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銀行內外的笑聲

2025-11-15 14:18

黃沂海

若要生活好,開源、節流、儲蓄是三件寶。開宗明義把儲蓄產品寫進劇名的滑稽戲,當數1953年大眾滑稽劇團公演的《有獎儲蓄》。卻説上海和平里菸紙店的老闆錢有三,在舊社會吃過存錢的虧,有了余錢只敢藏在家里箱櫃,不願存進人民銀行,他妻子是里弄的積極分子,還擔任了愛國儲蓄的宣傳員。一次,錢有三家人不慎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舊存單剪成了鞋樣,然而人民銀行按照規定予以兑現,他又目睹身邊鄰居踴躍參加儲蓄過上了好日子,終於轉變了觀念,樂呵呵把余錢換成了有獎儲蓄的存單。

《有獎儲蓄》開演時,聲勢浩大,走進天宮劇場,儲蓄宣傳的標語、黑板報、連環畫鋪天蓋地,這些都由人民銀行傾情提供,觀眾一入現場,彷彿身臨銀行實境,氛圍感拉滿。據說彩排時,人民銀行組織了六七十位干部員工觀摩演出,市區21個辦事處、郊區9個辦事處的代表參加座談會,獻計獻策,給予政策、劇情、演技等方面的建議。

饒有意趣的是,嗜錢如命的錢有三的扮演者範哈哈,為演活菸紙店老闆的形象,特意每天在自家弄堂口的菸紙店逗留,捕捉神情舉止,體驗小店生活,還問老闆借了一件「香港衫」穿上了舞臺;飾演里弄儲蓄宣傳員老陳的張冶兒,曾有一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存款,他擔心新政府不認賬,未想人民銀行照單全付,他感慨:「人民銀行真的照顧人民、服務人民,我一定要演好這個角色。」

等我有幸坐進劇場觀看滑稽戲時,已是改革開放風起雲涌之際,銀行題材的劇作伴隨「定向戲」的興起魚貫而出。所謂「定向戲」,就是甲方出資,乙方齣戲,命題作文,皆大歡喜。1994年,工商銀行成立10周年之際,委託上海滑稽劇團創作排演了《招財進寶》。這出羣像戲,將南京路儲蓄所變為熙來攘往的社會大舞臺,儲蓄所所長黃牡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各色人等在此間展露喜怒哀樂,感悟財富冷暖。

想當初,銀行宣傳處呂處長約我去市府禮堂觀摩《招財進寶》的彩排,「順便」寫一篇劇評。劇場門口,受到了滑稽劇團領導和演員錢程、孫勤園夫婦的歡迎。記得錢程在介紹夫人時不忘出噱頭:「這是我太太,不是劇情需要假扮夫妻,正宗原配噢。」觀戲的當口,劇組一會兒遞上茶水冷飲熱毛巾,一會兒塞給奶油話梅牛肉乾,我還是頭一回享受如此看戲待遇。憑良心講,此劇儘管有大咖加持——趙化南編劇,嚴順開導演,卻是削足適履,「拼接」的痕跡比較明顯。事后聽説,原先劇本差強人意,讓銀行一幫頭頭腦腦發表意見,當場好似倒翻了田雞簍,七嘴八舌,編劇誰也不敢得罪,最終改得不倫不類。謝幕散場,呂處長耳提面命,加之吃人嘴軟,我只得硬着頭皮撰文鼓之吹之。好在滑稽戲由銀行出錢創排,票房不愁,當年各區均設有儲蓄推進委員會,組織里弄阿姨媽媽看白戲,居然連演了100多場。

剛進銀行時,聽到一則順口溜:「信貸大兒子,會計小兒子,儲蓄小三子」,道出了彼時銀行不同崗位的地位。好了,「小三子」捷足先登呈獻一部滑稽戲,「大兒子」怎麼願意甘拜下風。很快,展現銀行信貸領域新人新事的大型滑稽戲《毛毛雨》接踵而至,抄幾段打油詩式的劇情簡介,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治企業貧血症,金泳甘願當‘醫生’,救死扶傷費心機,好意誤傷老丈人」「皇帝女兒不愁嫁,疾風暴雨淪天涯,作繭自縛梁廠長,豈甘敗北於人下」「浦江兩岸春意濃,改革巨浪如潮湧,初戰告捷毛毛雨,勇往直前迎彩虹」……顯而易見,里面提到的男主角信貸員金泳,滬語「金融」之諧音也。戲單醒目處,《毛毛雨》策劃一欄值得玩味:「各區工商銀行信貸科長」。那個年代的信貸科長,掌控資金大權,財務追,廠長捧,眾人抬,處尊居顯,呼風喚雨,狠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