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谷澍的歷程

2025-11-17 08:1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一路走來,谷澍見證了 中國銀行 業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

來源:新金融琅琊榜

作者:董雲峰

  谷澍是過去十年以來最值得關注的銀行家,或許沒有之一。

  自1998年加入工商銀行擔任會計結算部職員,到2016年成為國有大行最年輕的行長,再到2020年執掌農業銀行,谷澍的職業生涯跨越了波瀾壯闊的金融改革年代與金融強國新時期。

  在工商銀行22年的歷練中,谷澍從一名財會專業人員成長為這家全球資產規模最大銀行的掌舵者之一。他深度參與了工行股改上市這一里程碑事件,推動了財務管理體系現代化轉型。

  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之際,谷澍執掌農業銀行,又一次成為四大行中最年輕的掌舵者,在短短數年里逆勢而上,將農行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超越工行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商業銀行。

  從「宇宙行」到「新宇宙行」,谷澍的獨特之處在於,既深度參與了一家國有銀行問鼎全球的全過程,又在另一家並不那麼被看好的國有大行上演驚天逆襲。

  基於公開信息,新金融琅琊榜梳理了谷澍的主要履歷與軌跡。

01

早年經歷:

從工科到會計,從書齋到銀行

  1967年,谷澍出生於上海。其父谷祺,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后來長期任教於東北財經大學,是中國財會學科的元老。

  谷澍沒有像父親那樣一開始就選擇財經專業。他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於1990年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畢業后谷澍進入大連中華會計師事務所,並在1992年成為全國首批註冊會計師資格獲得者,同年考取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95年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在校期間,他發表了《借鑑國際經驗制定我國外幣業務會計準則》一文。

  1995年,谷澍再度南下,師從另一位財會泰斗——上海財經大學教授湯云爲攻讀博士學位。他的研究方向聚焦金融會計前沿,博士論文《履行中合約會計論》展現了深厚的理論功底。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聖約翰大學曾有「東方哈佛」之稱,建國后在院系調整中被拆散,谷祺就讀的經濟系被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也就是今天的上海財經大學。谷澍在時隔近半個世紀之后,回到了父親曾經出發的地方。

  1998年,谷澍博士畢業,同年加入工商銀行,從會計結算部出發,開始了他的銀行生涯。彼時人們很難想到,這位直到31歲才進入銀行業的博士,后來會成為中國頂級的銀行家。

  在金融改革熱火朝天的2002-2003年,谷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這段海外經歷開闊了他的國際視野,為后來參與工行股改上市、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提供了助益。

02

工行時期:

激盪二十年,親歷大行蝶變

  90年代末,中國國有銀行正瀕臨技術性破產邊緣,不良資產率高達30%以上,連基本的貸款風險分類都尚未建立。

  加入工商銀行后,谷澍從會計結算業務做起,在工行內部穩步晉升,先后擔任了計劃財務部和財務會計部總經理,對銀行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從會計覈算、預算管理到財務分析、績效考覈等,都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瞭解。

  2006年,谷澍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重要考驗——工商銀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 

  作為財務會計部總經理,谷澍深度參與了這場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IPO的財務重組工作。這一過程涉及複雜的資產剝離、壞賬處理和資本結構優化,更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現代化財務報告體系。

  谷澍憑藉其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國際視野,為工行的財務重組提供了關鍵支持。他領導的團隊成功完成了財務數據的梳理與轉換,確保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準確性,為贏得國際投資者的信任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次成功的上市,不僅為工商銀行募集了鉅額資本,更重要的是推動工行建立起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管理體系。

  在工行期間,谷澍被譽為「工行現代會計體系的主要構建人和會計覈算系統的主要設計者」。他推行的財務集中改革,依託強大的IT系統,將風險控制嵌入到標準化的流程中,形成了「硬控制」,顯著增強了工行的財務風險控制能力。

  作為工行股改上市的重要參與者,谷澍被賦予更多重任,其職業軌跡向更高層級延伸,先后出任工商銀行董事會祕書、副行長,並於2016年9月被任命為工商銀行行長,成為當時四大國有銀行中最年輕的行長。

  在擔任工行行長期間,谷澍對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轉型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他明確提出,「未來的銀行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他推動工行啟動全面的IT架構轉型,到2019年已有超過90%的業務系統部署在開放平臺上,實現了大型銀行的歷史性突破。 

  此外,谷澍始終將風險管控置於銀行經營發展的核心位置。他倡導建立覆蓋「全市場格局、全風險圖譜、全周期管理」的風控體系,強調風險管理要做到「既管好表內、又管好表外,既管好境內、又管好境外」。

03

農行時期:

逆勢而上,打造「新宇宙行」

  2020年末,谷澍告別任職22年的工行,調任農業銀行董事長,成為四大行最年輕的掌門人。

  這一人事變動發生在金融行業面臨深刻變革的宏觀背景下,銀行業正經歷息差持續收窄、經濟結構轉型以及金融科技浪潮加速,都對傳統銀行的經營邏輯構成嚴峻挑戰。

  上任伊始,谷澍便着手推動農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的重塑,其中一項核心舉措是提升分行的經營自主權,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賦予區域分行更大的經營靈活度。這一改革旨在強化分行的獨立經營責任體系,使其能夠更貼近市場、更快速地響應客户需求。

  針對農業銀行傳統的規模擴張導向,谷澍提出了「高質量增長」的理念,推動績效評價體系從單純追求規模轉向更加註重結構與收益的平衡。在考覈體系中,零售金融、小微貸款、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戰略性業務的權重被顯著提升。

  這一導向性的變化,直接推動了農業銀行業務結構的優化。傳統的對公信貸業務依然是基礎,但新的增長動能開始加速積累。近年來,農行的零售業務增長勢頭強勁,零售業務對全行營收的貢獻佔比穩步提升。

  與此同時,谷澍進一步將縣域金融提升爲核心戰略,把鄉村振興相關業務打造成農行的差異化優勢,推動資源向縣域傾斜,在人、錢、產品和考覈等層面全面發力。

  今年前三季度末,農行縣域貸款余額10.90萬億元,新增貸款超過萬億元,增速達到10.57%,高於全行平均水平2.21個百分點。

  數字化轉型是谷澍在農業銀行推動的另一項重要戰略。他上任后強化了總行層面的科技統籌,推動數據中臺建設,全面升級了信貸審批和客户畫像系統。2024年,農行發佈《「人工智能+」創新實施綱要》,為數字化發展制定了清晰路線圖。

  在谷澍的帶領下,近年來農行逆勢而上,不僅實現了營業收入與淨利潤的持續增長,且資產質量領跑四大行,撥備覆蓋率亦大幅領先。

  從資本市場來看,2020年末谷澍空降農行之時,彼時農行市值較工行差距超5000億元。從2023年開始,隨着農行基本面持續向好,經營業績領跑大行,推動其股價不斷走牛,到2025年,農行終於超越工行,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銀行,僅次於摩根大通。

  這家股改上市最晚、歷史包袱最重的大行,短短几年間逆襲成為「新宇宙行」,谷澍做到了。

04

結語

  一路走來,谷澍見證了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 

  從破產邊緣到引領全球,從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到綜合化經營,從手工操作到數字化,從規模擴張到金融強國,谷澍在每個關鍵節點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對谷澍而言,市值超越工行僅是階段性座標,而非終點。

  面對淨息差持續收窄、房地產風險出清、人工智能重塑金融業態等多重挑戰,谷澍在農行的改革試驗仍需經受周期考驗。

  客觀上,如何在快速擴表的同時兼顧長期可持續發展,如何在保持縣域優勢的基礎上守住風險底線,如何在服務國家戰略與股東回報之間維持精妙的平衡,將決定「新宇宙行」的成色與韌性。

  從這個意義上説,對谷澍的關注,不僅是對一位銀行家個人的觀察,更是對中國金融改革在新時期如何演進的審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