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與阿塞拜疆共建綠色絲路

2025-11-13 11:49

合作現狀

綠色成為務實合作底色

近年來,中國與阿塞拜疆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不斷深化。兩國政府高層互信增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阿塞拜疆「復興絲綢之路」戰略及2030年發展規劃實現對接。在此框架下,雙方成立經貿合作委員會投資合作工作組,聚焦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協調推進雙邊合作。綠色經濟已成為中阿務實合作的鮮明底色,體現於政策互動和具體項目上。

雙方在綠色發展政策上交流密切。中國積極分享在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減排方面的經驗,支持阿塞拜疆能源轉型。2025年4月,綠色低碳發展合作諒解備忘錄在中阿兩國元首見證下籤署,為未來綠色合作提供政策指引。阿塞拜疆政府官員也多次表達對中國綠色技術的信任和重視,認為中國是可靠的合作伙伴。正如阿塞拜疆副總理穆斯塔法耶夫所言,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已成阿重要合作伙伴,阿方「充分信任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

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能建所屬企業正參與建設裝機445兆瓦的比利亞蘇瓦爾光伏電站,預計將成為阿塞拜疆新的最大光伏發電基地,2026年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8.9億千瓦時,滿足2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年減碳約67萬噸。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利用中歐班列經哈薩克斯坦將光伏設備運抵阿塞拜疆,將運輸周期縮短至約21天,體現中國完善的供應鏈和物流優勢。

綠色交通合作同樣取得突破。2024年7月,阿塞拜疆政府與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簽署框架協議,阿方採購160輛比亞迪電動大巴,並探討在阿本地組裝生產電動車及更深入合作。中國在新能源交通領域的領先技術正在助力阿塞拜疆提升首都巴庫等城市公共交通的清潔化水平。

合作前景

拓展綠色產業鏈,邁向碳中和

展望未來,中阿綠色經濟合作前景廣闊。近年來,中國將綠色發展理念厚植於社會生產和生活,不僅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並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時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行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期間,各國人士高度肯定中國綠色發展成果,並探討以中國經驗為藍本,因地制宜繪製本國可持續發展路徑。

中阿在2025年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時已明確將綠色轉型作為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雙方有意進一步拓展以下方向:

可再生能源規模化與綠色能源出口。阿塞拜疆擁有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的天然優勢,年日照時長達2400小時至3200小時,陸上和里海海上風能資源豐富。阿政府計劃203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提高至30%,並在2040年前安裝7吉瓦海上風電。為實現該目標,阿方近年已與多國能源企業簽署合計約22吉瓦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協議或備忘錄。中國企業有望繼續參與阿塞拜疆的新一輪光伏、風電項目開發,分享自身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幫助提升阿能源產能並優化電力結構。同時,雙方正在探索建設綠色能源走廊和開展綠色能源出口合作,阿塞拜疆的清潔電力或將出口至周邊國家乃至歐洲市場,實現「綠電外送」,中國企業在超高壓輸電、電網調度等領域的領先技術可發揮作用。雙方還關注綠氫、綠氨的生產儲運,期待將富余的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氫能、氨燃料等清潔能源載體出口。這些新領域都有望成為中阿能源合作新的增長點。

構建綠色產業鏈與本地化生產。中阿有意拓展全產業鏈合作,打造區域性綠色產業基地。2025年9月,阿塞拜疆首屆國際投資論壇上,阿經濟區開發署與中國大唐集團海外投資公司簽署建設「綠色能源產業園」的諒解備忘錄。未來雙方將攜手在阿塞拜疆建立綠色能源產業園區,吸引相關製造業和配套企業入駐,發展光伏組件、風電設備、儲能電池等產業鏈。在電動汽車領域,比亞迪的合作框架中也包含未來在阿進行本地組裝生產的規劃。通過引入中國資本與技術,實施本土化生產,阿塞拜疆有望逐步建立起從製造到應用的綠色產業鏈,實現由資源出口向綠色產出轉型。中國企業可藉此更好開拓高加索、中亞乃至西亞市場,形成新的國際產能合作範式。

攜手推進碳中和與綠色金融。作為COP29的東道主,阿塞拜疆展現出推進碳中和的決心,計劃發佈全球綠色投資規則手冊,吸引可持續投資。調動金融力量對實現碳中和至關重要,中阿綠色金融合作前景可期。一方面,中國政策性銀行和亞投行等多邊金融機構可為阿塞拜疆清潔能源及低碳項目提供貸款、投資和保險支持;另一方面,阿塞拜疆可考慮發行綠色債券、構建碳交易機制,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資金。2024年9月,中國進出口銀行曾參與在巴庫舉行的系列對話活動,探討阿塞拜疆風電項目的融資機遇和挑戰。

挑戰與應對

邁向綠色合作的穩健之路

儘管中阿綠色經濟合作前景光明,但在推進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和障礙,需要雙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加以應對。

政策與法規障礙。阿塞拜疆的可再生能源和環保法規體系尚在完善過程中,一些配套政策有待健全。此外,阿塞拜疆目前尚未加入世貿組織,貿易投資規則與國際接軌程度有限,政策穩定性和透明度有提升空間。企業層面需積極參與政策溝通,及時向兩國政府反饋投資訴求,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同時,企業在政策尚不明晰時應做好風險評估,設計靈活的投資模式以降低政策變化帶來的衝擊。

市場與融資挑戰。一方面,阿塞拜疆本地市場規模有限,電力等產品主要靠國內消納,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需開拓外部市場。若綠色電力過剩,需要打通對外出口渠道並協調跨國電網規則,綠氫、綠鋁等新產品也需要建立國際市場認知和客户網絡;另一方面,融資是大型綠色項目的關鍵瓶頸。阿塞拜疆主權信用評級和本幣匯率波動等因素,可能使國際融資成本較高,本國金融市場對長期基礎設施貸款的供給也不足。

文化與管理差異。對於企業而言,進入阿塞拜疆市場還需克服文化差異、用工管理、本土融入等方面的問題。阿塞拜疆的法律和商業習慣與中國不同,加之當地勞動力技能水平、職業習慣存在自身特點,中企初期可能面臨溝通不暢、管理效率不高等情況。為此,企業應對策略是加大本地化投入。一方面,重視聘用和培養本地員工,尤其是在管理和技術崗位上吸納精通中外雙語的優秀人才,充當文化溝通的橋樑;另一方面,尊重當地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在勞工權益、社區關係等方面嚴格合規,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此外,政府層面也可搭建更多人文交流平臺,幫助企業融入環境。如舉辦針對中資企業的東道國法律培訓、商業環境説明會,以及鼓勵兩國高校和智庫開展綠色發展課題聯合研究,培養通曉彼此語言文化的專業人才。

整體而言,中國與阿塞拜疆在新能源產業的合作是兩國經貿關係中順應時代潮流的亮點領域。阿塞拜疆正處於經濟轉型和區域崛起的重要關口,其政策取向日益傾向於同多元夥伴開展深度合作,以實現國家發展目標。雙邊層面,阿塞拜疆希望加快加入世貿組織的進程,獲得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支持以融入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中國對此表示支持,願協助阿方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這將進一步改善阿塞拜疆的營商環境,為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領域合作創造更有利條件。在地區層面,阿塞拜疆爭取參與「中國—中亞」機制和謀求成為金磚國家擴員候選等舉措,體現出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對接的意願。藉助這些多邊平臺,阿塞拜疆可與中國探討更廣泛的產能和投資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總的來説,中國與阿塞拜疆在新能源產業的經貿合作體現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內涵,合作推動了阿塞拜疆國家建設和其長期以來尋求的互利型經濟轉型,又為中國新能源企業開拓了廣闊市場。儘管過程中存在挑戰,但雙方通過戰略互信和務實舉措,正在逐步克服障礙、鞏固成果。展望未來,隨着相關項目的落地和配套政策的完善,中阿新能源合作有望成為兩國經貿關係新的支柱和亮點,為歐亞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樹立典範。雙方共建的這條「綠色絲綢之路」,將為中阿兩國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也將為區域能源版圖和全球南方清潔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系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