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補退潮后,誰在驅動萬物新生?

2025-11-21 18:34

國補退潮,3C消費的高峰期正在過去,線上的大盤不可避免地陷入低增長。就在此時,被誤解為依賴政策扶持、國補紅利的二手行業里,萬物新生交出了一份不一樣的成績單。

11月20日美股盤前,萬物新生(愛回收)集團(紐交所股票代碼:RERE)發佈了業績公告。財報顯示,2025年Q3萬物新生集團總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27.1%。Non-GAAP經營利潤創新高,達1.4億元,同比增長34.9%。

這已經是萬物新生連續13個季度保持20%以上的營收增速,也是連續13個季度實現non-GAAP下的持續盈利了。高增長還能賺錢,這在當下環境下十分少見了二手行業非常考驗企業的能力,重供應鏈,重運營,以前一直被評為「又苦又累」的生意。但現在不少互聯網企業也開始覬覦。

馬雲現身閒魚總部,閒魚在阿里的內部等級不斷提升,今年開始線下開店;抖音、快手正在通過直播切入二奢賽道;小紅書也開始做二手生意,上線了「快速售賣」功能。

當自帶流量Buff的巨頭開始發力,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被縮小了。轉轉放棄了C2C業務,專攻C2B2C領域,戰場從閒魚轉向萬物新生。可以看出,萬物新生的生意模式已經得到了驗證。

逆周期性的業績:連續13個季度高增長並盈利

Q3是一個銷售的淡季,沒有618也沒有雙11的促銷活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可得,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僅增長2.5%。此時,二手行業的逆周期性開始顯現。

萬物新生已經形成了C2B+B2B+B2C的完整產業鏈閉環,包括C2B業務愛回收B2B業務拍機堂、B2C業務拍拍、海外業務AHS Device。

總營收51.5億,同比增長27.1%。在國補退潮時,依舊創造了高增速。

其中代表1P自營業務的淨產品收入達47.3億,同比增長28.7%。增長主要原因是二手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增加。Q3交易完成的消費品數量達1090萬件,去年同期為910萬件,同比增長19.8%。代表3P業務服務收入達4.2億,同比增長11.6%。增長原因是多品類回收業務和拍機堂的爆發。

成本費用的增速繼續低於營收增速。這代表在重資產運營的模式下,萬物新生正在形成一些規模優勢。運營成本及費用為50.3億,同比增長25.0%。

具體來看,大頭依然是商品成本。商品成本為40.9億,同比增長26.3%。履約費用為4.4億,同比增長25.9%。銷售及營銷費用為3.6億,同比增長15.4%。一般及行政費用為0.7億,同比增長6.9%。技術與內容費用為0.6億,同比增長19.5%。

營業利潤為1.2億,同比增長385.1%。調整后營業利潤為1.4億,同比增長34.9%。

最終淨利潤為0.9億,同比增長407.3%。調整后淨利潤為1.1億,同比增長22.3%。二手行業特別是核心的3C領域本身就是厚積薄發的生意,萬物新生能保持持續盈利已屬不易。

公司的現金儲備保持健康。截至2025年9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現金、短期投資及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應收款項共計25.4億,而之前截至年底這一數字為29.2億。

萬物新生預計q4的總收入同比增長25.4%到27.4%之間,預計2025年增長27.8%到28.5%之間。

連續13個季度高增長,持續盈利,萬物新生是怎麼做到的?

以門店為品牌抓手,全渠道流量破局

互聯網越來越趨向存量競爭,流量成本越來越貴已經是現實。電商正在通過外賣大戰來搶奪流量。萬物新生是一家專注二手的垂直電商,要怎麼獲取穩定的流量來源?

通過線下門店體系、線上京東以舊換新、抖音小B、頭部品牌合作等方式,萬物新生已經建立起全渠道的運營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地獲取一手貨源。

首要的還是萬物新生的線下門店體系。門店是樹立品牌心智的關鍵,也是流量核心抓手。

和傳統電商售賣標品不同,二手產品的非標屬性極強。門店的服務可以增加消費者的信任,所見即所得也能打消疑慮。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轉轉在北京開設了線下倉儲店,閒魚開設了首家循環商店。但是從2013年就開始佈局的萬物新生,門店規模始終領先。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萬物新生線下門店數達2195家,覆蓋全國298座城市。萬物新生在一二線城市的滲透率正在穩步提升。三到五線城市也是二手交易的重點城市。這些地區原本有不少的經驗豐富的本地商家,萬物新生正在發展他們成為加盟店。

對門店來説坪效是至關重要的,萬物新生也開啟了多品類業務,這也吃到了一波紅利。在多品類業務中,黃金也佔據了較大比例今年以來,黃金價格持續走高,有不少消費者開始投資或變現,難題也正在出現。郵寄顯然費時還不安全,但是線下的黃金鋪子質量層次不齊,也可能會產生少稱重、調換的事情。

萬物新生的門店已經形成了品牌心智,也讓消費者產生信任。Q3包含黃金在內的多品類回收交易額同比增長高達95%,可以看出門店的火爆。爲了讓消費者到手價更實惠,萬物新生降低了服務費率做讓利。多品類還有二奢、攝像機等等。

目前有約一半的門店開設了多品類業務,意味着后續如果隨着更多門店開設,萬物新生還會有下一輪增長。截至Q3末,共有1009家愛回收門店開通多品類回收服務。

多品類業務帶來的利潤效果是非常可觀的。新開通多品類的門店在2到3個月內就可以形成穩定的回收業績。分攤前端和履約費用后,多品類服務平均每月為單店產生約7000元的利潤貢獻。

現在即時零售非常火熱,爲了解決消費者懶得去門店的問題,萬物新生也發展了上門團隊,人數已經達到1962人。

除了線下,萬物新生也在線上發力,以舊換新是關鍵場景。消費者下單新機后,把舊機出掉可以直接抵扣價格。萬物新生接入了京東的以舊換新場景,獲得了精準流量。公司估算在京東有超過10%以上的回收和以舊換新的滲透率,代表未來還大有空間。同時愛回收官網的3C回收訂單量同比增長30%。

萬物新生也相繼和蘋果、華為、榮耀、小米、大疆等品牌商達成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萬物新生也開始擁抱新渠道。平臺供應鏈向抖音打通,給小B達人開放供應鏈資源。達人背后的受眾也彌補了過去萬物新生在線上社媒流量的短板。

這樣一套流量的組合拳,讓萬物新生從單一的3C品類向國民第一回收品牌轉型發力。

C端銷售暴漲,數字化質檢讓二手變標品

此前,行業內普遍認為萬物新生業績爆發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國補。事實上,國補最大的作用是為萬物新生帶來了大量優質供給。

在國補退潮后的淡季,業績還能持續爆發。核心動力是,萬物新生成功為這些二手商品找到了銷路。

B2C業務中,拍拍寄賣模式的GMV同比增長高達180%。二手行業原本就有無數分散的小B渠道商,他們也已經積累了不少客户羣體。為什麼拍拍寄賣的模式還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核心還是靠萬物新生的質檢和合規翻新能力為這些小B商家提供了背書。

過去小B渠道商更多是靠自己的經驗進行評判,決定幾成新和對應的價格。但實際上每件二手商品都完全不同,劃痕、配件、成色等各個方面都會影響最終的定價。僅憑經驗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如何把二手產品變為標品是一大難題。

萬物新生已經建立了一整套數字化的流程,東莞自動化運營中心已經能進行全自動化的質檢。採用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系統進行中央控制,承擔輸送、分揀、質檢、倉儲、發貨等職能。

Matrix 3.0為代表的自動化質檢系統,將2024全年由於質檢失誤導致的損失降低19%。AI圖像算法和AI聲波算法,對商品外觀項與內部功能項和維修項等進行自動判定。

質檢之后,如何對問題機合規翻新也是讓舊機重新流通的關鍵一環。

二手行業魚龍混雜,消費者很難辨別每一個零件的真假,外觀上也難辨別產品內部進行了什麼樣的翻新操作,容易造成安全隱患。萬物新生的合規翻新嚴格遵照相關指導,僅對手機的屏幕和電池進行翻新,並會如實描述,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選擇拍拍寄賣的商家只需要上架,不需要管理商品、店鋪運營、流量管理和售后。

大規模的國補會加速二手行業的洗牌,新機更實惠,舊機需求下降。讓無數難掌握一手貨源的小B陷入虧損的難題。未來頭部品牌的市佔率會逐漸提升,可以看到不少商家也開始順應趨勢。在B2B端,截至三季度末,拍機堂累計註冊商家數突破137萬。質檢和翻新標準統一,能穩定出貨是商家簽約的原因。

3p業務中,萬物新生綜合收費率僅為4.89%。如果和電商的貨幣化率做對比,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

6.6億用户背后的「循環經濟」大潮

二手行業大有可為。

2024年,中國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6450.2億元,同比增長17.56%。行業滲透率從2020年的24.5%增長到了2024年的38.9%,用户規模也從2.52億人增長到了6.6億人。

近一半人口都在參與,二手交易正在從一個小眾賽道變成主流生活方式。年輕人熱衷淘貨,覺得二手包包纔是最真實的價值。谷子經濟下,「出谷」和「買谷」獲得精神食糧。Labubu走紅后,連帶娃衣、配飾等交易也正在變得火熱。

爲了迎接二手行業的爆發。萬物新生制定了未來兩到三年的「三級發展戰略」,依次是深耕二手3C基本盤、發展國民第一回收品牌、國際化出海。

3C方向,繼續提升規模效應,包括繼續挖掘一手貨源,穩定交付,利用自動化和ai做好質檢;在國民第一回收品牌建立上,通過多品類業務破圈,同時用「愛分類」打入線下社區;同時把國內供應鏈能力和經驗複製到海外。

今年,萬物新生入圍了「為地球奮鬥獎」,進入決賽圈,全球72個國家的575位提名者所提交的近2500份候選材料中脫穎而出。這項獎項由英國威廉王子發起,是享有全球盛譽的環保獎項。

這也意味着萬物新生在國際上打響了知名度,對海外市場擴張更有幫助。

一家形成全鏈路產業鏈閉環的公司,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壘。萬物新生未來還有新一輪爆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