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前10月銷售額同比下降超五成 新城控股王曉松優先「保兑付」

2025-11-14 21:57

11月12日,新城控股發佈公告,今年1-10月,新城控股累計合同銷售金額164.68億元,同比下降52.2%;累計銷售面積215.06萬平方米。其中,10月單月,新城控股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4.19億元,銷售面積約19.15萬平方米。

結合9月份業績表現,這個「金九銀十」,新城控股總共賣了不到30億元。而從整體業績來看,曾經的「千億房企」在今年前10月銷售額不足200億元,在克而瑞前10月房企(全口徑)銷售額排行榜榜單中位居第41位。

今年以來,由於地產開發業務的持續萎縮,結算項目鋭減,使得新城控股營收和利潤持續下降。近期在與投資者交流互動中,新城控股董事長兼總裁王曉松表示:「公司將充分藉助政策支持,持續實現融資總量和結構的優化以及融資成本的連續下降,確保公開市場的到期(債務)全額兑付。」

地產開發業務快速萎縮

不拿地、去庫存,新城控股在住宅開發業務方面快速收縮。

從今年前10個月銷售額來看,新城控股的表現尚且不如已經「爆雷」的房企世茂集團、中國恆大等。

由於地產開發業務的持續萎縮、結算項目鋭減,使得新城控股營收和利潤持續下降。今年前三季度,新城控股實現營業收入343.71億元,同比下降33.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74億元,同比下降33.05%,主因是房地產項目交付收入減少及交付毛利下滑。

11月3日,在三季度業績溝通會上,王曉松表示:「利潤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它受到收入、成本、費用、資產減值和投資收益等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

在住宅業務萎縮的局面下,新城控股的發力重點在商業運營方面。

公告顯示,今年10月份,新城控股實現商業運營總收入約11.86億元,同比增長7.65%;1-10月的累計商業運營總收入為116.96億元,同比增長10.49%。就租金收入而言,10月單月為11.06億元,1-10月累計109.12億元。

對此,王曉松也表示,公司商業運營總收入突破百億大關,對公司整體業績形成有力支撐。

今年,新城控股商業總收入目標為140億元,目前已經完成84%。根據財報數據,前三季度,新城控股新開4座吾悦廣場,其中3座於三季度入市,截至三季度末累計開業項目174座,平均出租率為97.71%。

事實上,在新城控股的業務中,偏重商業運營、收縮地產開發是近年來的策略。

今年初,王曉松曾透露:「從今年開始,新城控股內部將對商管業務和開發業務的現金流分開進行管理,非緊急情況不進行統籌安排。此前精力主要在地產開發業務,最近兩年隨着市場形勢的變化,商業變成整個公司的基本盤和未來發展基石,將會把80%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商業板塊。」

就目前業務佔比來講,從營收來看,地產開發約佔2/3,商業運營約佔1/3,在地產開發盤面持續縮減的情況下,新城控股未來的營收也將持續承壓。

此外,在地產業務收縮的局面下,過往通過地產銷售「反哺」商業擴張的「雙輪驅動」戰略將來如何持續,也是新城控股面臨的問題。

啟動高息融資,確保公開債兑付

進入下半年以來,新城控股還債壓力明顯增大。

今年6月12日,新城控股母公司新城發展公告稱,發行3億美元無抵押優先票據,票面利率11.88%;今年9月23日,新城發展全資子公司新城環球有限公司於9月23日發行1.6億美元的優先擔保票據,發行期限2年,票面利率11.88%;此外,10月22日,新城發展再發一筆5000萬美元的美元債,利率仍為11.88%。

在利率高達11.88%的情況下,新城系接連發行美元債,也折射出其在資金方面的渴求。據新城控股此前發佈的半年報披露,其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37.88億元,較上年期末增加了14.15%。今年上半年,新城控股償還境內外公開債務10.67億元;截至6月底,新城控股的合聯營公司權益有息負債合計爲25.82億元。

新城控股三次高息發債或為應對即將到期的美元債。今年下半年,新城控股面臨着償債的「最后時間」,即一筆10月到期的2.5億美元海外債及一筆12月到期的20億元中期票據。

在剛過去的10月份,新城悦還曝光了與新城控股之間存在70億元關聯交易,當時就是「解決新城控股短期資金」需求,雖然資金已經歸還、事件原委也已經披露,但是,此事件對新城系企業在公開市場的影響還未「出清」。

在此次業績交流會上,有投資者提出,「這個季度應付款還是居高不下,可能導致類似2025年報被審計提出非標意見,如連續3年非標,是否可能會被提出退市?」對此,王曉松迴應稱,「根據公司2024年年度報告,公司董事會在評估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時,已審慎考慮公司未來流動資金、經營狀況、可融資來源、管理層過往表現以及政策趨勢等。公司已連續七年實現了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今年將努力保持。同時,公司將充分藉助政策支持,持續實現融資總量和結構的優化以及融資成本的連續下降,確保公開市場的到期全額兑付。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您所提出的相關情形,不會導致公司被提出退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倩

校對 穆祥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