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技巨頭氣候戰略承壓,人工智能能源需求成棘手難題

2025-11-13 19:36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面向全球推出數周后,微軟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部門高管們便意識到他們面臨一個嚴峻難題。

  在這家科技巨頭位於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佔地 500 英畝的園區內,各團隊開始定期召開 「應急處置」 會議,着手應對人工智能熱潮引發的兩大關鍵問題:其一,數據中心所需的千兆瓦級電力從何而來?要知道,1 千兆瓦電力足以滿足近 75 萬戶美國家庭的用電需求;其二,微軟如何在獲取這些額外電力的同時,推進其長期以來的碳中和目標?

  2023 年 8 月前擔任微軟能源副總裁的布萊恩・亞努斯表示,關於人工智能的相關討論 「既具有啓發性,又令人深感擔憂」。他指出,微軟及其他大型科技企業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許下的氣候承諾,並捫心自問 「這樣的目標還能實現嗎?」

  近三年過去,微軟以及亞馬遜、元宇宙平臺公司(Meta)、字母表公司旗下的谷歌等競爭對手,仍未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一方面,它們要竭力爭取每一度電力,為自身價值萬億的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又要堅守在 2040 年或更早實現淨零碳排放的承諾。

  亞努斯在接受採訪時稱:「毫無疑問,當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大力建設,正給科技巨頭此前許下的氣候承諾帶來巨大壓力,而這些承諾均是在人工智能興起之前制定的。」 離開微軟后,他聯合創辦了三葉草基礎設施公司,該公司與公用事業企業合作開發清潔能源供電園區,為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提供能源支持。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一系列舉措讓這一挑戰愈發艱鉅。上任以來,他大幅削減了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項目的聯邦資金投入,還明確表態支持採用化石燃料發電機(包括老舊燃煤電廠)為人工智能供電。由於擔心觸怒這位政府里的重要盟友,科技行業高管們至今未公開反對總統針對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

  目前,這些大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採購清潔能源。元宇宙平臺公司、亞馬遜、谷歌和微軟,是與可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購電協議最多的四家企業。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這四家企業在美國的清潔能源採購總量達 9.6 千兆瓦,佔全球同期採購總量的 40%。

  然而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這一數字與行業需求相去甚遠。據預測,到 2035 年,全球數據中心規模持續擴大,整個行業需額外新增 362 千兆瓦電力才能滿足需求。面對華爾街要求兑現人工智能投資回報的巨大壓力,科技企業絕不能讓能源問題成為發展瓶頸,因此紛紛採取 「多路並進」 的能源獲取策略。

  人工智能對碳排放的影響已體現在多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元宇宙平臺公司、谷歌、亞馬遜和微軟均披露,與 ChatGPT 推出前的基準數據相比,其最新提交的氣候報告顯示碳排放量分別增長了 64%、51%、33% 和 23%。微軟明確表示,排放量增加源於 「人工智能發展、雲業務擴張等與業務增長相關的因素」。

  兩位今年年初離職的微軟前管理人員透露,在微軟內部,長期氣候承諾與人工智能無止境的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讓可持續發展團隊陷入兩難境地。他們在匿名採訪中稱,由於公司對電力的需求持續攀升,其氣候戰略的核心優先級也在不斷調整。

  其中一位前管理人員表示,矛盾的核心癥結在於,微軟擔心若出現任何背離氣候目標的跡象,都可能引發公眾強烈反對。這種擔憂催生了 「令人窒息的管控模式」,導致員工工作陷入停滯。每份報告都要經過反覆細緻審查,以確保符合公司不斷調整的官方口徑,備忘錄及各類文件中的個別措辭都可能成為引發爭議的 「導火索」。

  另一位前管理人員補充道,2023 年科技行業大規模裁員潮(裁員總數近 20 萬人)更是雪上加霜。這一情況嚴重影響了氣候團隊的穩定性,而他們當時正致力於解決科技行業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獲取充足能源。

  微軟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梅蘭妮・中川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始終致力於在 2030 年前實現碳中和、水資源正平衡與零廢棄物排放的氣候目標,同時注重生態保護。在探索與適應的過程中,我們將持續擴大全球清潔能源組合,通過投資新型氣候技術解決方案培育市場,並藉助技術賦能更多主體,共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最大瓶頸

  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在近期一檔播客節目中指出,制約數據中心運營能力的最大瓶頸是電力供應,而非半導體供應。有相關評估顯示,當前美國的電力供應,根本無法滿足現有及規劃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能源需求。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高管戴夫・斯坦吉斯過去四年一直負責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他於上月表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量極爲龐大,要滿足這樣的需求恐怕需要數十年之久。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為滿足不斷擴張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能源需求,科技巨頭已開始加大對核能和地熱能的採購力度。與此同時,由於擔心哪怕一分鍾的停電都可能影響業務,且迫切希望在人工智能競爭中搶佔先機,部分企業還在探索一種 「廠旁供電」 模式,即直接在數據中心附近建設發電廠。

  貝克博茨律師事務所能源業務負責人伊萊恩・沃爾什稱:「這些企業需要的是全新的能源資源,是那些尚未接入電網、未被佔用的能源。」 她還透露,自己目前承接的新增業務中,幾乎全是天然氣發電相關項目。

元宇宙平臺公司的 「亥伯龍計劃」

  元宇宙平臺公司正採用這一模式,力求讓其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大型數據中心儘快投入運營。

  這個名為 「亥伯龍」 的項目,坐落於路易斯安那州鄉村地區,佔地 2250 英畝,建築總面積達 400 萬平方英尺,預計耗電量最高可達 5 千兆瓦。今年夏天,元宇宙平臺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發佈了一張示意圖,圖中該數據中心的規模幾乎覆蓋曼哈頓大部分區域。特朗普隨后在白宮內閣會議上展示了這張圖,並表示該設施的建設成本將高達 500 億美元。

  為支持該數據中心的運營,安特吉電力公司於今年 8 月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將建設三座總發電量約為 2.3 千兆瓦的天然氣發電廠。上月,該公司除推進這三座電廠的建設外,還申請在路易斯安那州電網中接入新的天然氣發電設備,以滿足數據中心及工業項目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其中就包括元宇宙平臺公司及其他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的需求。

  元宇宙平臺公司全球能源業務負責人烏爾維・帕雷克在採訪中表示:「自里奇蘭教區的數據中心項目啟動以來,我們就一直在規劃並落實清潔能源保障方案。我們的核心衡量標準是該數據中心所用電能的碳排放強度,並嚴格遵循温室氣體覈算體系的相關標準開展工作。」

  元宇宙平臺公司在一份聲明中還指出,計劃投入足量的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以匹配里奇蘭教區數據中心的總用電量。為此,該公司正與安特吉電力公司合作,推動 1.5 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接入路易斯安那州電網,同時在該州開展多個清潔能源項目,其中包含三個太陽能專項項目。

  元宇宙平臺公司等企業常通過購買碳補償額度和可再生能源證書來抵消自身運營產生的碳排放,但這兩種方式多年來一直飽受詬病。碳補償額度的真實性向來難以覈查,而可再生能源證書則因無法真正減少碳排放、也難以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而遭到批評。

  對此,元宇宙平臺公司辯解稱,其清潔能源組合中,絕大部分都源自購電協議等長期實質性合同。例如,2023 年該公司公佈的可再生能源採購量中,僅有不到 5% 來自短期非捆綁式可再生能源證書。

核能備選方案

  元宇宙平臺公司既使用天然氣為新數據中心供電,又大量採購清潔能源的做法,正是整個行業權衡之舉的縮影。上月,谷歌宣佈了一項創新性合作 —— 全額收購伊利諾伊州一座天然氣發電廠的電力,同時為該電廠配備碳捕捉與封存設備。

  谷歌在一份公告中稱,這套設備將能捕捉並封存該電廠約 90% 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有質疑者指出,大規模碳捕捉技術目前既不具備經濟性,也難以落地實施。美國能源部估算,若要構建全國性碳封存網絡,需新建長達 9.6 萬英里的輸送管道。

  核能是另一項備選方案,這種能源既能提供穩定的全天候電力,又不會產生碳排放。上月,谷歌已達成協議,將採購內克斯特拉能源公司計劃重啟的愛荷華州某核電站的電力。

  但核能發電也存在明顯短板:成本高昂,且供應鏈問題導致新建核電站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成併網。即便內克斯特拉能源公司的這座核電站早已建成,且 2020 年才關停,該公司也需等到 2029 年才能開始向谷歌的數據中心供電。

  為加快數據中心與電源的對接效率,彭博社查閲的相關文件顯示,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於上月敦促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加快電網接入審批流程。在他提交給該機構的規則草案中,審批時間將縮短至 60 天。對於目前往往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審批流程而言,這無疑是一項重大變革。

  根據該提案,若數據中心配套建設新發電廠,或承諾在熱浪等用電高峰期配合電網調度減少用電量,便可獲得快速審批資格。但如果數據中心計劃建於現有發電廠附近,則需開展專項評估,確認該發電廠的發電能力是否足以保障電網的穩定運行。

特朗普政府帶來的阻力

  特朗普的相關政策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他已將推動科技行業的人工智能發展,列為其第二任期經濟議程的核心內容。今年 9 月,他在白宮設宴款待納德拉、扎克伯格等科技企業高管,對各大企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表示讚賞,並承諾將在能源項目審批方面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特朗普卻對綠色能源發起猛烈抨擊,還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稱全球變暖是 「史上最大騙局」,這嚴重擾亂了科技企業的能源佈局規劃。其政府不僅叫停或擱置了多個風電、太陽能項目(部分項目已接近完工),還拒絕派遣代表團參加在巴西舉辦的第三十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特朗普針對可再生能源採取的最重大舉措之一,是通過 7 月簽署的大規模税收法案,取消了前總統喬・拜登在《通脹削減法案》中設立的清潔能源激勵政策。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受該税收法案影響,到 2035 年,美國太陽能、風能及儲能設施的年新增裝機容量將減少 21%,相當於減少 227 千兆瓦。

  亞努斯指出,若按特朗普的主張放棄風電和太陽能項目,企業將不得不轉而依賴天然氣等其他能源。但這類能源不僅未必成本更低,投入使用的周期也未必更短。他還反駁了 「可再生能源無法滿足數據中心供電需求」 的説法,認為只需提高電網的靈活性,就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陽能與風能。

  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納耶勒・布里希表示,對於部分科技企業而言,清潔能源相關承諾已推行十年之久,企業為此投入了大量時間和資金,絕不可能輕易放棄。

  他説:「現在放棄氣候承諾,不僅會嚴重損害企業聲譽,從商業角度來看也極不明智,畢竟此前已在這一領域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