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20 17:12
不過,A股英偉達鏈上演衝高回落,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相繼創下歷史新高。
1
四季度以來,增量資金有何變化?
從今日科技板塊的衝高回落、銀行股持續逆勢上漲的走勢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年末資金資金偏向於追求穩定性以及鎖定年度收益。
進一步統計A股主要寬基指數10月以來的表現發現:僅上證指數、中證紅利指數收紅,其余均下跌,科創50指數跌幅更是高達10%。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成長與價值風格切換的背后,以兩融、ETF、險資、個人投資者的增量資金發生了何種變化?
作為6月行情爆發以來的扛把子——兩融資金,融資余額規模進入10月以來維持在2.43萬億-2.48萬億的區間震盪,增量規模不明顯。

其中融資淨買入額11月只有114億,遠低於6月、7月、8月、9月的489億、1328億、2744億和905億。

從存款搬家角度來看,10月,中國居民部門新增存款減少1.34萬億元,新增非銀存款1.85萬億元,7-10月,居民部門存款小幅增長0.62萬億元,同期非銀存款暴增4.11萬億元。

從險資角度來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險資三季度延續上半年趨勢進一步增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接近歷史新高,大幅增配銀行,以及鋼鐵、紡織服裝等紅利板塊。
從中國平安11月6日斥資50億港元加倉中國電信H股,可以料想:險資四季度繼續加大紅利股的配置。
另一重要增量ETF資金,延續6月以來的淨流入態勢,四季度以來ETF市場淨流入2335億元,其中股票ETF淨流入1009億元,跨境股票ETF淨流入530億元,商品型ETF淨流入459.39億元。
從指數來看,以SGE黃金9999為代表的商品指數、以恆生科技為首的跨境股票指數以及貨幣基金「吸金」居前。寬基指數中證A500、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流出居前。

從風格來劃分,四季度資金顯著配置【紅利風格指數+港股科技指數】。
港股通非銀、紅利低波、中證銀行、標普港股通低波紅利指數、自由現金流等紅利風格指數四季度以來合計淨流入額為338億元。
恆生科技、港股通創新葯、恆生互聯網科技業等港股科技指數期內合計淨流入額高達630億元。

華安黃金ETF、國泰證券ETF、華夏恆生科技指數ETF四季度以來「吸金」居前。

需要留意的一點是,Hibor隔夜利率水平從10月30日以來持續走低,從3.85%的水平到驟降至目前的1.37%。

從下圖也可看出,今年5月金管局狂投港元流動性導致Hibor隔夜利率直接跌至零的地板價,5月-8月期間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以及恆生生物科技指數均表現亮眼。

2
萬億級「券商航母」來襲
深夜三家券商官宣重磅合併,為業內首例!
11月19日晚間,中金公司、東興證券、信達證券三家券商同時宣佈重大資產重組,三家公司A/H均於今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5個交易日。
本次作為 "匯金系" 首次三家券商共同整合,合併后總資產達1.01 萬億元,成為行業第四大券商,為板塊注入 "併購溢價" 預期。
不過板塊衝高回落,今年以來券商業績和股價表現持續背離,申萬一級的非銀金融今年上漲6.13%,漲幅在31個申萬一級的排名倒數第七。但業績一如既往表現亮眼,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合計4522億元,同比增長41.1%,歸母淨利潤合計1831億元,同比增長62.0%。
資金持續借道ETF佈局券商板塊,截至11月19日,跟蹤證券公司、香港證券指數的ETF今年合計淨流入634.7億元和216億元。
目前指數含中金公司、信達證券、東興證券AH含量最高的指數分別是香港證券和上證證券,分別為10.26%和6.7%。
國泰證券ETF、華寶券商ETF和易方達香港證券ETF的規模居前三。
易方達香港證券ETF、銀華券商ETF、華夏券商ETF基金和證券ETF嘉實的費率成本最低,管理費率+託管費率合計爲0.2%/年。

3
黃仁勛駁斥AI泡沫論
揹負全世界期待的英偉達再一次不負眾望,貢獻出「史詩級財報」!
營收:公司第三季度營收達570億美元,同比增長62%,超過市場預期、也超過英偉達的自身指引,本次同比增速高過上季度的56%,是近兩年多來首次營收增速比前一季度還要快!
其中備受關注的數據中心三季度營收為512億美元,同比增長66%,遠高於市場預期為486.21億美元。
每股盈利:三季度調整后的每股盈利(EPS)從上一季度的54%提升至60%,創下本財年內的最高增速。
四季度展望:下一季指引繼續超出市場預期,預計營收大約650億美元,顯著高於市場預期的616.6億美元。
對於市場憂心忡忡的「AI泡沫論」,黃仁勛在電話會議上明確否認存在AI泡沫,認為AI正處於「良性循環」和「代際變革」的初期,其論據主要基於以下三點:
① 銷量火爆:Blackwell架構芯片銷量破紀錄,雲端GPU已全部售罄。預計第四季度將實現14%的環比增長。
②需求持續:計算需求(訓練和推理)呈指數級增長。
③生態繁榮:AI生態系統快速擴張,覆蓋更多行業和國家。
英偉達CFO科萊特·克雷斯在英偉達財報電話會上表示,英偉達正在朝着今明兩年核心AI芯片收入5000億美元的預測目標前進,未來幾個季度有望突破這一目標。
韋德布什證券指出,英偉達強勁的業績與前瞻性指引,可能重燃市場對科技板塊的年末看漲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