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出資近460億!超30家險資機構參與設立私募基金,投向哪些領域?

2025-11-14 13:24

(來源:V觀財報)

近日,根據申通快遞公告,該公司子公司上海申徹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與國壽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壽置業)、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中宏人壽)、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友邦人壽)等聯合設立吉倉三期股權投資基金(北京)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吉倉三期)。

今年以來,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泰康資產、人保資產等超30家險資機構入局私募基金領域,百億級基金也相繼出現。據「V觀財報」(微信號ID:VG-View)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前,2025年年初至今,險資機構在參與設立的私募基金中,累計出資近460億元,並在一二級市場雙線佈局。

股權、證券雙線投資

「V觀財報」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3日,超30家險資機構參與設立私募基金,累計設立16家相關基金,註冊資本合計約690.65億元,險資出資金額達459.82億元。其中,24家險資機構參與設立了9家俬募股權基金,其中不乏規模達百億元的基金。

例如,5月9日,北京保實誠源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北京保實誠源)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為中誠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出資額130.01億元。

8月1日,人保現代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安徽)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人保現代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成立,基金規模100億元。該基金由安徽省投資集團旗下高新投公司在管的安徽省「三重一創」產業發展二期基金,聯合合肥建投、黃山建投出資20億元,中國人保旗下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險三家子公司合計出資80億元。

8月25日,蘇州寬遇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總出資額約224.29億元,陽光人壽、中英人壽兩家險企與騰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共同出資,其中險資直接出資合計達49.54億元。

除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一級市場,險資還加碼二級市場證券投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5月26日,泰康穩行(武漢)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泰康穩行)已經完成登記備案,其成立於4月21日,由泰康資產發起設立。該基金首期投資規模預計為120億元。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由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控股的恆毅持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恆毅持盈)於8月29日完成登記備案。恆毅持盈將作為基金管理人向平安人壽定向發行契約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首期基金規模300億元。

9月,陽光恆益(青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陽光恆益)完成備案登記,註冊資本1000萬元,由陽光財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根據規劃,該私募基金公司將作為管理人發起總規模200億元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重點投向二級市場股票並長期持有。

2023年10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同意中國人壽和新華人壽兩家保險公司通過募集保險資金試點發起設立證券投資基金,規模500億元,投資股市並且長期持有。

今年1月、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開展第二批試點,共有8家保險公司參與,規模合計1120億元。今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同意新華保險參與第三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新華保險聯合中國人壽等機構共同發起設立鴻鵠基金三期。

5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將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範圍,擬再批覆600億元,為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這意味着,加上前兩批試點資金規模,未來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總規模或達2220億元。

重點投資國家戰略產業

「V觀財報」不完全統計,險資參與的私募基金已有12家進入運作階段。

據Wind,在一級市場,今年以來險資參與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通過「直投+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聯動」等模式,主要投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科技創新核心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半導體、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藥、基礎設施及銀發經濟等領域。

例如,北京保實誠源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增資擴股;長沙聚財壹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目前通過直接投資方式參與了吉倉三期,該基金為專項物流不動產投資基金;人保現代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了半導體制造與先進封裝領域企業全芯智造技術有限公司。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告訴「V觀財報」,險資私募基金的出資策略具有分散化和多元化特點。險資通過投資不同板塊如物流、公共事業、科技、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實現資產配置的分散,降低整體投資風險。這些板塊選擇基於其抗周期性強、需求穩定或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例如公共事業和物流受益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消費升級,科技板塊順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有色金屬和石油化工則與資源安全和工業基礎相關。

在付一夫看來,險資進入一級市場有助於提升險資機構的投資收益,緩解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配置壓力。險資通過直接投資實體經濟,可增強其資產流動性和抗風險能力;同時,促進險資轉型升級,從傳統固收類向權益類拓展,優化資產負債匹配。

付一夫認為,對一級市場而言,險資的進入帶來大量長期資金,緩解了初創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的融資難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險資的專業風控和穩健投資風格有助於提升市場規範性和穩定性,減少投機行為;此外,險資的參與可能帶動其他機構資金跟進,進一步活躍一級市場生態。

「總體來看,險資加速進入一級市場是市場化和政策引導的共同結果,有利於險資自身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但需注意防範投資風險和確保合規運作。」付一夫説。

二級市場方面,目前,今年以來險資參與設立的私募基金僅透露投資方向,尚未披露直接投資的具體公司信息。

Wind顯示,人保啟元惠眾(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向以權益類資產為主,覆蓋科技、高端製造、新能源等國家戰略產業;太平(深圳)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側重基本面選股與多策略組合,佈局消費、醫藥、先進製造等;泰康穩行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重點配置高端製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產業;陽光恆益計劃投資範圍覆蓋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恆生港股通指數成分股及相關指數ETF、固定收益類資產、現金管理類工具等。

天職國際保險諮詢主管合夥人周瑾告訴「V觀財報」,險資通過私募基金公司的方式投資二級市場股票,在現行的會計準則下可以歸屬為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覈算,適用於長期投資考覈的標準,減少了直接的盯市估值波動及其對考覈的影響。

在周瑾看來,私募基金公司在人才引進、管控授權、績效考覈和薪酬激勵等方面採用更為靈活的機制,從而更好踐行險資「耐心資本」做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對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文中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封面、導語圖來源AI製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