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新股申購 |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今起招股,一手入場費5550.42港元

2025-11-14 08:13

華盛資訊11月14日訊,創新實業(02788.HK)今起招股,發售價區間為10.18-10.99港元,每手500股,一手入場費5550.42港元,預期H股將於2025年11月24日(星期一)上午九時正在聯交所開始買賣。

前往新股中心,申購新股>>  

創新實業:中國第十二大電解鋁生產商

  • 發售比例:擬全球發售5億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國際發售佔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和15%發售量調整權(機制B)
  • 發售價格:發售價區間為10.18-10.99港元,每手500股,一手入場費5550.42港元
  • 發售日期:11月14日至11月19日
  • 上市日期:11月24日
  • IPO保薦人:中金、華泰國際

公司簡介

集團聚焦於鋁產業鏈上游中的氧化鋁精煉和電解鋁冶煉。鋁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鋁生產和下游鋁合金加工。上游鋁生產主要包含三個階段:鋁土礦開採、氧化鋁精煉和電解鋁冶煉。根據CRU的報告,按照噸鋁附加值計算,精煉和冶煉是鋁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環節。

集團的業務主要分為電解鋁和氧化鋁及其他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5月31日止五個月,電解鋁的銷售收入分別佔集團總收入的95.5%、90.5%、85.0%、89.7%及76.6%,氧化鋁及其他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分別佔集團總收入的2.0%、7.1%、12.2%、7.6%及21.1%。

值得一提的是,創新新材( $600361.SH ),為集團於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個月的最大客户。

財務數據

集團於往績記錄期內實現了持續且穩健的收入增長。集團的收入由2022年的13,489.7百萬元增加2.4%至2023年的13,814.7百萬元,並由2023年的13,814.7百萬元增加9.8%至2024年的15,163.2百萬元。集團的收入由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的5,883.2百萬元增加22.6%至2025年同期的7,213.5百萬元。

基石投資者

集團已訂立基石投資協議,據此,基石投資者已同意在符合若干條件的前提下,按發售價就相關數目的發售股份認購或促使彼等指定實體認購可以總金額約3.36億美元(或約26.12億港元)購買的該等股份。按發售價每股股份10.58港元(即本招股章程所載指示性發售價範圍的中間價)計算,基石投資者將認購的發售股份總數將為約2.47億股發售股份。

基石投資者包括HHLR Advisors, Ltd.(為Hillhouse Group的一部分)、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泰康人壽、Glencore AG、ercuria Holdings(Singapore)Pte. Ltd、景林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景林場外掉期、Turquoise Hime、Investcorp、中國太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廣發基金、富國香港及富國基金、Millennium ICSA、Jane Street、柏駿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寶達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由廈門國貿(600755.SH)全資擁有)、Fund LP及China Core Fund、Cephei Capital。

募資用途

假設超額配股權並無獲行使,且假設發售價為每股股份10.58港元(即指示性發售價範圍每股股份10.18港元及10.99港元的中間價),集團估計將收取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51.13億港元。其中:

  • 約50%預期將用於拓展海外產能,包括建設一家電解鋁冶煉廠以及購買及安裝生產設備;
  • 約40%預期將用於集團的綠色能源項目,包括建設綠色能源發電站以及購買及安裝設備;
  • 約10%預期將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IPO小知識

根據今年8月4日生效的港股IPO新規,港交所對回撥機制進行了調整,引入「雙軌制」。發行人可選擇機制A或機制B作為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的分配機制。

  • 機制A:分配至公開認購部分的初始比例為5%,最高回撥比例35%。
  • 機制B:發行人事先選定一個分配至公開認購部分的比例(10%-60%),無回撥機制。

機制B的不強制回撥意味着機構投資者將獲得更多份額,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施琦表示:此舉有效緩解后市沽壓,有利於IPO合理定價及后市表現,同時稀缺性也激發了散户投資者認購熱情。新規后,截至11月13日上市的32只新股中,27只選擇採用機制B上市,其中24只新股上市首日錄得正漲幅。

前往新股中心,申購新股>>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 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 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 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 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 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 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 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