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威高,全球化新動作!

2025-11-12 17:10

近日,威高股份披露全球化重要佈局:全資附屬公司威高國際控股與印尼 PT Oneject Indonesia 達成合營協議,共同成立 Oneject Wego Medica 合營企業。

據悉,新成立的合營企業中,威高持股 45%,核心業務聚焦印尼市場高度依賴進口的靜脈留置針、輸液器等醫療耗材,將開展本地化生產與銷售。

合營夥伴為印尼本土註冊企業,系當地領先製造及銷售集團 GDK Company 的子公司,憑藉深厚的本土資源積澱與成熟的市場網絡佈局,為合作項目提供本地化支撐,助力威高進一步切入東南亞醫療耗材市場。

這一動作並非孤立決策,而是威高 「本土製造 + 全球運營」 戰略的階段性落地,也反映出中國醫械企業全球化佈局的普遍路徑選擇。

威高集團

多上市平臺支撐的全球化探索

作為覆蓋醫療器械全產業鏈的企業,威高的全球化之路並非單點突進,而是以多上市平臺為骨架,以核心板塊為脈絡,以模式升級為引擎的系統性探索。

從資本賦能到業務破局,從產品輸出到生態構建,其每一步佈局都折射出中國醫械龍頭參與國際競爭的演進邏輯。

  • 資本築基:上市矩陣的全球賦能

威高已構建起橫跨 A、港股的四大上市平臺,為海外拓展築牢資本與業務根基。

核心上市主體威高股份 2024 年實現營收 130.87 億元,其中海外收入 32.87 億元,同比增長 8.7%;

威高骨科 2025 年前三季度營收 11.06 億元、淨利潤 2.07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12% 和 26.24%,9 月市值穩定在 140 億元左右;

2025 年新上市的威高血淨,透析器、透析管路市佔率均超 30%,2024 年境外收入達 1.95 億元,較三年前增長超 3 倍,海外業務成為重要增長點;

華東數控則為集團提供高端裝備製造配套支持,形成全產業鏈協同優勢。

  • 多點破局:核心板塊的出海路徑

在集團整體佈局下,各核心板塊的海外拓展呈現差異化推進態勢。威高股份作為全球化核心載體,2018 年 1 月以 56 億元(8.442 億美元)收購美國愛琅醫療 89.9% 股權快速獲取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與技術資源。儘管 2023 年曾傳出出售意向,但截至 2025 年 7 月未達成交易。

骨科領域,威高早年通過國際合作積累經驗,2007 年與美敦力宣佈成立合營公司,2008 年正式運營后,2007 年國際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 64.4%,后於 2012 年 12 月終止合作。

介入與血淨板塊則走出特色出海之路。

近日,威高介入 2025 年自主研發的金屬藥物支架系統獲俄羅斯醫療器械註冊證,此前採血耗材公司也通過俄羅斯衞生部現場審覈,核心血栓清除產品通過海外渠道逐步滲透全球市場,更於 2024 年實現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印尼的首條植入。

威高血淨則直接佈局高潛力市場,已在厄瓜多爾、印尼設立子公司,深化本地化運營,其海外拓展動態受到資本市場關注,並於 2025 年 9 月、11 月多次觸發漲停,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

  • 模式迭代:從產品輸出到全球運營

這些板塊的海外探索均在集團 「海外建廠 + 產品註冊 + 渠道拓展 + 併購整合」 四維模式下推進。威高在全球設立歐洲、北美、東南亞、南美四大區域中心,2024 年新加坡公司正式成立並舉辦首次海外戰略研討會,海外業務已覆蓋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通過併購不僅豐富產品線,更獲取國際營銷網絡與合規經驗,推動業務從跨境貿易向全球化運營轉型。

印尼建廠

醫械企業的市場選擇與行業趨勢

威高選擇印尼落地合營項目,並非偶然的戰略落點,而是多重市場邏輯交織下的必然選擇。

東南亞的增長潛力、印尼的政策紅利與成本優勢,共同構成了吸引全球醫械企業佈局的核心磁場,而這一趨勢背后,既有市場機遇的驅動,也暗藏着行業競爭的深層邏輯。

  • 藍海引力:東南亞的增長密碼

東南亞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產業的重要增長極,2021-2026 年間主要國家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 6%-11%。其中印尼以 10.8% 的增速領跑,預計 2026 年市場規模將達 19 億美元,一次性醫療耗材需求因感染控制需求激增,2024-2031 年市場規模有望從 72.7 億美元增至 116.7 億美元。

作為人口大國,印尼醫療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對靜脈留置針、輸液器等基礎耗材的進口依賴度高,為本地化生產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 紅利疊加:政策與成本的雙向驅動

政策支持成為印尼吸引外資的重要砝碼。

印尼政府推出關税豁免、技術轉讓激勵等政策,鼓勵國際醫械企業本地化生產,並聚焦基層醫療升級,為海外企業創造制度窗口期。RCEP 協定的實施則讓印尼成為輻射東南亞的貿易樞紐,本地生產產品可享受更低區域貿易壁壘。

成本優勢進一步降低了本地化生產門檻。

當地勞動力與土地成本顯著低於國內及歐美,成熟工業區配套完善,疊加自貿區進口設備 0 關税、增值税遞延等紅利,讓生產運營具備極強的經濟性。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印尼更傾向於採購高性價比設備,這與中國醫械企業的產品定位高度匹配。

此外,從區域輻射價值來看,印尼地理位置優越,物流網絡可快速覆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盟國家,企業在此建廠既能滿足本土需求,又能打造區域生產與銷售樞紐,形成規模效應。這一佈局邏輯與邁瑞醫療藍帆醫療等企業的東南亞策略相似,反映出行業對區域市場的共同判斷。

威高全球化的行業觀察與未來變量

從美國併購到歐洲設立區域中心,從南美市場滲透到東南亞本地化建廠,威高的全球化路徑已從單點突破走向多區域、多板塊的協同佈局

此次印尼合營企業的成立,是其在新興市場深化本地化運營的重要嘗試,既契合東南亞醫械市場的增長趨勢,也符合中國醫械企業 「出海」 模式從產品輸出向產能落地轉型的行業潮流。

從行業視角來看,威高的全球化探索是中國醫械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縮影。隨着全球醫療產業格局調整,中國企業在中低端耗材領域的性價比優勢逐漸轉化為產能佈局優勢,但同時也面臨合規監管趨嚴、高端市場突破難度大等共性挑戰。

未來,威高的海外業務發展將取決於其本地化運營深度、風險應對能力及技術創新速度,而其佈局經驗也為行業提供了兼具參考價值與反思空間的實踐樣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