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17 23:47
人工智能貿易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高盛表示,隨着大型科技股面臨估值壓力和市場波動重新成為焦點,投資者開始將注意力從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建設者轉移到悄悄使用人工智能推動實際生產率提高的公司。
這一轉變恰逢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第三季度盈利超出預期,但人們越來越擔心這種勢頭能持續多久。
如果您一直在關注本季度的財報季,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一件事:每個人都在談論人工智能。
事實上,47%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到了人工智能。這一比例比第二季度大幅上升,其中採用率最高的是通信服務,為74%,金融服務業為66%。
最常見的用例是可預測的:自動編碼和人工智能輔助客户支持,大約30%的提及人工智能的公司引用了這兩種用例。
其他應用包括營銷優化、費用管理和供應鏈運營。
但問題在於:只有一小部分公司真正量化了對收入或盈利的任何影響。
其中包括ServiceNow Inc. (NYSE:現在)和DH羅賓遜全球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HRW),利潤率上升是真實的--但這只是例外,而不是規則。
儘管企業採用率普遍存在,但2025年人工智能的回報仍然高度集中在芯片、雲和硬件等基礎設施提供商。
即使基礎設施公司佔據主導地位,投資者也開始尋找下一波人工智能贏家。
高盛分析師David J. Kosti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企業人工智能的持續採用加上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綜合體風險的擔憂,最近投資者更加關注不斷擴大的人工智能貿易的下一個受益者。」
簡而言之,這意味着投資者對基礎設施層的過度建設感到緊張,並且他們正在尋找下一個投資地點。
高盛強調了人們對所謂的「人工智能生產力受益者」(勞動密集度高且接觸自動化的公司)的興趣日益濃厚。
為什麼?因為雖然人工智能炒作抬高了建築商的估值,但真正的投資回報可能來自那些僅僅使用人工智能來削減成本和更智能地擴大規模的公司。
下一波價值創造可能不是來自構建人工智能,而是來自明智地使用它。
隨着圍繞基礎設施的最初狂熱降温,更微妙的人工智能故事纔剛剛開始成型。
高盛進行了一次篩選,以確定最有能力從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產力提高中受益的公司。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必須:
他們排除了基礎設施或以人工智能產品為中心的公司。
結果?財務、諮詢、軟件和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名稱相當多樣化。
一些出色的球員:
高盛指出,這些公司的股價尚未大幅上漲,但它們已經開始悄悄發佈更好的盈利修正,甚至超過了大盤。
「儘管最近表現不佳,但客户越來越多地表達了對識別人工智能高概率生產力受益者的興趣,」科斯廷説。
「這些公司可能代表人工智能貿易的下一個階段,」他補充道。
閲讀下一步:
通過Midjourney使用人工智能創建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