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哈根達斯中國業務也要賣了?傳聞發酵已半年

2025-11-14 15:13

(來源:明見局)

這一傳聞的背后,是中國冰淇淋市場1835億元規模下的激烈博弈,也是外資品牌在華發展邏輯的深刻轉變。

當星巴克、漢堡王接連出讓中國業務控股權的余波未平,另一外資高端消費品牌也有相關消息傳出。曾以「冰淇淋貴族」身份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哈根達斯,近期接連被曝母公司通用磨坊正考慮出售其在華門店業務,估值達數億美元。

傳聞發酵已半年,官方兩次迴應「不予置評」 

今年6月的時候,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率先拋出一則消息:通用磨坊正在為哈根達斯中國門店業務尋找潛在買家,相關交易估值可能達到數億美元級別

這則消息明確指出此次擬出售的僅為線下門店業務,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的預包裝產品銷售不在處置範圍內,通用磨坊仍計劃保留這部分業務的市場佈局。

面對這一傳聞,通用磨坊中國官方對外迴應稱"對此謠傳不予置評" 。

而在11月13日有關媒體再次詢問"哈根達斯中國業務是否在出售中"時,通用磨坊官方給出了與半年前完全相同的回覆"對此謠傳不予置評" 。

這種"不予置評"的態度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傳聞的真實性,反映出通用磨坊在這一問題上的謹慎立場。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通用磨坊的這種態度可能有着多重考慮,過早承認可能會影響與潛在買家的談判地位;而完全否認如果日后真的出售則會損害公司信譽,因此"不予置評"成爲了一種相對穩妥的公關策略。

有趣的是,有相關媒體在報道中稱通用磨坊已啟動相關出售程序,標的估值區間鎖定在5億-8億美元,覆蓋中國內地全部門店網絡及品牌授權權益,目前談判仍處於初級階段。

CEO坦言「在華門店客流量呈兩位數下滑」

當前,哈根達斯在華門店規模大幅收縮,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1月其在華門店有466家,而到了2025年6月26日已經降至385家,一年半減少了81 家,收縮幅度達17.4%。

而據哈根達斯官方小程序數據,同期門店數僅剩263家,濰坊、南寧等城市已無其門店蹤跡,濟南的5家門店僅剩2家在營。

目前,其門店主要集中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上海以48家排在首位,北京以35家門店緊隨其后。

財務表現方面哈根達斯在華銷售額從2019財年的8億美元降至2024財年的7.3億美元。2025財年第三季度,通用磨坊淨銷售額同比下降5%,淨利潤同比下降7%,公司公告明確中國市場收入下滑是主因之一。

其CEO傑夫・哈梅寧在業績發佈會上直言稱,哈根達斯在華門店客流量呈兩位數下滑,且門店固定成本高、利潤率低,已成為母公司的業績負擔。

而市場競爭的白熱化顯而易見,2023年DQ在中國冰淇淋市場佔有率接近29%,門店超1700家,哈根達斯同期在雪糕冰淇淋類目市場份額僅0.23%-0.54%。

哈根達斯既面臨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的低價衝擊,又遭遇喜茶等新茶飲品牌的跨界擠壓。而哈根達斯沿用二十年的菜單僅有不到20款單品,競爭對手早已推出本土化口味和個性化定製服務。

恰逢外資品牌在華戰略調整浪潮

踏入哈根達斯的店鋪,看到價格表可以知道其在中國主打高端形象,單球售價超46元,但同款產品在美國售價僅為國內的五分之一左右,828毫升的大桶裝產品在美國售價僅43元左右,國內同款則是108元

這種巨大價差並非源於成本,而是品牌定位差異,隨着出國人羣增多,不少消費者逐漸知曉其在國外是大眾品牌,對其高端定位祛魅,其核心客羣不斷縮小。

同時,哈根達斯90%的門店位於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上海淮海路旗艦店年租金超600萬元,需日銷2500個單球才能保本,且其人力成本佔比達41%遠高於行業18%的均值。儘管其毛利率高達68.7%,但高額的固定成本使得利潤率僅維持在8%左右。

市場競爭加劇與母公司戰略調整,最終促使出售傳聞浮出水面。恰逢外資品牌在華戰略調整的浪潮,星巴克以40億美元出售中國業務60%股權,漢堡王中國83%股權被CPE源峰收購,「保留品牌所有權、出讓運營權」的輕資產模式正在成為趨勢。

(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謹慎辨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