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9月非農周四發佈!華爾街備戰「數據補發潮」:12月降息概率越來越低?

2025-11-17 08:43

 

 

 

 

 

 

由於統計數據缺失,自夏末以來,美聯儲、企業、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們,對通貨膨脹、就業創造、GDP增長和其他衡量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的指標基本上一無所知。

  傑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經濟學家Thomas Simons和Michael Bacolas上周五在一篇評論中寫道,由於政治僵局,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和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及人口普查局的30多份報告,在政府停擺期間被推迟發佈。

  除了非農外,周四當天一同出爐的還有業內往常高度關注的周度初請失業金數據。美國勞工部此前已連續七周未發佈每周失業救濟金申領人數報告。該報告也常被人們視為勞動力市場走向的潛在早期指標。

  在本輪「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期里,美國勞工部僅於10月24日發佈了9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這是最常用的通脹衡量指標。特朗普政府對該報告破例,因為其重要性在於:該指數被用於計算數千萬領取社會保障和其他聯邦福利的美國人的年度生活成本調整。

可以説,過去一個多月時間里,聯邦經濟統計數據中斷的時機十分尷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多項政策——包括影響深遠且不斷變化的進口關税以及大規模遣返在美國非法務工人員,正在給美國經濟前景帶來巨大不確定性。

  而美國經濟形勢也發出了相互矛盾的信號:年中經濟增長看似穩健,失業率也一直很低;但就業增長勢頭減弱,通脹率也持續高企——仍持續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部分原因是特朗普關税政策的影響。

  傑富瑞的Simons預計,9月份的就業報告或將顯示,當月新增就業崗位6.5萬個——雖然增幅不大,但將比8月份的2.2萬個有所增加。他同時認為失業率仍將維持在4.3%的低位。

12月降息概率越來越低 投資者渴望獲得新數據

在過去幾周,美國官方數據的「缺失」,已逐漸引發了華爾街的恐慌,並加深了美聯儲官員之間關於是否應在12月下次會議上連續第三次降息的分歧。

上周,多位美聯儲官員尤其是地方聯儲主席表示,缺乏數據是他們可能支持暫緩再次降息的原因之一。而根據芝商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利率市場交易員目前對美聯儲12月降息的概率預期已降至了44%——要知道在上月美聯儲決議前,市場人士幾乎還堅信年內三次降息(包括12月的降息)是板上釘釘的。

  「我們無法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Evercore ISI副主席Krishna Guha在談到美聯儲12月的利率投票時説道。

  由於有跡象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正在走弱,而且特朗普關税政策對通脹的影響最初小於許多人擔心的那樣,美聯儲在過去兩次政策會議上均將借貸成本下調了25個基點。但10月份的投票出現了罕見的三方分歧,美聯儲理事、特朗普的盟友米蘭支持特朗普大幅降低利率的呼籲——認為應直接降息50個基點,而堪薩斯城聯儲主席施密德則希望維持利率不變。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上月決議后警告説,12月份降息並非「板上釘釘」,而多位未參與投票的地區聯儲官員后來則表示,他們不同意上月降息的決定。

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Jonathan Millar表示:「在我們看來,12月的會議結果可能會像鮑威爾在10月份的新聞發佈會上所描述的那樣充滿爭議。」

因此,未來幾周有關就業和通脹的新報告,對美聯儲來説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因為新的數據可能有助於解決支持再次降息的人和反對降息的人之間的分歧。摩根大通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 Priya Misra表示:「隨着經濟數據陸續公佈,勞動力市場可能會展現出更多穩定性。屆時,市場可能會進一步降低12月降息的可能性,波動性也可能隨之上升。」

  Brandywine全球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Jack McIntyre則指出,「儘管尚未構成重大問題,但市場正日益擔憂美聯儲可能基於經濟數據的及時性和質量而放棄12月降息。」他指出,結合收益率回落的態勢,「這使我們傾向於維持美國國債的中性配置。」

  當然,即使政府重新開放,在政府停擺期中完全未能展開編制工作的部分關鍵指標,也可能需要幾周時間才能完全恢復。本周早些時候,白宮首席經濟學家凱文·哈西特表示,原定於11月7日發佈的10月份就業報告最終只會公佈部分數據。

  美國勞工統計局很可能已經掌握了足夠的企業調查數據,可以計算出上個月新增或減少的就業崗位數量。這些數據大多是通過電子方式提交的。但是,用於計算失業率的另一項針對家庭的調查,在疫情封鎖期間並未進行。因此,77年來,美國勞工統計局可能首次無法計算10月份的失業率。

  此前,其他白宮官員也曾表示,由於政府停擺導致數據無法收集,因此10月份也不會發布CPI報告。這將給美聯儲帶來挑戰,美聯儲正試圖確定通脹是否會回升至2%。

  (財聯社 瀟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