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人均分期消費金額提升18%,金融「國補」促消費顯成效

2025-11-16 20: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11月過半,電商平臺的"雙11"大促活動陸續落下帷幕。在國家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持續發力下,消費市場呈現穩步回暖、結構升級的良好態勢。本年度"雙11"大促中,國家貼息與分期免息的創新結合,也向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消費提振答卷。

11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螞蟻消金瞭解到,國家貼息政策應用到分期免息場景后,"雙11"期間人均分期消費金額較9月提升了18%,超6500萬用户瀏覽了淘寶天貓的國家貼息專區商品,近200萬新用户使用了分期免息。此外,依託於海爾集團的線下門店,海爾消費金融智家分期達成的交易額累計達到1.3億元。

這些數據背后,是政策精準發力、市場積極響應、消費者廣泛受益的多方共贏格局。有分析人士指出,提振消費需要社會多方協力,從"雙11"國家貼息應用到分期免息場景看,這是國家頂層政策設計和市場經濟自身智慧的有效結合,形成了多方共贏的長效機制。

國補+免息新玩法

"雙11"期間,銀行、消費金融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陸續推出不同消費場景下的優惠活動,並聯合電商平臺推出分期免息、消費返現等優惠。在"雙11"帶來的消費熱潮下,國家貼息政策與分期免息的結合也有了更多新玩法。例如,淘寶天貓上線"國家貼息"商品專區,消費者選擇花唄分期付款,就可以享受國家貼息。

在大促這類天然的消費場景中,國家貼息與分期免息的碰撞也釋放出強勁的消費拉動效應。11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淘寶天貓"國家貼息"商品專區自10月30日上線以來,累計吸引6500萬人次瀏覽,大促期間享受國家貼息的消費者人數較9月增長19%,人均分期消費金額較9月提升18%。同時,還有近200萬從未使用過分期免息的消費者首次體驗該服務,分期消費模式正在向更廣泛人羣滲透。

整體來看,高價分期商品更受消費者青睞。而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數碼、家電家俱等"以舊換新"政策範圍內的商品時,還能享受"雙重補貼"——既獲得以舊換新補貼,又享受國家貼息分期免息,這也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成本。

重慶市民張女士的購物經歷正是眾多消費者的縮影,她原本因6465元的國產品牌多門冰箱一次性支出壓力大而猶豫,最終在"國家貼息"專區享受到1293元"以舊換新"補貼后,剩余5172元通過花唄12期免息支付。"每月僅需還款431元且無任何利息,資金壓力一下子減輕,終於能提前給家里換臺好冰箱。"張女士表示。

這種消費意願的提升,直接轉化為商家經營業績的增長。波司登集團副總裁趙翔在接受採訪中指出,分期免息服務已經成為推動成交轉化的重要引擎。據其介紹,2025年"雙11"期間,波司登百元以上商品的分期免息覆蓋率達97.8%,分期免息支付金額佔比為12.7%。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指出,"金融國補"與分期免息相結合,構建了供需兩端協同激活的"共贏"生態。一方面降低消費者的信貸成本與大宗商品消費門檻,推動消費觀念從"儲蓄型"向"適度信貸型"轉變,釋放潛在需求;另一方面助力商家提升銷量、擴大市場份額,形成"銷量—利潤—再投資"的良性循環。

政策、平臺、商户三方協同

從整體消費結構來看,家電、數碼、家居等以往決策周期長、單價高的大宗消費品類,在分期免息的加持下成為核心受益領域,既滿足了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也推動了整體消費結構升級。

事實上,2025年"雙11"的消費熱潮並非單一主體推動,而是國家政策頂層設計、平臺技術落地支撐、商家市場積極響應三方協同的結果,每一環緊密銜接,共同構建起消費提振的強大合力。

從政策層面來看,2025年以來,國家對消費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6月人民銀行等六部門率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聚焦大宗消費、新型消費等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持;8月財政部等三部門進一步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細化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給予1%年化貼息的具體措施,9月政策正式落地實施。

按照政策規劃,18家銀行與5家消費金融機構成為首批貸款經辦機構。在緊鑼密鼓的佈局中,銀行機構依託全渠道優勢,並與外部平臺聯合實現不同場景的覆蓋,消金公司同樣依託關聯公司場景進行深耕。

其中,螞蟻消費金融通過花唄分期將貼息紅利傳遞給消費者,用户無需額外提交申請,在"國家貼息"專區下單時即可自動觸發免息權益,全程線上化操作,大幅降低了政策享受門檻。海爾消費金融則在石家莊、蘭州、西安、內蒙古、南寧、貴州等地的500多家海爾專賣店,推出海爾家電全場免息專項優惠活動,減輕消費者購買壓力。截至目前,通過海爾消費金融智家分期達成的交易額已累計達1.3億元。

在政策與平臺的雙重推動下,商家積極響應並主動加碼,形成了完整的市場閉環。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瞭解到,過往商家的貼息預算有限,為消費者提供的分期免息只能覆蓋部分商品。而在有了國家貼息進來補貼消費者后,商家的貼息預算就可以拿來提供更多免息服務,不僅願意擴大覆蓋範圍,還主動延長免息期數。其中,朗姿集團就將花唄分期免息覆蓋商品比例從不足5%提升至50%以上,免息期數從3期延長至12期,直接帶動毛呢大衣、羽絨服等高客單剛需品類的分期支付佔比大幅上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增武表示,提振消費需要社會多方協力,從"雙11"國家貼息應用到分期免息場景看,國家實現消費補貼的精準滴灌,平臺商家帶動了自身銷量增長,消費者也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是國家頂層政策設計和市場經濟自身智慧的有效結合,形成了多方共贏的長效機制。

金融助消費從短期到長效

國家貼息與分期免息的結合,不僅是2025年"雙11"期間的短期消費提振手段,更開創了"金融國補"與電商平臺大促場景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對消費者而言,既能以更低成本享受品質商品,又能靈活規劃資金;對商家而言,無需承擔過高成本就能吸引客流、提升轉化,這也讓這類創新模式產生了更廣泛的市場接受度。

細化來看,這類創新模式精準應對了當前消費市場的關鍵挑戰,以分期免息的方式化解大額消費的資金壓力,顯著降低購買門檻,並通過少量財政貼息有效撬動平臺與商家資源,形成多方協同的補貼合力。同時藉助數字化平臺與技術能力,實現政策在短期內廣泛觸達用户,大幅提升消費紅利的落地效率。

這一模式的成功,也與當前消費市場的發展背景高度適配。2026年將近,即將開啟的"十五五"也將"大力提振消費"擺在重要位置。"十五五"規劃提出,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王鵬指出,根據官方測算,1%的貼息比例下,1元財政資金可撬動100元貸款投入消費領域。監管部門以較小投入撬動更大規模的消費信貸,促使分期免息從"應急工具"轉變為居民日常的"財務規劃手段",激活了消費市場的基本盤。與此同時,政策與穩就業、促增收等措施形成"組合拳",有效修復市場信心,為經濟回升提供持續支撐,實現從短期刺激向長期消費機制建設的平穩過渡。

王鵬認為,這一實踐為政策與市場的雙向優化提供了重要參考,后續隨着政策框架不斷完善、金融科技賦能風險防控與用户體驗,消費信貸將向全生命周期服務升級,覆蓋更多民生與服務型消費領域,最終形成"省心、省時、省錢"的高質量消費市場,實現金融助力消費從短期刺激走向長效賦能。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