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17 09:07
作者丨歐雪
編輯丨袁斯來
硬氪獲悉,機器人末端執行設備廠商「橋田智能」近日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由浙創投獨家投資。我們總結了本輪融資信息和該公司幾大亮點:
融資輪次:A+輪
融資規模:數千萬元人民幣
投資方:浙創投獨家投資
資金用途:主要用於磁力換模系統的量產上量、機器人末端等新產品的研發,以及產能擴張
歷史融資:公司此前已獲得吉利厚同資本、哇牛資本及美的資本聯合投資的近億元天使輪融資
成立時間:2016年
總部地點:上海
技術亮點:目前,「橋田智能」已形成三大核心產品線:白車身裝配和焊接機器人末端解決方案、高頻快速換模與工業連接器、三電領域精密裝配系統,具體涵蓋快換裝置、抓取系統、焊鉗電極帽修磨機、磁力換模系統等關鍵設備,全面覆蓋智能製造末端執行場景。公司核心產品機器人末端快換裝置自2020年起已陸續進入主流主機廠供應鏈,新產品平均上市周期1-1.5年。
橋田機器人末端解決方案(圖源/企業)
橋田磁力換模系統(圖源/企業)
據硬氪瞭解,「橋田智能」是全球三家獲得TÜV安全認證的機器人快換裝置企業之一,另外兩家分別為瑞典和美國企業。因此,公司產品性能與穩定性支持無縫替換國外品牌。
同時,「橋田智能」定位為多品類、小批量的設備供應商。雖然單個產品市場規模不大,但通過產品矩陣,公司可以向同一客户銷售多個產品,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機器人末端設備市場長期被國外品牌主導,在產品更新速度、本地化服務響應及定製化能力上難以匹配國內製造業升級需求,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整體來看,國內市場呈現大而散的現狀,大公司不做單品,小公司無法多品類規模化。其中,據「橋田智能」分析,細分單品市場規模在2-50億元,頭部企業單品份額在2000萬-5億元。
「橋田智能」2024年營收實現59.34%的增長,並預計2025年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
從核心產品的業績來看,機器人快換裝置作為銷量主力,佔比約60%,截止2025年10月,已累計出貨量超10萬台,居國內細分市場第一;焊鉗電極帽修磨機年出貨量超6000台,銷售數量同樣位列行業榜首。公司產品已成功進入吉利、大眾、奔馳和賽力斯等客户供應鏈。
橋田智能磁力換模美的工廠應用(圖源/企業)
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小平擁有20年行業經驗,曾任日本沙迪克生產廠長、技術總監,2010年曾創立橋田精密為KUKA機器人提供OEM服務。
公司核心團隊融合了產業經驗與學術背景,包括前主機廠工程院技術專家、ABB、丹納赫等外企高管,以及上海交大、哈工大等高校研發人才。
硬氪:您提到不太喜歡白熱化競爭,但目前汽車領域競爭激烈,為何您感覺「橋田智能」面臨的競爭「沒有那麼激烈」?
劉小平:這源於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高門檻、低競爭」的賽道。汽車領域或許競爭非常激烈,但我們主要為汽車行業提供生產設備,這個領域過去由國外巨頭壟斷,技術壁壘和認證門檻極高。
我們通過持續投入產品力和組織能力,構建了差異化優勢。具體來説,我們在精益改善上投入了數千萬元,這使我們的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優於友商。當一些友商已經不賺錢甚至退出時,我們依然能保持利潤。我們的綜合實力讓我們處在一個相對「藍海」的位置。
硬氪:公司近年的核心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劉小平:從產品演變,我們會持續推進"由硬向軟"的戰略轉型,重點投入磁力換模系統的規模化量產和其他高技術壁壘等軟件產品的上市,鞏固在產品矩陣上的優勢。
從戰略方向來看,我們看到行業內眾多專注於細分單品的企業面臨發展瓶頸,所以我們計劃系統性整合一些營收在2000萬至5億規模的優質技術企業。最終,我們希望打造一個以橋田為核心的智能裝備平臺,對標丹納赫、阿特拉斯的商業模式,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硬氪:您提到公司正「由硬轉向軟」,這是一個確定的戰略趨勢嗎?背后的邏輯是什麼?
劉小平:是的,這是一個非常確定的趨勢。我們過去以機械硬件為主,但現在正堅定地向機電控制和軟件算法延伸。像磁力換模、塗膠系統屬於機電一體化,而正在開發的其他新產品則完全是軟件和算法。
背后的邏輯是,單純的硬件容易被模仿,而「控制」纔是未來競爭力的核心。我們已經搭建了內部的軟件和算法團隊,這條路我們必須走,並且已經在路上。這能讓我們打造更深的護城河和更高的產品附加值。
浙創投團隊表示,橋田智能在機器人末端產品領域持續研發創新,打破外資壟斷格局並獲得了眾多汽車主機廠商認可。未來,橋田智能在機器人末端市場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浙創投作為國有創投機構,將持續從區域賦能,戰略賦能,陪同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