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12 02:27
觀點網 11月10日,華潤置地有限公司公佈39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
公告稱,華潤置地已向港交所申請批准計劃於2025年11月10日后12個月上市,據此,票據或會發行,計劃的上市預期將於2025年11月11日或前后生效。
公佈計劃后一天,華潤置地刊發發售通函,公告提到,此次推出39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票據可按 Bearer(無記名)或 Registered(記名)形式發行,未償還票據總額不超過該規模(可按約定增加)。
票據僅面向香港聯交所定義的 「專業投資者」,計劃及票據(若上市)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明確不適合香港散户投資。
該計劃獲穆迪 「Baa1」、標普 「BBB+」、惠譽 「BBB+」 評級,票據安排行及交易商包括中國銀行、星展銀行、匯豐、農銀國際、建銀國際、美銀證券。
美元融資「破冰」
早在10月底,便有市場消息稱華潤置地正考慮於11月在離岸債券市場發行美元債和離岸人民幣計價票據,總額至多 10.5 億美元。彼時華潤置地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如今一紙公告,直接 「迴應」了傳聞。
發售通函提到,該票據將以 「系列(Series)」 和 「批次(Tranche)」 形式發行,每個批次的具體條款(如發行日期、發行價格、首次付息日等)需在 「定價補充文件(Pricing Supplement)」 中補充完整,且同一系列下不同批次除特定差異條款外,其他條款保持一致。
近幾年來,在房地產市場下行和房企境外債券頻頻違約背景之下,房企境外債融資渠道嚴重受阻,鮮有房企發行境外債券,民營房企更是未有發行境外債成功案例。
回顧華潤置地最近一次境外融資,也要追溯至2019年12月。彼時發行的五年永續債融資10.5億美元,而后於2024年12月,華潤置地完成贖回所有尚未贖回39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項下已發行的10.5億美元次級永續資本證券,於贖回日期的最后贖回后並無任何已發行證券。
來到2025年2月份,隨着綠城中國成功發行5億美元、利率8.45%的優先票據,境外融資僵局被打破,部分房企隨之開始重啟境外發債。
今年6月12日,新城發展發佈公告,宣佈與多家證券公司簽署關於發行3億美元的11.88%優先票據的購買協議;而后於9月,再次成功發行一筆1.6億美元的境外債券,期限兩年,年息11.88%。
上述房企發行的優先票據利率並不低,新城發展兩次發行債券均高達11.88%,不難看出,債券風險定價仍未迴歸正常化。
該次華潤置地39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亦是其時隔近6年重新發行美元債券。 39億美元的額度,在近幾年境外融資困局的環境下,無疑為當前的房企境外融資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華潤持續「補血」
境外融資限於困境,國內融資環境亦為是「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受宏觀經濟環境波動與政策調控收緊的雙重影響,部分房地產企業正深陷融資渠道受限、資金成本高企的艱難處境;另一方面,資質優良的房企則依託其優異的信用評級以及穩健的經營表現,持續贏得市場的廣泛信賴。
中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華潤置地綜合借貸額摺合人民幣2812.7億元,現金及銀行結存摺合人民幣1202.4億元,淨有息負債股東權益(包括少數股東權益)比率為39.2%,較2024年底的31.9%上升7.3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行業低位。
且資金成本維持在行業內最低梯隊,於2025年6月30日的加權平均融資成本約為2.79%,較2024年底的3.11%下降32個基點。
觀點新媒體瞭解到,在行業融資收縮的大背景下,作為頭部央企房企,華潤置地的融資優勢較為突出。事實上,今年以來華潤置地也在不斷「補血」中。
據不完全統計,華潤置地已獲得多項定期貸款、發行中期票據及公司債等,融資節奏較為密集,融資規模也較為穩定。
其中,僅6月份便在短短三天內接連推進超150億元融資計劃,整月融資規模超200億元。來到11月份,重拾境外融資渠道,成功獲批發行39億美元中期票據。
不難看出,高頻次、大體量的融資能力,在民營房企融資受限、多數房企融資趨於保守的市場環境中,華潤置地仍能處於領先地位。
中期票據作為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支持長期投資的融資工具,從發行規模來看,39億美元的融資額度在近幾年國內房地產企業融資案例中名列前茅。
而此次債務發行計劃的成功獲批,不僅可以為華潤置地降低融資成本,也能為其未來的擴展和投資提供資金保障。
至於最終每批次票據的具體條款,如幣種、期限、利率類型、贖回條款等,仍需在等待后續文件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