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20 10:21
智通財經APP獲悉,亞洲國家的整體官方儲備已激增至接近8萬億美元,為從東京到孟買的各大貨幣/財政當局在需要加大力度捍衞本幣匯率時提供了非常充足的「戰爭彈藥」。這也意味着,10月以來在外匯交易市場表現頗為強勢的美元可能難以再現近年來的瘋狂漲勢,畢竟對於長期遭受「強美元風暴」席捲的亞洲主權貨幣市場而言,這一次亞洲國家的「戰爭彈藥庫」異常強勁。
根據機構編制的數據,亞洲地區的主要央行們今年以來已向官方儲備資產中增添了逾4000億美元,使得亞洲11家最大規模貨幣管理當局如今合計持有接近8萬億美元的「庫存」。今年以來美元多數時間段顯著走弱以及黃金價格上漲也助推了這一增長。
「儘管部分國家因平滑市場波動而有所動用,但亞太地區國家的整體外匯儲備依然充裕。」紐約梅隆銀行駐香港亞太區宏觀策略師Wee Khoon Chong表示。「目前,亞洲多數國家的進口覆蓋率處於相當舒適的水平。」

上述圖表顯示,亞洲儲備資產在2025年已堆積式地增加了4000億美元,遠遠高於2024年。
隨着全球股市波動性加劇,自9月以來美元出現反彈,亞洲央行們干預主權貨幣的預期再度進入市場展望視野,區域匯率整體走弱。過去兩個月中,印度盧比和菲律賓比索均創下歷史新低,而韓元則徘徊在近16年來的最弱水平附近。
今年官方儲備資產累積的最大貢獻者是中國,其總儲備增加了約1410億美元,日本則增加了1160億美元。年內前九個月美元持續走弱提升了其非美元資產的估值,而黃金價格大幅上漲則進一步抬升了整體儲備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當黃金價格上漲時,央行持有的「貨幣黃金」按市值計價,整個「官方儲備資產」的美元金額也將會大幅上升。財經新聞通常以「foreign-exchange reserves」來指代「整個國際儲備盤子(含黃金),在緊急情況下,一些貨幣管理當局可能通過大幅拋售黃金來提振主權貨幣。
在官方統計口徑中,黃金本身就是「官方儲備資產」的組成部分,因此,金價上漲會通過提高貨幣黃金的市值,推高他們口中「外匯儲備(其實是官方資產儲備)」的美元規模。亞洲官方儲備資產總值接近8萬億美元,其中一部分增量是黃金重估帶來的賬面收益。按 IMF、BIS 等權威機構的定義,官方儲備資產通常包括四大類:外幣資產(外匯資產:外幣現金、外幣國債等);貨幣黃金(monetary gold);特別提款權 SDRs;在IMF的儲備頭寸(reserve position in the IMF)。
今年以來,印度盧比匯率(兑美元)已下跌逾3%,受累於美國對該國出口商品徵收高達50%的關税以及本地股市資金大舉外流。為阻止匯率跌破9月下旬創下的每美元88.80這一歷史最低位,印度央行近幾周在在岸和離岸貨幣市場均保持積極的貨幣干預行動。
韓元在過去一個月下跌了3.2%,促使韓國央行官員們表示將與包括國有的國民養老金公團在內的韓國主要外匯交易市場參與者們合作捍衞該主權貨幣。隨着崇尚「安倍經濟學」的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可能採取大規模刺激舉措,日元兑美元走弱至10個月以來的最低點,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強化了對於日元加速貶值的警告,強調日本政府隨時可能干預外匯市場。
儘管遏制貨幣貶值的努力或被視為必要之舉,但這些行動也帶來了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發生爭議與衝突的潛在風險,后者將外匯市場干預視為美國政府能夠實施更高關税的部分理由。一些亞洲地區的央行甚至在近期與美國財政部達成一致,避免通過干預匯率或干預國際貨幣體系以獲取匯率不公平競爭優勢。

上圖為紐約梅隆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亞洲在官方儲備充足性方面仍處於相當從容的位置。
「有一些跡象表明,亞洲各大央行或者財政部門對於本幣主權貨幣走弱愈發擔憂,」MUFG駐新加坡市場的資深貨幣策略師Michael Wan表示。「包括外匯與黃金在內的儲備資產應仍是温和意義上的第一道匯率防線,但亞洲央行們也會格外關注美國財政部對匯率操縱的看法,以及這將如何影響未來與美國政府之間貿易協定的演進。」
美國財政部在今年6月發佈的最新半年度匯率政策評估中,拒絕將任何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但點名批評部分亞洲國家「缺乏匯率透明度」。被列入美國財政部匯率「重點監測對象」名單以及其匯率行為將被長期關注的亞洲貿易伙伴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越南等亞洲國家。
除了不斷上升的外匯等官方資產儲備,貨幣管理當局手中還有其他工具可用。這些工具包括日本財務省經常使用的口頭警告,或者鼓勵企業匯回海外市場收益,比如馬來西亞保衞貨幣匯率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