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下多項新高 港交所前三季度業績出爐

2025-11-14 09:58

隨着今年以來全球資金多元化配置趨勢加大以及中國資產的吸引力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香港證券市場。

近日,香港交易所發佈的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以下簡稱「業績報告」)顯示,得益於市場交易活躍及新股上市熱潮,香港交易所在第三季度延續了今年上半年的強勁表現。港交所營收和淨利潤連續第三個季度創下季度新高,同時,今年前三季度的總營收和淨利潤也創下歷年來前三季度的新高。

多項業績指標創新高

業績報告顯示,香港交易所前三季度總營收達219億港元,同比增長37%;淨利潤134億港元,同比增長45%。其中,第三季度表現尤為亮眼,單季營收77.75億港元,同比增長45%;淨利潤49億港元,同比增長56%。

港交所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市場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及新股上市熱潮。

今年前三季度,港交所主要業務收入同比上升41%,其中,現貨市場及股票期權市場成交量屢創新高,帶動交易及結算費用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港交所日均成交額高達2564億港元,同比增長126%,成為交易和結算費收入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前三季度股本證券產品交易費收入達41.93億港元,為去年同期的兩倍以上。

滬深港通方面,2025年前三季北向滬深股通和南向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分別達人民幣2064億元和1259億港元,同創歷年前三季新高,較2024年前三季分別上升67%和229%。前三季度滬深港通總收益上升至32.25億港元,同比增長超八成,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衍生品市場同樣保持增長態勢,前三季度衍生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則達170萬張,同比上升11%。債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額為人民幣417億元,同比微跌5%,表現相對平穩。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香港交易所繼續把握全球資產配置多元化趨勢及中國資產吸引力的機遇,在今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均創下業績表現新高。

華泰證券非銀團隊看來,港交所盈利創下多項紀錄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淨額和存、託管服務費收入的超預期表現。三季度日均成交額環比增長20%,達2864億港元,同比增長超200%。其中,2025年9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更是首次突破3000億港元關口,達3167億港元,創下單月新高。「同時,三季度交易日數量較上季度增加5天至65天,推動整體成交額攀上新高,成為交易類收入提升的核心動力。」華泰證券非銀團隊表示。

IPO表現強勁

今年以來,赴港上市的公司絡繹不絕,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香港新股融資額居全球新股市場榜首,期內共有69家公司新上市,總融資額達1883億港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也是2021年以來最強勁的同期表現。

陳翊庭表示,第三季度,我們的新股市場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新股上市申請數目眾多,申請企業涵蓋科技等多個蓬勃發展的行業。

業績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港股新上市公司25家,集資額總共789億元,新股數量和集資額較2024年第三季度分別上升67%和87%。2025年9月,香港交易所迎來紫金黃金國際有限公司(紫金黃金),成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第二大新股及最大單一上市新股,集資287億港元。

截至2025年9月30日,港交所處理中的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數目增至297宗,是2024年底的84宗的三倍多。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的上市后增發金額大幅回升,總額達4572億元,是2024年同期的兩倍有余,也是2021年以來最高的同期紀錄。

「第三季度港股IPO市場依然強勁。」華泰證券非銀團隊表示,港交所第三季度上市收入為4.5億港元,環比增長11%。多家龍頭企業在三季度登陸港股,如紫金黃金國際奇瑞汽車藍思科技等,三家公司合計募資額約446億港元,而紫金黃金國際是今年全球第二大新股。截至11月5日,在港交所排隊IPO數量有291家,儲備充足。另外,港交所於8月推出了新股定價新規,進一步優化了港股IPO的發行定價機制,有望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參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