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賺錢引擎已變!百度AI業務增收超50%,哪些A股公司搭上AI東風?

2025-11-20 16:57

AI已成為新一代「賺錢引擎」。百度直言,AI為業務帶來了「變革性價值」,今年第三季度AI業務實現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超50%。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指數漲幅約30%,51只概念股股價翻倍,超半數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增長。

來源:攝圖網

來源:攝圖網

AI帶來「變革性價值」,百度AI業務收入增超五成

11月18日,百度集團09888.HK發佈未經審計的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季度總營收312億元,同比減少7%;歸屬百度的淨利潤虧損112.32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76.32億元;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百度的淨利潤為37.70億元,同比減少36%。

從核心業務來看,第三季度,百度核心營收同比減少7%247億元其中,在線營銷收入同比減少18%153億元非在線營銷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21%,主要受智能雲業務增長所帶動盈利方面,歸屬百度核心的淨利潤虧損111.21億元,歸屬百度核心的淨利潤非公認會計准則為38.36億元同比下降32%。

「智能雲業務在第三季度實現穩健增長,有效緩解在線營銷業務疲軟帶來的影響」。百度首席財務官何海建表示,百度對AI的戰略投資正取得豐碩成果。

「第三季度,我們全方位展示了AI為業務帶來的變革性價值」。百度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將繼續引領AI創新,為用户、企業及社會創造巨大價值,鞏固百度在AI時代的領先地位。

百度首次在三季報中披露AI業務收入,智能雲基礎設施AI應用AI原生營銷服務三大類別收入貢獻顯著,第三季度合計實現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超50%。

其中,智能雲基礎設施收入同比增長33%至42億元,AI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的訂閲收入同比增長128%。AI應用收入同比增長6%26億元,百度AI應用涵蓋百度文庫、百度網盤、數字員工等多款旗艦型產品,致力於解決特定場景下的不同需求。AI原生營銷服務包括智能體及數字人產品,該業務正成為百度傳統業務外的第二個增長曲線,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62%28億元。

財報顯示,2024年是百度從以互聯網為中心向人工智能為引領轉型的關鍵一年,公司的智能雲業務呈現強勁勢頭。2024年,百度在線營銷收入同比減少3%730億元,非在線營銷收入同比增長12%317億元

今年2月,百度以約21億美元的總價完成了對YY直播的收購。作為收購交易的一部分,百度之前根據股份購買協議存入托管賬户的約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億元)悉數釋放。百度方面披露,計劃將有關資金投資於雲及AI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11月13日召開的2025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佈了多項AI領域最新成果,其中在AI底層算力領域發佈了新一代崑崙芯和超節點產品「天池」,AI應用層面推出了全球首個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級智能體「伐謀」,可應用於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領域。公司原生全模態文心大模型5.0基礎能力全面升級,在全模態理解、創意寫作及指令遵循等方面展現強大性能。

AI圈激戰正酣,龍頭企業競逐萬億級產業未來

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8662億元,2026年突破萬億元。眼下,人工智能領域的競逐正酣,科技領域多家龍頭企業參與其中。

快手(01024.HK)2025年三季報顯示,AI技術對公司內容生態和商業生態的賦能價值正在持續釋放。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在各業務中拓展場景化AI應用,不僅實現了各業務場景的價值賦能,也驅動了組織基建的質效提升,交付了高質量的運營和財務業績。第三季度,快手應用的平均日活躍用户超4.16,連續三個季度突破歷史新高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4.2%至355.54億元,經調整利潤淨額49.86億元,同比增長26.3%。

AI業務方面,2025年9月底,快手重磅推出可靈AI2.5 Turbo模型,新模型在文本響應、動態效果等維度再次實現大幅度提升。隨着可靈AI在各應用場景的廣泛探索,可靈AI第三季度的收入超3億元。

快手AI大模型技術在在線營銷服務中展現出尤為明顯的效果。受益於AI大模型技術尤其是OneRec的應用,第三季度國內在線營銷服務收入提升4%5%。在線營銷素材生成方面,AIGC營銷素材帶來的在線營銷服務消耗金額總計超過30億。在直播業務場景,快手藉助可靈AI,上線了AI萬象禮物定製功能,增強了用户的互動及付費意願。

阿里巴巴(09988.HK)今年2月宣佈投入3800億元用於AI基礎設施建設。

11月17日,阿里正式官宣「千問」項目,全力進軍AI to C(消費級人工智能)市場。當日,千問App公測版正式上線。據悉,阿里核心管理層將「千問」項目視為「AI時代的未來之戰」,千問將基於開源模型Qwen3和免費策略,與各類生活場景生態結合。

A股51只概念股股價翻倍,97家公司三季報淨利增長超100%

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指數(861195.EI)漲幅近30%。概念股涉及674家A股公司,51家公司年內股價翻倍。其中,海峽創新(300300.SZ)、品茗科技688109.SH)、*ST東易002713.SZ)等漲幅領先。

業績方面來看,今年前三季度,407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369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佔比分別約60%和55%。

其中,14家公司營收增速在100%以上,寒武紀(688256.SH)、宏景科技(301396.SZ)、亞信安全(688225.SH)排名靠前;97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在100%以上,華宏科技(002645.SZ)、博傑股份(002975.SZ)、澄天偉業(300689.SZ)排名靠前。

工業富聯(601138.SH)、寒武紀等多家公司業績增長直接受益於AI需求持續放量,數碼視訊(300079.SZ)、拓維信息(002261.SZ)、容知日新(688768.SH)等公司提人工智能技術對業務的推動作用。

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人工智能概念公司中,超六成公司來自計算機、機械設備、電子、傳媒四個行業,佔比分別約35.4%、10.6%、9.7%、7.1%。今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369家公司中,前述四個行業分別有129家、43家、39家、22家,合計佔比約63%。

從研發投入絕對值來看,約36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其中,中興通訊(000063.SZ)、京東方A(000725.SZ)、中國電信(601728.SH)3家公司研發費用分別達到178.14億元、95.60億元和91.32億元。

方正科技600601.SH)、超穎電子603175.SH)等公司正在人工智能、AI算力建設方面發力,相關項目建設預計總投資金額均超10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