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康希諾施展財技:公積金一次性抹平14.5億元虧損

2025-11-14 23:24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準備分紅了」「堅決反對拿A股小股東的高溢價資本公積去補貼大股東這幾年擺爛式經營」「大股東收割手法真高明,資本公積變自家提款機」……近日,疫苗生產企業康希諾(688185.SH)披露的一則公告引起投資者熱議。

11月7日,康希諾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使用公積金彌補虧損的議案,康希諾擬使用母公司盈余公積約1.18億元和母公司資本公積約13.32億元,兩項合計約14.5億元用於彌補母公司累計虧損。該方案實施完成后,公司由於以前年度累計虧損造成的未分配利潤負數彌補至零。這一議案將作為增加的臨時議案於11月27日提請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康希諾主要從事疫苗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主要商業化及在研產品為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組分百白破疫苗、重組脊髓灰質炎疫苗等。近9年來,康希諾僅在2021年度實現過盈利,其余年度均為虧損狀態。直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扭虧為盈,淨利潤約2792.56萬元。

由於多年虧損,康希諾上市以來僅有過1次現金分紅。根據公司(2023年—2025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實施現金分紅條件之一包括公司該年度實現的可分配利潤(即公司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的稅后利潤)為正值。康希諾此次使用公積金彌補虧損后,為其未來可能進行的分紅掃清了障礙。

公司下一步是否打算實施分紅?扭虧為盈的趨勢能否在四季度得到延續?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康希諾方面,但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迴應。

未分配利潤補虧至0元

公告顯示,11月6日,康希諾控股股東之一XUEFENG YU(宇學峰)提出臨時提案並書面提交股東大會召集人,提議將《關於使用公積金彌補虧損的議案》提交至公司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康希諾母公司財務報表未分配利潤約為-14.5億元,盈余公積期末余額約為1.18億元,資本公積期末余額約為65.77億元。

方案實施完成后,康希諾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母公司會計報表盈余公積減少至0元,資本公積減少至約52.45億元,未分配利潤補虧至0元。公告顯示,此次公積金彌補虧損方案的實施,將有助於公司提升投資者回報能力,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根據公告,康希諾此次擬用於彌補虧損的資本公積全部來源於股東以貨幣方式出資形成的資本(股本)溢價。

年報顯示,根據中國證監會2020年7月出具的文件,康希諾獲准向境內投資者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248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209.71元。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約52億元,公司股本增加2480萬元,扣除所有股票發行費用之后,剩余約49.55億元計入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上市后,康希諾股價震盪上行至歷史最高793.87元/股(2021年6月23日盤中),隨后開啟震盪下行模式,最低觸及37.12元/股。截至2025年11月14日收盤,公司股價報75.08元/股。

關於投資者回報情況,康希諾於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次數僅有1次,金額約1.98億元,股息率為0.27%。

康希諾此次彌補的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的原因主要為以前年度累計的虧損。2021年,公司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獲境內外多個國家的緊急使用授權/附條件上市,對當期營業收入產生積極影響,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7174.82%至約43億元,淨利潤19.14億元,當期期末未分配母公司利潤由負轉正,達約10.65億元。

到了2022年,康希諾營收同比下降75.94%,淨利潤約-9.09億元,主要是報告期內國內外新冠疫苗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需求量呈大幅下降趨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增速放緩,且部分地區呈現供大於求的情況,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公司新冠疫苗產品銷售收入及成本大幅下降,當期期末未分配母公司利潤縮水至約5.8億元。2023年,康希諾虧損擴大,主要是因為公司新冠疫苗相關收入大幅下降,同時,公司對新冠疫苗產品退回金額進行覈算及合理估計,衝減了疫苗產品收入,將該部分冗余產能對應的固定成本計入營業成本等。2024年,康希諾持續虧損,期末未分配母公司利潤連續兩年為負數。

扣非淨利潤仍為負

康希諾此次使用公積金彌補虧損將為財務報表帶來立竿見影的「美化」效果,約-14.5億元的未分配利潤瞬間化零。不過,進入2025年以來,公司在經營層面仍存在一定壓力。

三季報顯示,康希諾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約6.93億元,同比增長22.13%,淨利潤約1444萬元。其中,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虧損約1348.54萬元,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7.67%至約3.1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842.01%至約2792.56萬元。

康希諾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年初至報告期末的利潤總額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兩項指標均於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扭虧為盈,主要是公司產品曼海欣(四價流腦結合疫苗產品)實現了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攀升,該產品銷售收入6.62億元,同比增長28%,其銷售收入的增長推動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2.13%。同時,隨着公司疫苗產量的逐步提升,以及對產能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報告期內綜合毛利率為80.67%,同比增加6.47個百分點;公司持續推行降本增效措施,報告期內多項費用實現節約。

前三季度,康希諾研發費用為2.25億元,同比下降約18%,主要是因為公司多項管線推進到三期臨牀試驗,且符合研發費用資本化政策,公司對相關研發費用進行了資本化處理;管理費用同比下降6%至1.1億元;銷售費用為2.77億元,同比增長約41%,佔總收入約40%。康希諾管理層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佔營收的比例較2024年全年呈下降趨勢。公司商業化體系日益成熟,整體營銷效率逐漸提升。未來隨着新產品獲批上市,公司也將調配銷售團隊及資源進一步推進新產品的初期推廣及渠道搭建。

除了產品放量及費用管控,康希諾前三季度取得的絕大部分利潤另有來源。前三季度,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約2408.96萬元,獲得的國際專項資金支持約6002萬元。三季報顯示,隨着公司研發項目的快速推進及國際合作的開展,公司獲得了更多政府專項補助及國際專項資金的支持,前三季度其他收益約9160萬元,同比增長233.63%。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了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金額,康希諾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約為-8285.6萬元。康希諾曾在2025年半年報中指出,公司仍存在業績虧損、經營等風險。如果公司研發項目進展或產品上市后銷售情況不及預期,公司仍將可能出現業績虧損。「疫苗行業競爭較為激烈。根據公司在研疫苗產品管線,公司產品上市后,將會與大型跨國公司和國內疫苗企業進行競爭。如果未來產品競爭加劇,而公司不能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加強銷售網絡建設、保持技術研發優勢,公司將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從而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