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牛股 | 鋰電板塊全線爆發!龍蟠科技大漲超18%;創新葯概念走勢強勁,三葉草生物漲超15%

2025-11-13 18:34

華盛資訊2025年11月13日訊,截至收盤,恆生指數漲幅0.56%,報27073.03點;恆生科技指數漲幅0.8%,報5981.3點;國企指數漲幅0.63%,報9599.06點。

龍蟠科技: 當日漲幅18.4%,鋰電池板塊走強,獲瑞銀增持103.85萬股

該公司主要從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和車用環保化學品的研發與製造。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36.22億元人民幣,淨虧損8419.39萬元。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與多家國際客户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公司重視創新研發,在正極材料和車用化學品領域推出多款新產品。公司通過多渠道融資,為業務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公司採取降本增效措施,加強供應鏈管理,並注重人才培養,為全球化發展做準備。

消息面上,首先,磷酸鐵鋰行業景氣度向好,市場價格環比增加7%,產量同比大幅增長,反映出下游需求強勁,今日港股鋰電池板塊走強。其次,公司業績有所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91%,淨虧損同比收窄63.53%。此外,根據香港聯交所11月13日披露的文件,瑞銀(UBS Group AG)於11月7日以每股均價12.8639港元增持龍蟠科技103.85萬股H股股份,價值約1,335.92萬港元。增持后,瑞銀最新持股數目為916萬股股份,好倉比例由6.77%升至7.63%。

創新葯概念走勢強勁!三葉草生物-B漲幅15.3%,三生製藥漲超10%

該公司主要從事生物製藥產品研發,專注於創新型疫苗開發。公司擁有Trimer-Tag技術平臺,用於開發重組蛋白疫苗。

今日創新葯概念走勢強勁。三葉草生物-B漲15.3%,、三生製藥漲10.18%、百濟神州漲7.71%。消息面上,國家疾控局預計今年秋冬季流感疫情高峰出現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刺激了包括三葉草生物在內的港股醫藥股上漲。其次,公司產品組合與市場需求高度匹配,特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和四價季節性流感疫苗等與當前流感疫情相關的產品。此外,國信證券表示,創新葯板塊在三季度延續了營收端的高增長和利潤端的扭虧為盈。中國創新葯產業已經體現出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並在近年集中體現在BD交易的爆發式增長。

新秀麗: 當日漲幅14.4%,績后獲大摩唱好

該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行李箱及箱包製造商和分銷商,旗下擁有多個知名品牌。

消息面上,新秀麗第三季度調整后淨利潤6,360萬美元,市場預估6,890萬美元;銷售淨額8.727億美元,預估8.602億美元;淨利潤7,350萬美元增長11%,每股盈利5.3美仙。摩根士丹利形容新秀麗第三季觸底,開始步入新周期,而且第四季展望樂觀,料短期內價值可望獲得大幅重估,評級「增持」,目標價24港元。

「鋰電雙雄」齊漲!贛鋒鋰業漲12.1%,天齊鋰業漲10.2%

消息面上,自10月14日至11月10日,碳酸鋰期貨價格持續上漲,累計漲幅達20%。據瞭解,近期磷酸鐵鋰行業生產積極性高漲,頭部材料廠多處於滿產甚至超產狀態。業內人士稱,目前這種供需兩旺的態勢有望延續至年末。另外,摩根大通在最新中國鋰行業報告中,罕見地承認了此前的誤判,並宣佈將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的評級從「減持」上調至「中性」。此舉標誌着摩根大通對鋰市場基本面的重大修正,摩根大通表示,核心在於此前嚴重低估儲能(ESS)市場的爆發性需求。摩根大通預計,全球鋰市場在2025和2026年仍將面臨供應缺口。這一判斷迫使該行將2026年鋰價預測從人民幣7萬元/噸大幅上調至9萬元/噸,漲幅近30%。

發仔統計了每日港股漲幅Top10,具體名單如下:

名稱/代碼

市值/億港元

隔夜漲幅

年內漲跌幅

龍蟠科技

02465.HK

107.37 18.4% 220.8%

八馬茶業

06980.HK

60.31 15.6% 41.9%

三葉草生物-B

02197.HK

35.16 15.3% 1024.5%

新秀麗

01910.HK

264.21 14.4% -8.1%

中國白銀集團

00815.HK

21.57 12.3% 209.3%

贛鋒鋰業

01772.HK

1231.84 12.1% 200.0%

胡桃資本

00905.HK

18.8 11.9% 434.3%

三生製藥

01530.HK

821.73 10.2% 479.4%

天齊鋰業

09696.HK

930.56 10.2% 135.8%

南方錳業

01091.HK

23.94 10.2% 31.1%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提示: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