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14 10:25
2025年11月4日,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宣佈將其中國業務60%的股權以40億美元出售給博裕資本,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運營中國市場。這家進入中國26年、擁有約8000家門店的咖啡連鎖品牌,在經歷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后,最終選擇了交出控股權。
交易落定的那一刻,星巴克中國迎來了命運轉折點,也標誌着中國咖啡市場競爭進入全新階段。
交易背后:星巴克中國的發展困境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星巴克在1999年就進入中國,並一度成為咖啡代名詞,但近年來其市場地位已被本土品牌撼動。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42%的峰值,下滑至2024年的14%。與此同時,瑞幸咖啡則以35%的市場份額成功登頂,庫迪也以12%的份額緊隨其后。
從門店數量來看,星巴克的8011家門店(截至2025財年第四季度)遠遠落后於瑞幸的26117家。更讓星巴克感到壓力的是兩者的增速對比——2025財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國營收同比增長6%,而瑞幸同期增速高達47%。
業績壓力之下,星巴克中國的客單價連續下滑。2025財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雖然同比增長2%,但客單價卻同比下降了7%,在一線城市甚至下降了9%。曾經憑藉「第三空間」概念理直氣壯維持的高溢價,其市場號召力正逐漸減弱。
租金優勢也不再明顯。早期許多商圈為引來星巴克入駐,承諾不收取固定租金,而是從淨銷售額的9%-11%起步,全國平均控制在15%以內。如今,商業地產業主開始將租金優惠與好鋪位留給新興的咖啡茶飲品牌,尤其是更能吸引年輕人流的茶飲。
博裕資本:神祕巨頭的優勢與佈局
在眾多競購者中,博裕資本最終勝出,讓不少人感到意外。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私募股權公司,究竟是什麼來頭?
博裕資本的背景確實不凡。其由兩位行業資深人士攜手創立,一位是中國平安集團前總經理張子欣,另一位是TPG資本前中國區高管馬雪徵。當下的博裕資本高層,主要來自「中投」和「中信」等頂級國家隊,實力非常強悍。
博裕資本的投資版圖極為廣泛。截至目前,博裕資本僅公開的投資事件便超過150個。
其投資組合包括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網易雲音樂、快手、蒙牛以及蜜雪冰城等眾多知名企業。
今年以來,博裕資本在中國開啟「掃貨模式」。2月,博裕資本通過基石投資輪向蜜雪冰城注入4000萬美元資金;3月和4月,博裕投資通過司法拍賣及發起要約收購,花費超23億元成功拿下金科服務的實控權;5月,博裕投資第五期美元基金通過關聯方收購北京SKP商場約42%—45%股權。
而在更早的2022年,博裕資本參與了塞尚乳業的Pre-A輪融資,而這家企業與星巴克、喜茶、瑞幸、茶百道等多家知名企業均有着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
這些投資經歷不僅讓博裕資本深諳中國消費市場的數字化邏輯,從電商、移動支付到社交媒體生態,更積累了與本土品牌競爭的關鍵能力。
未來展望:星巴克中國的挑戰與可能
完成收購后,博裕資本為星巴克中國製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將門店數量從目前的約8000家逐步擴展至20000家以上。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這意味着在現有基礎上增長近2倍,平均每個縣級行政區域要有超過7家星巴克。
下沉市場成為關鍵戰場。2025財年,星巴克中國新進入166個縣級市場,較上一財年接近翻倍,下沉市場門店在整體中的佔比從2024年末的17%升至35%。
為適應下沉市場,星巴克中國已開始調整門店模型,採用「小而美」的輕量化模型。單店面積從傳統大店的200平方米壓縮至80平方米—120平方米,降低堂食座位比例,重點配置取餐區與外賣窗口。
市場普遍關注星巴克是否會在博裕入主后進一步降價。2025年7月,星巴克已罕見地在中國市場實施降價策略。但有分析認為,星巴克大幅降價的空間有限,因為其在每個環節的成本,都比瑞幸、庫迪高。
在雲南,有咖農透露,星巴克採用「優質優價」的政策,定價比其他品牌高。同時,星巴克對員工福利保障相當不錯,待遇、年假、商業保險都是外企標準,這些都構成了其成本結構的重要部分。
未來的星巴克中國可能會在博裕資本的影響下,加速數字化和本土化創新。目前,星巴克在APP功能豐富性、社交裂變玩法及配送效率上與瑞幸等本土品牌仍有差距。博裕的入局有望為星巴克中國植入「本土化操作系統」,推動會員體系、線上訂單及營銷方式的數字化「換血」。
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AI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