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24 18:35
財聯社11月24日訊(記者 周曉雅)經歷了連跌行情后,港股迎來翻紅。
截至今日收盤,恆生指數收漲1.97%,報25716.5點,止步六連跌行情;恆生科技指數同樣如此,今日收漲2.78%。傳媒、國防軍工、醫藥生物等港股細分板塊成為領漲主力,恆生生物科技收漲3.42%。

在此之前,資金就在港股市場「越跌越買」。11月以來,恆生科技ETF合計淨申購份額已經超過250億份,在所有ETF掛鉤指數中保持絕對領先,這也是恆生科技ETF連續第二個月被淨申購超200億份,且淨申購的份額進一步擴大。
翻紅過后,得到資金抄底的港股能走多遠的反彈之路?
連續兩個月恆生科技被買最多
截至11月21日,非貨ETF合計被淨申購1179.19億份,而掛鉤恆生科技的ETF合計淨申購份額在眾多指數中領先,11月淨申購251.16億份,跟隨其后的券商ETF,僅合計被淨申購67億份左右。買入恆生科技,成為市場資金在11月的共識。

這也是連續第二個月恆生科技ETF的淨申購份額居首,10月,掛鉤恆生科技的ETF合計淨申購了230.81億份,也是同期唯一被淨申購超200億份的ETF掛鉤指數。
接連流入的同時,指數在最近兩個月持續走弱。在今日行情上漲之前,恆生科技指數從10月以來的最大回撤已經超過20%,即便今天錄得超2%的漲幅,期間累計跌幅仍超過14%。
不過,大量的資金流入還是將恆生科技ETF的規模進一步推高。截至11月21日,恆生科技ETF的合計規模已經達到1644.13億元。單一產品來看,華夏恆生科技ETF規模為457.09億元,在11月一度創下473.9億元的規模紀錄;跟隨其后的華泰柏瑞恆生科技ETF最新規模則是417.65億元,也在11月創下了435.65億元的峰值。
除了恆生科技指數,跟蹤恆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的ETF也在11月被淨申購64.14億份,港股通創新葯、港股通非銀等指數掛鉤的ETF也被淨申購超過20億份。
這些指數中,也有出現規模在本月刷新紀錄的ETF。比如,廣發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ETF峰值曾達到259.15億元,最新規模248.7億元;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葯ETF則是曾超過260億元,最新規模為24.02億元;易方達恆生科技ETF也曾達到241.57億元。
機構看好配置機會
除了資金的入場以外,已經經歷兩個月回撤的港股市場,在不少機構看來,投資機會顯著。
華泰證券將當下的港股市場,稱作「正在進入佈局區」。一是對於近期調整重要原因之一——流動性,給出較樂觀的預期,提到歷史上年初好轉;二是他們對基本面也不悲觀,預測2026年海外中資股非金融盈利增速會進一步上升到15%左右;三是當前市場情緒釋放較為充分,提供左側佈局時機。
「整體而言,內外風險因素正加速釋放,全球流動性風險與短期國內經濟壓力有望接近尾聲。」長城基金繼續看好新興科技,認為仍有望成為主線,這也意味着,相關方向如港股互聯網值得關注。
「一般而言,市場在經歷集中的情緒宣泄之后,風險會得到充分釋放,一些具備長期邏輯的機會迎來很好的佈局機會,我們認為當前是具備這種條件的。」摩根士丹利基金同樣持有類似觀點,在他們看來,中國資產中具備中長期邏輯的領域並不少,如具備出海能力的企業,包括製造業與服務業,受益於反內卷的部分材料及機械製造、新能源等,AI浪潮背景下的科技等。
富國基金雖然預計港股市場或延續震盪走勢,但結構性機會將持續凸顯。當前港股的估值優勢顯著,有望吸引長期資金配置,但仍需警惕美國經濟數據發佈后的市場波動,以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等潛在不確定性。
他們尤其強調,恆生科技板塊,短期內需謹慎應對美聯儲政策收緊預期帶來的流動性壓力,中長期可關注具備核心技術與盈利改善潛力的細分領域,等待估值修復機會;非必需性消費與工業板塊則需等待全球需求復甦與國內經濟動能進一步增強的明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