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解析上市AH險企三季報:利潤暴漲,資負兩端齊開花,綜合成本率顯著優化

2025-11-18 13:19

(來源:每財網)

投資端爆發,上市險企淨利潤大賺。

文/每日財報  慄佳                                                              

隨着近期A股上市險企今年三季報陸續披露完畢,整個保險行業前三季度的經營基本面揭開面紗。

除了A股五家上市保險公司,備受市場高度關注於H股上市的中國太平、陽光保險、眾安保險、友邦保險這4家保險集團,也紛紛通過旗下國內附屬子公司公佈了2025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今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一同亮相。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保險行業交出堪稱「現象級」的業績答卷。A股五家上市險企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約4260.39億元,同比增長33.54%,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單季表現更具衝擊力,第三季度淨利潤合計達2478.47億元,同比大漲68.34%。

4260.39億元這一利潤水平是什麼概念?不僅已經超越了五大險企去年全年創下的3476億元的利潤成績,更是在去年淨利潤暴漲80%的歷史高點上繼續逆勢增長超30%,尤其是第三季度單季利潤飆升近70%。一連串喜人數據,無不顯示出今年上市險企業績增長的強勁勢頭。

當然,這一盈利熱潮並非個例,而是全行業的普遍態勢,上市與非上市險企齊頭並進,人身險與財產險公司同步發力。

進一步拆解各大上市險企三季報不難發現,一份份亮眼的業績答卷背后,是各險企於投資與負債兩端發力的成果。在投資端,上市險企積極把握市場機會,加大權益資產配置力度,投資收益實現顯著增長;在負債端,人身險業務結構不斷優化,新業務價值延續高增長態勢,浮動收益型產品轉型富有成效;財產險業務綜合成本率進一步優化,承保利潤整體改善。

投資端爆發,

上市險企淨利潤大賺

從盈利情況來看,《每日財報》注意到,無論是A股還是H股上市險企,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整體呈現大幅增長。

五家A股上市險企中,中國人壽以 1678.04 億元的盈利額和 60.54% 的同比增速領跑行業,成為盈利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險企。

中國平安緊隨其后,盈利規模僅次於中國人壽,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328.56億元,同比增長11.47%。

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分別實現盈利 468.22 億元、457 億元,同比增速為 28.88%、19.29%,均保持穩健增長。

新華保險實現歸母淨利潤 328.57 億元,盈利增速僅次於中國人壽,同比增長 58.88%。

從港股上市險企來看,根據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數據,前三季度太平人壽實現淨利潤181.3億元,同比大漲68.8%,壽險業務繼續成為太平集團利潤的穩定貢獻源;友邦人壽淨利潤達103.82億元,同比暴漲126.3%;陽光人壽實現淨利潤48.47億元,壽險業務保持穩健,價值創造能力持續向好。

上市險企利潤暴增的引擎來自哪里?答案是投資端大豐收,尤其是權益投資能力成為業績勝負手。

《每日財報》根據東吳證券研究數據統計,A股上市險企前三季度總投資收益平均增長超過35%,總投資收益合計約為8875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增長近67%,貢獻了約5424億元收益。

具體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實現總投資收益3685.51億元,同比增長超41.0%,總投資收益率達6.42%,同比提升104個基點。

中國人保實現總投資收益862.50億元,同比增長35.3%,總投資收益率5.4%,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總投資資產1.8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2%。

而新華保險總投資資產達到了1.77萬億元,年化總投資收益率高達8.6%,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6.7%,五家A股上市險企中直接拿下第一。

據中國平安三季報,截至9月30日,中國平安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超6.4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9%,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非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

中國太保投資收益表現也很不錯。三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集團投資資產29747.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8%。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資資產淨投資收益率為2.6%;總投資收益率為5.2%,同比提升 0.5 個百分點。

此外,港股上市集團旗下的壽險公司投資端前三季度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比如,太平人壽投資收益率達2.82%,同比增長0.46個百分點;陽光人壽投資收益率為3.21%,同比提升0.41個百分點;友邦人壽投資收益率3.29%,同比增長0.86個百分點。

對於業績增長原因,多家上市險企也表達了一致觀點,主要是得益於股市回暖向好,讓權益資產收益水漲船高,推動了歸母淨利潤較去年增幅較大。

另一方面,在新會計準則下,險企所持有的更多股票被劃分爲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股價波動直接體現在利潤里。

東吳證券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新華保險、中國人壽股票歸入FVTPL的佔比分別高達81.2%、77.4%。更高的FVTPL比例使得他們在股市上行期能夠獲得更高的淨利潤增幅,因此,兩者今年第三季度的淨利潤同比漲幅均高達9成左右。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險企加大了對權益投資佈局。比如,陽光保險繼續加大險資入市力度,於今年5月份設立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專注於長期權益投資。這不僅有助於拓展該公司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充分發揮了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耐心資本的優勢,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新業務價值大增,

負債端轉型成效卓著

誠然,光靠投資端博得高收益還不行,保險主業也絕不能掉隊。《每日財報》研究發現,除了投資端的亮眼成績,上市險企在負債端的表現亦可圈可點。

壽險業務方面,A股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全面開花,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全線增長超30%,這説明人身險行業價值轉型的成效在集中釋放。所謂壽險新業務價值,就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銷售的新保單所產生的利潤現值,是衡量險企業務質量與可持續性的關鍵指標。

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人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6.6%,增幅居A股五家上市險企之首。緊隨其后的為新華保險,其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50.6%。此外,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增長46.2%,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1.8%,太保壽險在可比口徑下新業務價值增長31.2%。

根據友邦保險披露的三季度新業務摘要報告數據,集團第三季度單季度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5%至14.76億美元,創第三季新高;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增加5.7個百分點至58.2%。而截至三季度末這兩項指標則分別達43.14億美元、47.9%,同比增幅分別為18%、4.2個百分點。另據友邦保險表示,其新業務價值增長基礎廣泛,在香港、中國內地、東盟及印度均錄得雙位數字增長。

作為以壽險與財險雙輪驅動為核心,構建均衡發展業務格局的陽光保險,雖然未公佈最新壽險新業務價值數據,但是其壽險板塊有較為明顯的提檔加速。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陽光人壽取得保險業務收入總計達921.2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近30%,是所有A股和H股上市險企旗下壽險公司中增速最高的。

取得如此傲人佳績,顯然離不開陽光保險始終堅持以「新陽光戰略」深化業務協同,推動壽險隊伍結構優化、以銀保渠道價值深耕+代理人隊伍質態提升爲核心增長極,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的全方位賦能。

在產品端,在預定利率下調預期推動下,各大上市險企的產品結構也發生根本性變化,負債端積極轉型,大力發展浮動收益型業務。比如,中國人壽首年期交保費中浮動收益型產品佔比超60%,同比提升45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負債成本。太保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繳中分紅險佔比提升至58.6%。

對此,東吳證券研報指出,目前保險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預定利率下調疊加分紅險轉型將推動險企負債成本持續優化,利差損壓力將有所緩解。

在各個渠道中,銀保渠道繼續成為這場轉型的「主力軍」,在多家上市險企中成為新單保費的主要增長貢獻者。例如,中國太保前三季度銀保渠道規模保費為583.1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3.30%,其中壽險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同比增長52.4%,呈現「量價齊升」。新華保險前三季度銀保渠道規模保費達669.41億元,同比增長47.7%,其中長期險首年保費同比增長高達66.7%,佔比提升至53.7%。

而在個險端,各家險企則是不再依賴「人海戰術」,而是「優增優育」。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國人壽的個險銷售人力為60.7萬人,較上半年回升;中國太保的「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同比增加16.60%;中國平安代理人渠道「人均價值」同比增長29.90%。

由此可見,目前壽險公司渠道策略正從堆人力轉向提產能、提含金量,即銀保渠道做觸達與規模,個險渠道做客户黏性與價值,兩個渠道分工更清晰、協同更緊密。

財險市場綜合成本率普降,

業績穩中有進

財產險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大型上市險企綜合成本率普遍下降成為一大看點。其中,「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綜合成本率進一步優化,承保利潤持續改善。

具體來看,人保財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3859.21億元,同比增長5.9%。期間,該公司持續深化經營管理,降本提質增效,提升覈保理賠質效,加強銷售費用精細化管理,不斷優化費用投入,實現承保利潤148.65 億元,同比大漲130.7%;綜合成本率96.1%,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實現淨利潤402.68億元,同比增長50.5%。

同期,太保產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1508.06億元,同比增長3.5%;承保綜合成本率為97.6%,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另外,平安產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2534.44億元,同比增長3.0%;整體綜合成本率97.0%,同比優化0.8個百分點;實現營運利潤151.43億元,同比增長 8.3%。

除了「老三家」,其他上市險企旗下的財險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在改善。比如,陽光財險實現保費收入367.93億元,同比增長0.81%;綜合成本率也有明顯下行,為98.50%,同比大幅壓降了1.57個百分點,處於行業較好水平。而綜合成本率的改善也大大提升了陽光財險盈利能力,前三季度其總計淨利潤達到了16.03億元,同比大漲77.91%,遠超全行業50%的均值利潤增速水平,綜合成本率和盈利情況雙雙優化上揚。

除此之外,在今年前三季度,還有眾安在線、國壽財險、太平財險不僅淨利潤情況出現大幅度的改善,而且保費端和成本端也同樣可圈可點。如眾安在線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64%至269.34億元,淨利潤達18.59億元,同比高增206.77%;綜合成本率為97.43%,同比壓降0.48個百分點。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再保險司)司長尹江鰲介紹,受益於財險業實施「報行合一」,行業成本明顯下降,今年1至9月綜合費用率創20年最低,綜合成本率創10年最低。而隨着手續費率透明化與費用壓降直接利好承保利潤率的提升,預計頭部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將還會繼續得到顯著改善。

總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險企這場業績「翻身仗」,既是資本市場回暖的即時反應,也是行業轉型階段的成果體現,具體反饋到經營層面上為:淨利潤漲勢喜人,分紅險產品切換效果顯著,還有財險行業的綜合成本率得到了大幅改善。這些均表明了當下我國保險行業的整體經營基本面持續向好,能夠更好的持續為國家經濟轉型築牢支撐,為資本市場穩定注入強勁動力,已經成為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