1990年代互聯網泡沫相提並論,並表示將在后續文章中持續分享研究心得。

「2000年2月:《舊金山紀事報》報道我做空亞馬遜(AMZN.US)。2005年格林斯潘稱‘房價泡沫……似乎不太可能出現’。2025年鮑威爾表示‘AI企業實際……已實現盈利……情況有所不同」。我曾猶豫是否該重返公眾視野,但現在我回來了。歡迎加入我,」伯里於上周日晚間在X平臺發文稱。

他特別強調,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2005年堅稱美國房價無泡沫跡象,但僅僅兩年后,次貸危機的爆發便印證了伯里那場著名的「大空頭」交易。如今他認為,歷史正以相似的韻律重演。

「當今AI熱潮的五大上市巨頭——微軟(MSFT.US)、谷歌(GOOGL.US)、Meta(META.US)、亞馬遜和甲骨文(ORCL.US)——連同若干新興初創企業,共同承諾未來三年在AI基礎設施領域投入近3萬億美元。投資者對此趨之若鶩,」他寫道,「如今這場熱潮的中心再次出現了類似當年思科(CSCO.US)的角色:手握全行業所需的‘鎬和鏟子’,懷揣宏大發展願景。它的名字叫英偉達。」

伯里指出,與互聯網泡沫時期一樣,當前投資者正過度推演指數級增長前景,忽視盈利能力擔憂,並基於「技術將重塑經濟」的假設,持續投入鉅額資本開支。

伯里特別提到,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出面淡化對AI泡沫的擔憂,稱AI公司「實際具備盈利能力」,與以往的繁榮周期「存在本質區別」。

「從某種意義上説,當前這些高估值企業確實擁有盈利等實質支撐,情況有所不同,」鮑威爾在10月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但在伯里聽來,這番言論與格林斯潘二十年前的保證形成了令人不安的呼應。

做空英偉達,質疑會計操作

交易記錄顯示,伯里的Scion Asset Management此前曾建立了對英偉達和Palantir(PLTR.US)的空頭倉位。儘管他澄清Palantir的空頭規模僅為約920萬美元,遠非市場誤傳的9.12億美元,但其看空立場十分明確。

伯里還加大了對科技巨頭會計操作的批評力度,指責主要雲服務供應商通過延長資產使用壽命來粉飾盈利數據。他估算,2026年至2028年間,此類操作可能導致整個行業的折舊費用少計約1760億美元,進而虛增報告利潤。

雖然上周英偉達仍然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業績,並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也發聲駁斥「AI泡沫論」,但伯里並沒有停止對英偉達和AI泡沫的抨擊。

伯里在社交平臺上以其標誌性的直率表達了對英偉達第三季度業績的質疑,並指出,英偉達最狂熱的支持者完全忽視了那些迟早會暴露的會計與經濟現實。他繼續反駁英偉達關於GPU使用壽命延長證明更長折舊期合理的説法,指出將利用率與價值創造混為一談最終會虛增盈利。他寫道:「僅僅因為某樣東西被使用了,並不意味着它是有利可圖的。」他舉了一個例子,航空公司保留舊飛機,以提高假日季節的運力,但它們「利潤微薄」,「根本不值錢」。

商界領袖觀點分歧:泡沫論戰持續升溫

伯里的警告並非孤例。關於AI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已在全球頂級商界領袖中形成鮮明對立。

包括OpenAI CEO奧特曼、微軟聯合創始人蓋茨和摩根大通副董事長平託在內的預警派普遍認為,當前市場存在明顯的非理性繁榮,其景象與歷史上的科技泡沫有相似之處。

但像來自硬件供應和核心開發領域的商界領袖,如黃仁勛、AMD(AMD.US)CEO蘇姿豐和谷歌前CEO施密特等樂觀派則堅信當前的投資熱潮是基於技術革命帶來的真實需求。

而Meta CEO扎克伯格、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等人則保持審慎中立態度,承認市場存在過熱跡象,但認為只要技術持續進步,長期價值終將兑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