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舊換新與智性消費共振,二手電商進入「結構化增速」

2025-11-21 15:34

2025年下半年,小米17「妙享背屏」推出、iPhone17告別擠牙膏,智能手機正引爆新一輪換機潮。

市場普遍認為消費電子供應鏈受益於這一輪換機熱潮。而除了零部件廠商直接受益外,能直接承接舊機流轉、並服務於換新需求的二手電商,也成為產業鏈中最為受益的環節之一。

這一趨勢已在財報中體現,根據萬物新生愛回收)最新財報,第三季度,公司總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27.1%;non-GAAP經營利潤創新高,達1.4億元,同比增長34.9%,實現持續性的全面盈利。

平臺保持健康發展節奏的背后,是供需同強的市場。從產業側觀察,AI升級與消費電子換代加速了舊機流轉,存量消費電子正成為城市中亟待挖掘的「礦產」。而從消費側看,在AI引發的換新潮下,消費者出手舊機意願增強,以舊換新成為消費者優化支出、實現智性消費的理性決策。

站在科技變革與綠色消費的交叉點上,二手電商成為存量商品流通的「大動脈」,一場圍繞循環經濟的產業重估正在到來。

國補驅動行業升級

二手電商在換機潮中踏浪前行

今年以來,二手3C行業在國補政策與新機周期的雙重驅動下,迎來了供需同頻的結構性增長契機。

從供給端看,上半年國補政策帶動換新需求,下半年iPhone 17、小米17等旗艦新機,承接國補政策激發的市場流量,進一步釋放了優質存量設備的回收需求。

國家將手機等3C產品納入「兩新」補貼範圍后,根據國家税務總局數據,前三季度手機等通信設備零售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9%。

而作為新品消費的重要配套環節,二手電商成為以舊換新的重要通道。萬物新生管理層在電話會上提到,據估算,愛回收在京東已實現了10%以上的回收和以舊換新滲透率。萬物新生與京東、蘋果、華為等品牌合作,隨着品牌廠商新機銷售價格保持上升趨勢,以舊換新幫助廠商保護新機的零售價格,逐步成為品牌方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一環。

三季度,在貨源端,愛回收官網的3C回收訂單量同比增長30%。隨着消費者通過以舊換新購入AI新機,大量成色良好、功能完備的舊手機進入二手流通渠道,提升了平臺貨品質量和可選擇性。

從需求端看,國補政策的影響更是遠超直接補貼本身。受益「以舊換新」的心智和優質貨源流通市場,年輕人不再將二手交易視為經濟拮据的表現,而是將二手交易看作兼具環保意識與消費智慧的理性決策。

「金九銀十」消費旺季中,有不少閒魚用户出攻略:「新版iphone出來,蹲一臺上兩代的iphone是最划算的。」轉轉數據顯示,iPhone17系列新機發佈會后當天,二手蘋果手機相關搜索量環比增長150%,回收詢價量環比上漲210%。

優質舊機銷售熱潮下,三季度,萬物新生旗下愛回收嚴選和拍拍等零售渠道為C端用户提供嚴選好貨,1P(自營)產品銷售收入達47.3億元,同比增長28.7%,持續成為營收增長引擎。此外,3P(平臺)服務收入也同比增長11.6%至4.2億元。

數據表明,本輪換機潮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是以舊換新,更是將舊機高效回收到循環鏈中釋放更多消費需求。IDC研究顯示,2025年二手手機出貨量預計超過全球新智能手機市場增速。

圖源:IDC最新二手設備跟蹤報告

圖源:IDC最新二手設備跟蹤報告

二手電商已經從消費電子的「配套環節」,躍升爲商品循環的「戰略節點」。

為此,國務院和商務部等部門亦聯合發佈行動方案,促進二手商品的規範化流通,讓二手電商后國補時代的增長邏輯初見雛形。

在國補政策退坡后,行業因AI手機迭代與循環消費習慣的深化,有望形成「補貼政策退、長期需求進」的良性銜接。

中國的綠色消費市場正展現出可持續發展的紅利,而紅利,最終需要依靠供應鏈能力強大的企業來承接。

循環生態中樞

二手電商擁抱供給側升級

產業政策規範、消費觀念變化,二手電商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身份轉變,從過去一手交易的生態補位者,升級為現代消費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流通中樞。

供需共振的戰略性機遇窗口,需要平臺在能力、規模、供應鏈、質檢體系方面進一步完善,才能承接這波市場紅利。

二手電商信任交易的特性決定了大部分用户對「回收體系的專業化」依賴更強。

C2C模式中存在的交易周期長、價格波動大、信任成本高等痛點始終存在。尤其是在AI手機換機潮下,消費者希望舊機能夠快速、可靠地流轉,從而降低換新成本,追求「快速估價、可靠回收、即時到賬」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因此,「賣給平臺、從平臺買」成為明確趨勢,二手電商行業正從「低門檻買賣」邁入「高壁壘的專業回收」時代。

在此過程中,平臺的核心能力在於構建覆蓋全鏈路的專業化體系,包括標準化的質檢技術、高效穩定的供應鏈網絡以及合規的翻新能力。這些高門檻能力正逐步塑造行業「強者愈強」的競爭格局。

一方面,二手電商的供應鏈網絡從線上向線下延伸履約能力,形成類似「新零售」的一體化經營模式。

這是因為在以信任為基礎的交易中,線下實體交易體驗始終是純線上無法比擬的。萬物新生二手商品交易量持續增長背后,也離不開交付能力的增強。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萬物新生線下門店數達2195家,覆蓋全國298座城市。上門團隊人數達到1962人。

另一方面,從人工到自動化和AI的技術升級,也是撐起二手流通市場規模化、標準化的基石。

在二手交易快速增長的階段,萬物新生通過AI應用和回收端、運營中心處置端的自動化質檢工具及系統,實現了質檢、分級與定價的標準化,將傳統依賴人力的非標品評估轉化為精準、可複製的工業流程。近期,萬物新生憑藉自研的Matrix自動化系統,獲評了英國威廉王子發起的「為地球奮鬥獎」中「建設無廢世界」領域全球三大項目之一,為解決全球電子廢棄物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圖:萬物新生獲評2025年「為地球奮鬥獎」

圖:萬物新生獲評2025年「為地球奮鬥獎」

隨着供給側升級,技術與服務網絡的優勢持續凸顯,二手電商能夠更高效地匹配存量資源與消費需求。

從財報看,萬物新生技術與標準化積累的口碑,正轉化為更高比例的合規翻新增值與更具產業鏈價值的B2C零售。第三季度,集團1PtoC收入同比增長超70%,1PtoC佔比提升至36.4%。此外,合規翻新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02%;拍拍寄賣GMV同比增長180%。

與此同時,萬物新生構建的從回收到銷售的生態閉環,除了吸引消費者和品牌方,也吸引了大量小B商家入駐,進一步促進生態活躍。萬物新生旗下定位為「行業基礎設施以及二手手機3C交易所」的拍機堂,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累計註冊商家數突破137萬。

這標誌着一種良性生態的形成,平臺通過規模化、專業化的服務構築信任,而信任又反過來吸引更多第三方商家加入,共同完善並壯大循環生態。

在消費者、生產企業、二手商家與平臺共同奔赴下,循環經濟纔會成為一個社會共識,從而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萬物皆可循環,二手電商

真正進入「流通社會」時代

從更高層面看,這輪消費電子換新周期引發的二手交易熱潮,本質是中國二手電商市場變成新的流通大市場。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商品存量社會形成,疊加全球電子廢棄物的持續增長,進一步凸顯了循環鏈路的緊迫性。根據國際電信聯盟《2024年全球電子廢棄物檢測報告》,全球電子廢棄物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每年8200萬噸。

中國在綠色消費與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動下,正加速構建資源循環體系。二手電商通過高效匹配存量資源與消費需求,成為「存量社會+循環經濟」雙重趨勢下的結構性優勝者。

iPhone17等手機帶來的「以舊換新」換機潮,只是這個大時代的一個縮影。

二手電商越來越深度地嵌入到存量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品類的多元化持續擴張循環經濟的廣闊邊界。從財報看,截至三季度末,萬物新生集團共有1009家愛回收門店開通多品類回收服務;箱包、腕錶、黃金、名酒、鞋服等多品類回收交易額同比增長95%。這説明循環經濟邏輯正成功複用到高價值、高流通性品類。

究其原因,「消費智性比」提升驅動二手奢侈品市場增長。

年輕一代消費者注重品牌成色與保值率,也將循環消費視為兼具經濟理性與環保價值的生活方式。eBay的《2025年再商業報告》顯示,近九成全球消費者計劃維持或增加二手商品支出,其中Z世代和千禧一代是核心推動力量。

圖源:eBay

圖源:eBay

在這一羣體的推動下,循環消費從電子品類向生活方式領域滲透,奢侈品等非標品的價格彈性塑造了活躍的循環交易生態。

而隨着品類擴張,多元回收生態的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多品類回收不僅提升了門店的獲客能力,還通過跨品類流量複用增強了用户的回收復購意願。一位出售舊手機的用户,可能同時成為奢侈箱包的買家;而黃金回收服務則吸引了原本不關注二手3C產品的客羣。這種流量與供應鏈的協同,分攤前端與履約費用后,也進一步強化了規模效應。

長此以往,在越來越多消費羣體參與下,循環經濟不再只是生意,更是一個關於資源效率、消費理性與商業可持續的增長故事。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持續優化存量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萬物皆可循環」成為流通社會基本特徵,從二手3C到更多品類回收,再到世界的「大循環」,二手電商有望實現「三級火箭式」增長,長期價值會持續釋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