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20 14:39
轉自:新華財經
走在錯落的石板小路上,撫摸着一側的木質「美麗鄉村」小橋,加上路兩旁小菜園的綠意襯托,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優哉遊哉,彷彿置身於美麗畫卷中,正在向人們訴説着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些都是山東省沂南縣岸堤鎮杏繪花開片區泉水莊打造的一角。
近年來,岸堤鎮堅持以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破村莊壁壘、聚合各類資源,着力從「黨建引領、產業培育、設施提升、社會治理」四個方面入手推動「連片突破」,初步形成了四季香峪、漁樂高湖、杏繪花開三個片區,實現了以業興村、以產富民、三產協同的全域鄉村振興發展格局。
「鄉村振興不是‘千村一面’,得按‘一片一策’的規矩來,規劃連片共繪,形成抱團之勢。」岸堤鎮黨委書記武玉華説道。「過去這個村雜草叢生、道路泥濘,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通過構建‘片區黨委+主題黨日+村民日’黨建鏈條,圍繞‘土’抓產業延伸價值鏈,讓土山村蝶變成了宜居鄉村。」他繼續説道。
環境是鄉村的「臉面」,更是振興的「基礎」。「我們經過村「兩委」會議、村民大會等多次會議,藉助杏繪花開片區打造,動員村里的10余位老泥瓦匠、老石匠等老手藝人一起建了個有鄉村文化記憶的小廣場,不僅美化周邊環境,還為老百姓提供娛樂場所。」岸堤鎮泉水莊大組負責人張茂軍介紹道。環境整治靠的就是聯動性。「在持續推動宜居鄉村中,周邊13個村組也一起行動起來,建立‘一村組一同心實事’清單,形成同頻共振,共同打造片區建設。」他説道。
產業振興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為更好地發揮「土特產」資源優勢,統籌上級資金和社會資金100余萬元,將村辦公場所打造為共富工坊,將其作為村集體經營鄉村、承接要素、整合資源、孵化人才的綜合性平臺,同時以產業發展吸引人才迴流,招引電商能手成立片區農產品共富公司,對片區的香椿和油杏進行兜底收購,從一產種植到二產加工,再到三產電商的貫通發展,把分散的「小特色」做成連片的「大產業」,以產業振興帶動片區共富。
走進雙堠鎮黑山安村,硬化道路平坦整潔,民居錯落有致。昔日閒置空地變身小菜園,與整齊規劃的停車區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環境優美、治理有效的鄉村新圖景。「過去村里雜物堆放不太整齊,道路也顯得窄。現在每天有專人清掃,綠化更好了,還規劃了停車位。遊客來了都説我們村越來越美!」村民郭娜笑着説。
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只是黑山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村依託「雙堠大櫻桃」這一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積極發展鄉村旅遊,逐步構建起集特色農業與休閒體驗於一體的農旅融合模式。
黑山安村的實踐,是雙堠鎮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的生動寫照。面對過去各村單打獨鬥、資源分散的困境,雙堠鎮積極構建片區化發展新格局,打破行政村界限,以黑山安村為核心,輻射帶動五彩莊村、柳泉峪村、石門村等周邊村莊協同發展林果產業,推廣現代栽培技術,推動大棚櫻桃等設施農業提質擴面,統籌佈局林果種植與鄉村旅遊,形成「多村聯動、功能互補、客源共享」的發展機制。
「我們通過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形成片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雙堠鎮農業工作負責人劉兆利表示,雙堠鎮同步資源整合與服務下沉,成立林果產業綜合服務志願服務隊,統籌鎮級農業部門和村級志願服務力量,為農户提供從栽培、管理到銷售的全鏈條支持。
「如今從剪枝、施肥到銷售都有專人指導,村里還經常組織培訓,教我們怎麼做直播。」五彩莊村果農孫瑞霞説。雙堠鎮正推動各村從「各自為戰」轉向「抱團發展」,實現從「一村一品」到「一片一業」的能級躍升,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從岸堤鎮的「一片一策」到雙堠鎮的「多村聯動」,片區化建設不僅重塑了鄉村面貌,更激活了發展潛能,讓資源在整合中增值、人才在迴歸中成長、產業在融合中壯大。一幅「村美、業興、民富、人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沂南大地上徐徐鋪展。(張萍 魏華)
編輯: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