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不能被遺忘的歷史 在成都「和平小屋」找到迴響

2025-11-11 06:04

  • 馬庫斯介紹其外祖父收藏的抗戰照片複印件。 馬庫斯介紹其外祖父收藏的抗戰照片複印件。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蒙 馬寧 文/圖

      11月1日,細雨淅淅瀝瀝,成都市天祥濱河路,一處白牆藍窗的門店,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這里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照片捐贈者馬庫斯,與兩位共同捐贈者鍾灝松、白士傑三人團隊共同創辦的「和平小屋」。

      這個小展館的核心展品,是馬庫斯外祖父——羅傑·皮埃爾·勞倫斯所收藏的抗戰照片複印件,還有記錄三人捐贈歷程的媒體報道、網友創作的書法作品。

    回到開始的地方

      「‘和平小屋’的名字,是我們和朋友們一起定的,就是想把和平的信號傳向全世界。」鍾灝松指着展館對面的一片露天座椅説,2023年10月,他和白士傑就是在這里與遠在法國的馬庫斯連線,最終説服馬庫斯家族捐贈這批照片。「成都是我們決定啟動捐贈的地方。」

      「和平小屋」落地成都,還有另一層意義。鍾灝松作為成都人,他希望能把展覽落地錦江岸邊,而白士傑在成都工作生活了8年,視這座城市為他的「第二故鄉」,這是他們共同的牽絆。

      「承載沉重歷史記憶的照片,需要一個舒適放松的環境來安放。」鍾灝松解釋,選擇在錦江邊建館,既是對「初心起點」的紀念,也是希望參觀者能在慢節奏的環境里,瞭解照片背后的崢嶸歲月。「從這里開始,就該回到這里。」鍾灝松説。

      這個小型展覽藏着不少細節。中國駐法大使館贈送的青花瓷U盤陳列在展櫃里,還有與人民出版社簽訂的出書協議,記錄捐贈歷程與老照片故事的書籍預計在今年年底出版。

      「和平小屋」中還有一處復刻了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迷你單元」,在整齊排列的黑白影像里記錄炮火中的中國。「原件都在淞滬抗戰紀念館的特別單元里,我們進行復刻,是想讓成都市民也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白士傑説。

      回溯照片捐贈歷程:2021年,馬庫斯在整理外祖父車庫時意外發現這批珍貴照片;2024年4月,三人團隊通過社交平臺發佈首條相關視頻;2025年2月,團隊攜照片抵達北京,隨后向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提交照片供鑑定;同年8月4日,三人在巴黎中國駐法大使館完成照片無償捐贈。

    歷史真相需要被看見

      「有人説照片是假的,我媽媽特別不解,都過去80年了,照片一直放在盒子里,怎麼會是假的?」回憶起遭遇的質疑,馬庫斯的語氣里仍有困惑。

      從發現馬庫斯外祖父車庫中收藏的這批照片,到正式完成照片資料無償捐贈,這條路上的阻力遠超三人預期。

      「壓力太大了——有攻擊,有質疑,還有人想利用我們。」馬庫斯坦言,作為一名教師,他習慣了教書育人,卻不適應聚光燈下的審視。每次動搖時,鍾灝松和白士傑的鼓勵總會讓他堅持下去,「我們做的事是正確的。」

      三人團隊的堅持,還源於勞倫斯家族的那段歷史記憶。「那場戰爭讓我們家族失去兩個孩子,我的叔叔馬克也因此患上精神疾病。」馬庫斯聲音低沉,「除了繼續生活、傳遞真相,我們別無選擇。」

      爲了把歷史真相帶給全世界更多的人,今年10月26日,三人在日本東京舉辦「最后的贖罪」照片展,「曾擔心當地民眾的接受度,但沒想到有不少人主動來。」白士傑説。

      「這就是我們堅持的意義。」鍾灝松補充道,從今年2月攜照片到北京相聚,到隨后赴哈爾濱、南京、濟南等地走訪,再到東京展的突破,「每一步都難,但每一步都讓我們更確定:歷史真相需要被看見。」

    不是終點是起點

      「和平小屋」不僅是一個展館,更是一個符號。「它不只是一個用來陳列照片的地方,它更是一個象徵,我們從成都出發,把歷史真相帶到全世界。」鍾灝松説。

      16歲的成都高一學生吳桐澍,是「和平小屋」的首批參觀者之一。「老師總説‘勿忘國恥’,今天看到這些照片,才真正懂了這句話的分量。」

      而從河南來成都旅行的21歲青年王志豪,從早上開館就守在展館里,還不時為圍觀的路人介紹小屋的情況。「我從他們捐贈照片時就開始關注。」王志豪坦言,他知道網絡上有「作秀」的聲音,「承受諸多非議還能堅持,他們做的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三人團隊在東京辦展覽時,有不少日本民眾寫下「想了解更多真實歷史」的留言,更讓他們動容的是,有一位侵華日軍后人在留言簿上寫下:「不能讓歷史重演」。

      「和平小屋」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對於未來,他們三人已有清晰的規劃,12月計劃再赴南京,之后走向國內更多地區;長遠來看,他們想把展覽帶到也曾遭受日本侵略的韓國,甚至還想走進美國、法國的學校,「希望讓全世界瞭解中國的過去與現在,讓更多西方人看見真實的抗戰歷史。」白士傑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