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21 16:00
(來源:何支濤)
兵書戰策,千章萬句,歸根到底一句話:「致於人而不致於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讓競爭對手到我優勢的地帶與我競爭,而不是我到競爭對手優勢的地帶競爭。
市場老二最佳競爭戰略,不要試圖成為一個「更好的老大」,而要成為一個「不同的選擇」。
第二名與第一名競爭的第一原則是:
要找到老大戰略優勢背后的戰略弱點發起戰略進攻。
孫子兵法稱之為「攻其不可守」。
並基於老大戰略優勢背后的戰略弱點構建自己的競爭戰略,最終在市場上建立兩套勢均力敵的競爭邏輯,佔領自己的生態位。
孫子兵法稱之為「守其不可攻」。
— 01 —
攻擊老大的優勢中所固有的劣勢。
老大的優勢往往也是其軟肋。
這是最犀利的戰略。
老大的優勢從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背后必然隱藏着爲了 「強化優勢」 而不得不犧牲的東西 —— 可能是靈活性、個性化,也可能是成本結構、場景覆蓋。老二的核心任務,就是把這層 「犧牲」 挖出來,轉化為自己的戰略武器。
案例 1:漢堡王(老二)VS 麥當勞(老大)—— 速度與新鮮的 「兩難抉擇」
麥當勞作為全球快餐老大,其核心優勢是 「標準化、快速、工業化生產」:通過提前預製食材、統一製作流程,實現 「30 秒出餐」,支撐起全球數萬家門店的高效運轉,也讓 「快速便捷」 成為消費者對麥當勞的核心認知。
但這份 「速度優勢」 的背后,是無法迴避的固有劣勢:爲了保證出餐效率,食材必須提前加工儲存,口感上難免失去 「現制」 的新鮮度;爲了維持標準化,無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口味需求(如少醬、多菜、換肉餅)。這不是麥當勞 「不想改」,而是其工業化體系 「改不了」—— 一旦允許大規模定製,出餐速度會驟降,標準化成本會飆升,整個商業模式的根基會動搖。
漢堡王精準抓住了這一 「優勢伴生劣勢」,發起針對性進攻:
提出 「烤制而非炸制」 的產品主張:區別於麥當勞的油炸工藝,漢堡王用明火烤制牛肉餅,突出 「現烤現做」 的新鮮口感,直擊消費者對 「快餐不夠新鮮」 的痛點;
推出 「我選我味」 定製服務:允許消費者自由增減醬料、蔬菜、肉餅,甚至更換麪包種類,把 「個性化」 打造成核心賣點。
漢堡王沒有跟麥當勞比 「誰更快、誰更便宜」,而是把麥當勞 「不能改」 的劣勢,變成了自己 「不可複製」 的優勢。最終,麥當勞的「快速標準化」 與漢堡王的 「新鮮定製化」 形成兩套並行的競爭邏輯 —— 追求效率的消費者選麥當勞,注重口感與個性的消費者選漢堡王,漢堡王也藉此在全球快餐市場站穩老二位置,成為無法被麥當勞輕易替代的 「不同選擇」。
案例 2:愛瑪(老二)VS 雅迪(老大)—— 規模與細分的 「取捨困局」
2018 年后,雅迪憑藉 「全品類擴張 + 渠道下沉」 戰略成為國內兩輪電動車行業老大,其核心優勢是 「規模效應 + 全人羣覆蓋」:通過佈局從低端代步車到高端智能車的全價格帶產品,配合滲透至鄉鎮市場的龐大渠道網絡,2024 年銷量達到 1302 萬輛,以絕對規模優勢佔據市場第一,構建起 「國民電動車品牌」 的認知壁壘。
但這份 「規模優勢」 的背后,隱藏着難以調和的固有劣勢:全品類佈局導致資源分散,無法聚焦細分人羣需求;高端化戰略推高了產品均價,對價格敏感型用户形成門檻;龐大的渠道體系和產品矩陣讓決策鏈條變長,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滯后。這不是雅迪 「不願調整」,而是其規模底盤 「不能輕動」—— 若收縮品類聚焦細分市場,會犧牲規模效應和渠道話語權;若降低定價,又會衝擊高端品牌定位,陷入 「規模與利潤」 的兩難。
常年位居行業第二的愛瑪,早年曾試圖在 「規模競賽」 中追趕雅迪,結果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2020 年后,愛瑪轉向精準攻擊雅迪 「規模背后的生態佔位」,以科技時尚為突破口完成戰略逆襲:
聚焦 「她經濟」 打造差異化產品:推出元宇宙、露娜等女性專屬系列,以馬卡龍色系、輕量化設計、精緻細節滿足顏值需求,配備雙碟剎等實用配置提升安全性,形成 「愛瑪 = 科技時尚電動車」 的心智認知。門店將女性車型置於 C 位,與雅迪80% 空間陳列高端冠能系列形成鮮明對比;
平衡性價比與場景需求:通過補貼政策將主力女性車型到手價控制在 1339-2700 元區間,低於雅迪同配置產品 200 元左右,精準覆蓋預算敏感型女性用户。針對通勤、郊區下鄉等場景優化續航,如愛朵車型續航超 80 公里,兼顧實用性與情感價值。
愛瑪沒有跟雅迪比 「誰銷量更高、誰品類更全」,而是把雅迪 「規模過大導致的細分缺位」 轉化為自己的專屬戰場。2024 年,愛瑪雖銷量仍比雅迪少 200 多萬輛,但單車利潤達到 186 元,幾乎是雅迪的兩倍,淨利潤以 19.9 億元反超雅迪的 12.7 億元,從 「千年老二」 躍升爲行業盈利 「一哥」。最終,雅迪的 「全品類規模型」 與愛瑪的 「科技時尚生態位佔領」 形成清晰區隔 —— 追求全品類選擇的消費者選雅迪,注重顏值、性價比的女性用户選愛瑪,愛瑪成功在紅海中開闢出高盈利生態位。
案例 3:農夫山泉(老二,早期)VS 娃哈哈(老大,早期)—— 渠道廣度與品質深度的 「取捨困境」
2000 年前后,娃哈哈是中國瓶裝水行業的老大,其核心優勢是 「全渠道覆蓋 + 低價策略」:憑藉 「聯銷體模式」,娃哈哈的產品能滲透到全國鄉鎮級市場,甚至偏遠農村的小賣部;同時以 「1 元瓶裝水」 的低價策略,快速佔領大眾市場,成為 「國民瓶裝水」 的代名詞。
但這份 「渠道廣度與低價優勢」 的背后,是固有劣勢:爲了支撐低價和全渠道鋪貨,娃哈哈不得不壓縮成本,在水源地選擇上以「普通地表水」 為主,無法突出 「高品質」;同時,全渠道的龐大體系導致其對 「高端細分需求」 反應迟鈍 —— 如果推出高價高端水,會與現有低價產品形成內部競爭,也會增加渠道管理難度。
農夫山泉早期作為行業老二,沒有跟娃哈哈比 「誰渠道更廣、誰價格更低」,而是攻擊其 「低價背后的品質短板」:
提出 「大自然的搬運工」 口號:強調產品取自千島湖、長白山等優質水源地,突出 「天然礦泉水」 的品質優勢,定價 2 元,比娃哈哈高 1 倍,瞄準 「注重健康、願意為品質付費」 的中高端消費者;
聚焦品質場景:在商超、便利店等中高端渠道重點佈局,通過 「水源地紀錄片」「水質檢測報告」 等內容,強化 「高品質」 的品牌認知。
農夫山泉的策略,本質是把娃哈哈 「不能做高端水」 的劣勢,變成自己 「專注高端水」 的優勢。最終,娃哈哈的 「低價全渠道」 與農夫山泉的 「品質中高端」 形成區隔 —— 大眾市場選娃哈哈,中高端市場選農夫山泉。后來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農夫山泉的 「品質優勢」 逐漸擴大,最終超越娃哈哈,成為行業老大。而這一逆襲的起點,正是它早年作為老二時,精準攻擊老大優勢中固有劣勢的戰略選擇。
— 02 —
守其不可攻:構建自己的 「優勢護城河」,避免老大反殺
老二攻擊老大的優勢劣勢后,不能停留在 「單點突破」,必須快速構建自己的 「優勢護城河」—— 也就是讓老大即使發現了自己的策略,也無法輕易模仿或反殺。這需要老二從 「產品、渠道、品牌、運營」 四個維度,建立與老大完全不同的競爭邏輯,形成「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的格局。
1、產品維度:從 「差異化」 到 「不可替代化」
老大的產品體系往往圍繞其核心優勢構建,比如麥當勞的產品是 「適配工業化生產」,雅迪的產品是 「適配全人羣覆蓋」。老二的產品不能只是 「略有不同」,而要 「完全適配自己的優勢場景」,讓老大想模仿都 「無從下手」。
比如愛瑪的女性專屬車型採用模塊化設計,車身色彩、配件組合可快速調整,配合 「每月推新」 的迭代速度,形成對女性用户審美變化的快速響應;而雅迪的產品開發周期約為兩個月,且高端冠能系列的生產體系難以快速適配小批量、多款式的女性車型需求。這種 「產品與細分需求深度綁定」 的差異化,讓雅迪即使跟進推出女性系列,也難以匹配愛瑪的迭代效率和精準度。
2、渠道維度:聚焦 「老大薄弱的場景」,建立專屬渠道壁壘
老大的渠道往往是 「大而全」,但必然有 「覆蓋不到或不重視」 的細分場景。老二可以聚焦這些場景,建立專屬渠道,形成 「渠道護城河」。
比如愛瑪在終端佈局上針對性開設 MISS 女性主題店,通過粉色裝修、美粧補給等女性友好設施強化場景體驗;而雅迪的渠道重心仍在覆蓋全人羣的綜合門店,對女性專屬場景的投入不足。等雅迪意識到女性主題店的價值時,愛瑪已通過場景化體驗在女性用户中建立起情感連接 —— 要複製同類渠道,不僅需要重新改造門店形象,更要培養懂女性需求的服務團隊,成本遠高於愛瑪的先發投入。
3、品牌維度:綁定 「特定人羣或場景」,建立心智護城河
老大的品牌往往是 「廣譜認知」,比如雅迪是 「銷量高的電動車」,麥當勞是 「快速的快餐」。老二的品牌要 「窄而深」,綁定特定人羣或場景,讓消費者在該場景下 「第一時間想到你」。
比如愛瑪通過持續輸出 「顏值出行」 內容,綁定 「女性通勤」「閨蜜出遊」 等場景,讓消費者形成 「買女性電動車,先看愛瑪」 的心智;而雅迪的品牌認知仍停留在 「規模第一」,難以快速滲透到細分人羣的場景化需求中。這種心智差異讓雅迪的女性產品陷入「認知錯位」—— 消費者會質疑 「做全品類的雅迪,真的懂女性嗎?」
4. 運營維度:建立 「適配差異化的效率體系」,避免成本陷阱
老二做差異化,很容易陷入 「成本過高」 的陷阱 —— 比如愛瑪的高頻迭代可能增加研發成本,女性主題店可能推高運營成本。因此,老二必須建立 「適配自己差異化的效率體系」,讓差異化不僅不增加成本,反而能提升效率。
比如愛瑪通過精簡低效 SKU、推進零部件標準化通用化,將資源集中到爆款女性車型上,既降低了生產複雜度,又通過集中採購實現規模效應;同時以高單車利潤(186 元)覆蓋細分市場的運營成本,形成 「差異化 - 高盈利 - 再投入」 的良性循環。而雅迪因全品類分散投入,單車利潤僅 98 元,即使模仿愛瑪的女性產品策略,也難以達到同等盈利水平支撐持續投入。
— 03 —
警惕 「偽差異化」:避免陷入 「爲了不同而不同」 的陷阱
老二在踐行 「致於人而不致於人」 的戰略時,很容易陷入 「偽差異化」 的誤區 —— 比如只是在包裝上換個顏色、在口味上做個微調,或者在價格上降幾毛錢,這些 「表面差異」 無法攻擊老大的固有劣勢,也無法建立自己的護城河,最終會被老大輕松碾壓。
真正的差異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攻擊的是老大 「優勢中固有的、無法改變的劣勢」—— 不是老大 「沒做好」,而是老大 「不能做好」;
2、差異化能形成 「閉環的競爭邏輯」—— 產品、渠道、品牌、運營都圍繞差異化展開,形成 「牽一發而動全身」 的護城河。
比如早年有很多瓶裝水品牌試圖以 「更甜的口味」 與農夫山泉競爭,這就是 「偽差異化」—— 農夫山泉的優勢是 「天然品質」,口味只是 「品質的附屬品」,不是其固有劣勢;而且 「更甜」 很容易被農夫山泉模仿(只需調整礦物質含量),無法形成護城河。最終這些品牌都沒能成功。
— 04 —
總結:老二的終極戰略 —— 不做 「更好的老大」,而 「佔不同的生態位」
「致於人而不致於人」 的本質,不是 「打敗老大」,而是 「跳出老大的戰場,建立自己的戰場」。老大的優勢越大,其背后的固有劣勢就越明顯,老二的機會也就越大。
無論是漢堡王對麥當勞、愛瑪對雅迪,還是早期農夫山泉對娃哈哈,它們的成功都不是因為 「比老大做得更好」,而是因為 「跟老大做得不同」—— 它們找到了老大 「優勢與劣勢共生」 的核心矛盾,把老大的 「命門」 變成了自己的 「城門」,最終在市場上建立起兩套並行的競爭邏輯。
在商業競爭中,沒有永遠的老大,也沒有永遠的老二。但對於老二而言,最危險的不是老大的強大,而是自己陷入 「對標模仿」 的思維定式。唯有堅守 「攻其不可守,守其不可攻」 的戰略,才能從 「老二」 的位置上突圍,甚至逆襲成為新的 「老大」—— 而這一切的起點,都是那句千百年前的兵書智慧:「致於人而不致於人」。
歐賽斯服務過的新冠軍品牌有:
1.料酒大王:老恆和
2.醋大王:恆順香醋
3.黃魚大王:裕鮮舫
4.甲魚大王:明鳳甲魚
5.OTC之王:華潤三九
6.東北冰激凌大王:德氏
7.中國掛麪大王:克明面業
8.中國麪食領導品牌:白象
9.中國電動車領導品牌:愛瑪
10.中國船舶動力領導者:中船集團711所
11.中國門窗行業隱形冠軍:好博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