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18 21:04
財聯社11月18日訊(記者 李潔)金科服務的大股東博裕資本正以最高每股8.69港元的價格,推動這家物管公司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11月18日,金科服務(09666.HK)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及要約人博裕資本提出經修訂的無條件強制性現金要約,擬收購公司全部要約股份,並建議撤銷上市地位。
若相關退市決議獲通過且條件達成,金科服務將從香港聯交所除牌,成為博裕資本旗下的私人公司,從而結束其近五年的港股上市歷程。
針對退市原因,一位接近金科服務方面的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退市是基於整體戰略考慮,退市后業務規劃和管理架構,目前都沒有重大調整。」
「私有化將使要約人和本公司得以推行以長期增長和價值創造為導向的戰略決策,免受上市公司固有的市場預期和股價波動的壓力。此舉亦將減輕維持公司上市地位所帶來的行政和合規負擔,使管理層能夠將時間和財務資源集中於本公司的核心業務。」金科方面如是説。
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11月18日收盤,金科服務股價報收8.05港元/股,單日增幅達17.18%,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此次退市動向予以高度關注。
博裕資本入主之路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這次主導金科服務退市的,是其大股東博裕資本。
博裕資本成為金科服務大股東,要從2021年説起。2021年12月,金科股份為緩解自身現金流緊張問題,金科股份將其所持金科服務部分股權轉予博裕資本,后者以37.34億港元對價收購了公司22.69%股權,每股轉讓價格高達26港元。
隨后於2022年11月,博裕資本再次發起部分要約收購,以每股12港元的價格收購了金科服務11.94%股份,總金額約9.3億港元。交易完成后,博裕資本持有金科服務股權34.63%,成為金科服務第一大股東。
然而,最終奠定其控股地位的關鍵事件,發生在2025年3月30日。當時博裕資本以6.67億元的價格(約合7.18億港元),成功競得金科股份掛牌在阿里資產拍賣網上的1.08億股(佔總股本18.05%)。
據悉,這些被拍賣股權原本由金科服務母公司金科股份持有,當時金科股份因向博裕資本借款1.568億美元,將所持上述金科服務股份進行了質押,由於金科股份未能償還借款,造成債務違約,上述股份被法院強制拍賣。
此次拍賣完成后,博裕資本及其一致行動人對金科服務的持股比例,從37.86%躍升至55.91%。
隨着拍賣完成過户,博裕資本方面於10月31日提出全面要約收購,並於11月18日進一步更新要約方案。截至目前,要約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金科服務63.29%的股份。
要約收購價最高8.69港元/股
穩固控股地位后,博裕資本推出了有針對性的退市方案,通過差異化設計爭取股東支持,同時明確了退市條件與成本。
根據金科服務與博裕資本旗下公司Broad Gongga Investment Pte. Ltd.發佈的聯合公告,此次要約方案設置了雙層價格結構,核心是「基本要約價+提高要約價」的差異化模式:基本要約價為每股6.67港元,若退市條件達成則支付8.69港元,較最后不受干擾日收盤價溢價18.07%。
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這一設計既為持股分散的小股東提供了套現良機,同時設置的「存續選項」允許股東將收益再投資,間接參與公司后續發展,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股份流動性喪失的影響。
從成本角度看,方案分兩種情況明確了最高支付金額。若退市決議案未獲批准或退市接受條件未達成,按基本要約價計算,要約人應付最高金額約為17.86億港元;若退市兩項條件均達成,按提高要約價計算,應付最高金額約為23.27億港元。
而股東要獲得8.69港元的更高對價,需滿足兩項關鍵條件:一是退市決議案在臨時股東大會上獲得獨立股東至少75%的批准,且反對票不超過10%;二是要約人獲得不少於90%無利害關係股份的有效接納。
結合當前股權情況,博裕資本及其一致行動人已持有63.29%的股份,這意味着其尚需獲得約32.3%的無利害關係股份有效接納,才能達成退市條件。
待相關退市條件均獲達成后,要約人計劃將金科股份從聯交所除牌。對於退市決議案的通過概率,分析人士指出,在博裕資本絕對控股的股權結構下,決議案通過幾成定局。
退市后前景幾何?
博裕資本推動金科股份私有化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對於這背后的原因,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此舉的用意在於,該機構控股金科服務后,后希望擺脫上市公司的監管約束與市場預期壓力,以提高決策效率並降低合規成本。近年來,金科服務業績承壓,近三年累計虧損約34億元,市值亦大幅縮水至約47億港元,其上市平臺的融資與品牌功能已顯著減弱。」
其指出,金科服務退市后,博裕無需再受公眾股東掣肘,可快速進行資產處置、業務收縮或並表重組,從而將金科服務變身為「現金奶牛」或「資產包」,更靈活地實現資本退出。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博裕資本通過53.82億港元拿下金科服務55.91%股權。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要約收購併完成退市可能還需付出23億港元,其累計投入或達77億港元,遠高於金科服務當前47億港元的市值。
那麼,為何博裕資本要花費如此重金,對金科服務展開要約收購?
柏文喜向記者表示,此舉背后是「債權轉股權+抄底核心資產」的雙重邏輯。博裕資本不僅以債權換取控股權,還鎖定了一家現金流相對穩定的物管平臺,為未來行業復甦或資產整合預留了空間。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市值表現與資本市場及物企市場行情等因素有關,外界目前暫不清楚其市值是否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金科服務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期內總收入為23.35億元,同比小幅下降3.1%,但現金及流動性資產仍達26.512億元,全國管理面積保持約2.19億平方米,基本盤仍具一定韌性。
對於金科服務退市后的發展路徑,柏文喜預計或分為三個階段推進,短期內聚焦現金流回收,裁撤冗余人員,並壓縮高毛利但回款慢的業務;中期實施資產分層,將不同業態分拆,對外尋求REITs、險資或地方國資併購,實現部分資產溢價退出;長期則可能通過並表或二次上市實現資本退出,或裝入博裕已投資的萬物雲等上市主體,完成基金退出。
「整個過程或能會伴隨更激進的成本削減,包括總部職能合併、區域公司代理化、科技外包以及降低對母公司金科股份關聯交易的依賴度等,為后續資本運作留出估值空間。」一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