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商業健康險深度洞察 | 行業共識、核心趨勢與突圍策略

2025-11-10 09:05

(來源:分子實驗室)

2025年,中國健康險行業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人口老齡化進入新階段,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3%且持續攀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DRG/DIP)全面落地,醫療資源配置與費用管控進入深水區;消費需求從「基礎保障覆蓋」向「品質醫療服務」升級,客户對健康險的期待已遠超單純的費用補償。在此背景下,2025年10月17日,分子實驗室與中信養老在上海舉辦《2025-2026健康險戰略發展研討會》,行業內外的領軍者、實踐者齊聚一堂,圍繞產品創新、醫療協同、風險管控、技術應用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行業指導意義的共識,也清晰勾勒出未來發展的核心趨勢。

本文基於《分子實驗室2025-2026健康險戰略發展研討會》研討會嘉賓發言,系統梳理健康險行業發展的底層共識與核心趨勢,旨在為健康保險從業者提供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價值的參考,助力行業在變革中把握機遇、行穩致遠。發言嘉賓包括:米加健康·喬劍楠、長策研究院·雒亞龍、小橙長護·陳瀅竹、中信養老·張琰、螞蟻醫療健康·張宇、泰康人壽健康險事業部·李明強、明德諮詢·蔣冠軍、太平洋健康保險·郭超、君龍人壽·雷飛、安盛環球再保險·滕輝、RGA·侯文才、元保·李虹、分子實驗室·劉揚。感謝各位嘉賓和研討會所有參與者的貢獻。

健康險發展的

PART01

行業共識

一、宏觀背景共識:三大底層邏輯重塑行業生態

1.人口老齡化不可逆,醫療需求結構深刻變革

行業普遍認同,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健康險發展的核心驅動力。65歲以上人口規模突破13%,預計2030年失能老人將達6000萬,2050年更是將增至1億。更值得關注的是,首批「60后」退休羣體作為享受改革開放40年紅利的一代,具備更強的支付能力、更豐富的保障需求和更活躍的生活狀態,他們對品質醫療、長期護理、康養服務的需求遠超以往退休羣體。同時,老齡化帶來的慢病高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症等),使得醫療需求從「急性病治療」向「慢病管理+長期護理」延伸,健康險的保障周期和服務邊界需要同步拓展。

2. 醫保控費常態化,商保補充與替代作用凸顯

醫保基金承壓已成共識,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推進,使得醫院面臨「控費+提質」的雙重壓力。數據顯示,全國75%以上的醫院在DRG/DIP實施后出現虧損,三級醫院虧損面更是超過70%。在此背景下,醫保的核心職能聚焦於「保基本」,而自費藥、創新療法、特需醫療、院外服務等需求形成巨大缺口,為商業健康險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商保不再是醫保的簡單補充,而是要在「替代型醫療」中發揮作用——將就醫選擇權還給患者和醫生,基於醫療必要性而非費用限制提供保障,成為醫療保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消費需求升級,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本質跨越

隨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識覺醒,健康險消費需求呈現三大變化:一是需求普惠化,三線以下城市、縣域農村市場(合計10億人口)的健康險觸達率快速提升,60歲以上人羣線上投保貢獻率從26%飆升至66%;二是決策理性化,僅24%的消費者願意為大品牌支付溢價,74%的消費者更關注保費、保障範圍、服務質量的綜合性價比;三是需求多元化,客户不再滿足於單純的住院費用報銷,而是追求「品質醫療(特需/國際部)+便捷服務(綠通/陪診)+全周期健康管理(早篩/慢病干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對既往症承保、門診責任、直付服務等的需求日益強烈。

二、產品發展共識:從單一保障到生態化解決方案的轉型

1. 醫療險成為核心增長引擎,重疾險面臨結構性調整

行業數據清晰顯示,健康險市場的增長動力已從重疾險轉向醫療險。2024年,醫療險佔健康險市場份額首次超過重疾險(43% vs 42%),其中財險公司主導的一年期醫療險保持15%以上的穩定複合增長率,而重疾險新單增速呈現斷崖式下滑,負增長超過60%。共識認為,重疾險的核心挑戰在於存量市場飽和(累計參保人數達2-3億,覆蓋城鎮職工80%-90%)、增額壽等儲蓄型產品的擠出效應,以及預定利率下調導致的槓桿率下降。未來重疾險需從「一次性給付」向「疾病保障+醫療服務+收入補償」的組合形態轉型,而醫療險將成為健康險市場的核心增長極,主導行業規模擴張。

2. 產品形態從「單點突破」到「生態融合」,服務成為核心差異化

所有嘉賓均強調,健康險的競爭已從產品條款的比拼轉向服務能力的較量。單純依靠「高保額、低免賠」的價格戰不可持續,「產品+服務」的深度融合纔是破局關鍵。共識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服務內嵌化,將健康管理、就醫綠通、陪診服務、慢病管理等直接納入產品責任,而非附加增值服務二是服務精準化,針對少兒(白血病、孤獨症)、成人(肺結節、乳腺結節)、老人(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等不同人羣的核心痛點,提供點對點的病種管理服務;三是生態協同化,鏈接醫院、藥企、康養機構、體檢中心等資源,構建「預防-診療-康復-護理」的全周期服務閉環。

3. 細分市場是必爭之地,中端醫療、長護險、帶病體保險成核心賽道

行業已形成共識:沒有一款產品能滿足所有客户需求,細分市場的深度挖掘是健康險企業構建競爭力的關鍵。中端醫療作為連接百萬醫療與高端醫療的核心缺口(保額1500-8000元區間,聚焦公立醫院特需部/國際部),被預測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1050億,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長期護理險在政策推動下(全國300個城市將全面覆蓋),預計年籌資規模將超千億元,成為解決失能老人護理需求的核心險種;帶病體保險(免健告、既往症可保可賠)打破傳統覈保限制,覆蓋高血壓、糖尿病等龐大客羣,成為普惠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經營邏輯共識:運營風控為基,協同融合爲翼

1. 健康險是「辛苦錢」,運營與風控是長期經營的核心

多位嘉賓強調,健康險本質上是「運營驅動」的行業,而非「營銷驅動」。尤其是醫療險,其經營邏輯類似於車險,需要精細化的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才能實現盈利。共識認為,健康險的長期盈利依賴三大核心能力:一是覈保風控能力,通過大數據、AI技術實現精準風險識別,避免逆選擇和道德風險;二是醫療網絡管理能力,與醫院、藥企建立合作,實現費用管控和服務協同;三是理賠服務能力,通過智能理賠、直付服務提升客户體驗,同時控制賠付成本。壽險公司進軍健康險往往缺乏專業中臺(覈保、風控、醫療網絡管理),而財險公司在車險運營中積累的精細化管理能力,成為其在健康險領域的重要優勢。

2. 商保需與醫保、醫療體系深度協同,構建共贏生態

行業普遍認為,健康險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與醫保、醫療體系的深度協同,而非孤立運作。與醫保協同的核心是數據打通與支付聯動,通過密算模式等合規方式利用醫保數據,實現覈保理賠的精準化,同時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如惠民保、大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經辦);與醫療體系協同的核心是建立平等合作關係,DRG/DIP改革使得醫院有更強的意願開放優質醫療資源(特需部、健康管理中心),商保通過與醫院合作設立商保服務中心、直付結算等方式,既為醫院帶來增量客户和收入,也為客户提供便捷服務,形成共贏

3. 普惠化與中高端化並行,覆蓋全層級需求

共識認為,健康險市場將呈現「兩極分化」與「中間崛起」並存的格局:一方面,普惠型健康險(惠民保、百萬醫療)通過低價格、廣覆蓋,解決大眾基礎保障需求,尤其是下沉市場和低收入羣體的醫療費用缺口;另一方面,中高端醫療、長期護理險、高端康養保險等滿足高淨值客户、中產階級對品質醫療和養老服務的需求,呈現高客單價、高服務附加值的特徵;而中端醫療作為中間地帶,承接大眾對「性價比+品質感」的核心需求,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這種全層級覆蓋的格局,將推動健康險成為全民必備的基礎保障工具。

四、風險管控共識:三大核心風險與長效應對機制

1. 逆選與道德風險是健康險的永恆挑戰

所有嘉賓均將逆選與道德風險列為健康險經營的首要風險。醫療險的「低免賠、高賠付」特性容易引發過度就醫、虛假理賠等道德風險;而長期醫療險的保證續保條款,可能導致健康人羣退保、帶病體持續續保的逆選擇,最終引發「死亡螺旋」。共識認為,應對這一風險的核心機制包括:一是精細化覈保,利用醫保數據、體檢數據、第三方風控數據構建多維度覈保模型,精準識別高風險客户;二是費率可調機制,參考車險的「經驗定價」模式,根據歷史理賠經驗和醫療通脹情況動態調整保費避免長期虧損;三是服務干預,通過健康管理、慢病干預等方式降低客户發病率,以護理、健管對衝醫療支出,從源頭減少賠付。

2. 醫療通脹與費用管控壓力持續存在

行業共識認為,醫療通脹是長期醫療險無法迴避的風險。儘管DRG/DIP和集採在短期內抑制了醫療費用上漲,但從長期來看,醫療技術進步(創新葯、新器械)、醫生對支付方式的適應(規避DRG限制的診療行為),將推動醫療費用迴歸正常增長水平,預計醫療通脹率將保持雙位數增長。應對這一風險的共識包括:一是建立動態定價機制,將醫療通脹因子納入保費釐定;二是優化支付方式,借鑑美國HMO/PPO模式,與醫院簽訂控費協議,實現費用與質量的平衡;三是聚焦核心保障,通過制定特藥清單、診療目錄等方式,控制創新葯械的過度使用。

3. 風險減量需落地,健康管理不能停留在口號

風險減量已成為行業熱詞,但嘉賓們普遍認為,當前健康管理多停留在「口號層面」,缺乏可量化的ROI。共識認為,有效的風險減量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服務可觸達,通過線上工具(AI健康管家)、線下服務網點等方式,確保客户能夠便捷使用健康管理服務;二是干預有效果,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羣體,提供飲食指導、運動監測、用藥提醒等精準干預,降低併發症發生率;三是數據可閉環,通過穿戴設備、醫療數據等跟蹤客户健康狀況,實現服務效果的量化評估。未來,能夠真正實現風險減量的健康險企業,將在長期經營中獲得顯著競爭優勢。

健康險發展的

PART02

核心趨勢

一、產品創新趨勢:從「條款迭代」到「模式重構」

1.中端醫療全面爆發,產品形態持續豐富

中端醫療作為健康險市場的「黃金賽道」,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一是責任擴容,從單純的住院保障擴展到門診、院外特藥、創新療法(如CAR-T)、康復護理等,覆蓋「診療-康復」全流程;二是形態多樣化,出現「百萬醫療+特需加油包」(勾選率達20%)、特需直付版、既往症寬松版等多種形態,滿足不同客户需求;三是定價靈活化,針對不同年齡、職業、健康狀況設計差異化保費,家庭單享受折扣,提升投保率。例如,某保險公司推出的特需直付版中端醫療,針對35歲以上人羣設計簡易覈保,既往症可賠,上線后獲得市場廣泛認可。

2.長護險進入政策紅利期,商業補充空間巨大

隨着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全面建立(2025年加快推進),長護險將呈現兩大趨勢:一是政策與商業協同,社保長護險提供基礎護理保障,商業長護險提供高端護理、居家護理、旅居護理等補充服務,形成「基礎+補充」的保障體系;二是產品形態創新,從單一的現金給付型轉向「現金給付+服務給付」的組合型,客户可選擇領取護理津貼,或直接享受合作機構的護理服務;三是與養老、醫療險深度融合,推出「養老社區入住權+長護險+醫療險」的打包產品,解決「養老+醫療+護理」的一體化需求。如中信養老與君龍人壽合作的「龍抬頭+龍安康」產品,將年金險與長護險結合,每月釋放1-1.2萬元現金流,覆蓋養老和護理費用,成為市場創新典範。

3.混合籌資與保單可轉移性成為團險創新方向

團險市場被認為是健康險的「藍海」,未來將呈現兩大創新趨勢:一是混合籌資模式,企業承擔部分保費,員工自願補繳剩余保費,享受更高保障(如特需醫療、創新葯),既滿足企業福利的公平性,又兼顧核心員工的個性化需求;二是保單可轉移性,員工離職后可將團險保障轉為個人保單,延續保障期限,解決「離職即失保」的痛點。這種模式已在上海臨港等地試點,未來有望在全國推廣,提升團險市場的吸引力和滲透率。

4.費率可調機制常態化,個性化定價成為可能

長期醫療險的「死亡螺旋」風險已成為行業共識,費率可調機制被認為是唯一解決方案。趨勢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政策支持,監管明確鼓勵長期醫療險採用費率可調模式,參考新加坡市場經驗(年調費幅度最高達34%),通過費率調整應對醫療通脹和逆選擇;二是定價精細化,借鑑車險的「經驗定價」,根據客户的歷史理賠記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等數據,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定價,健康人羣享受保費折扣,高風險人羣適當上浮保費,確保風險與保費匹配。

5.創新葯械與醫療服務深度納入,支付模式創新

隨着國家鼓勵商保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創新葯械納入健康險保障範圍成為必然趨勢:一是建立商保創新葯目錄,將醫保未覆蓋的創新葯、罕見病藥、院外特藥納入保障;二是支付模式創新,探索「按療效付費」(藥品產生療效后再賠付)、「預付制」(保險公司提前向藥企支付費用,鎖定採購價格)等模式,既降低患者用藥成本,又控制保險公司賠付風險;三是與醫院合作,將創新療法納入保障,提升產品競爭力。上海已推出針對乳腺癌患者的術前可投保產品,通過醫療大數據支持,實現創新葯的精準保障。

二、客羣細分趨勢:從「廣譜覆蓋」到「精準觸達」

1. 活力老人市場成為核心增長點

「60后」退休羣體(活力老人)將成為健康險市場的核心客羣:一是需求旺盛,他們對品質醫療、長期護理、康養服務的需求遠高於傳統退休羣體;二是支付能力強,積累了一定的財富,願意為優質保障和服務付費;三是供給缺口大,傳統健康險產品對65歲以上人羣限制較多,缺乏合適的醫療險和長期護理險產品。趨勢顯示,針對活力老人的產品將呈現三大特徵:一是投保年齡放寬(最高可達80歲),二是健康告知寬松(既往症友好),三是保障責任貼合需求(特需醫療、慢病管理、護理服務)。

2. 下沉市場與普惠羣體全面滲透

三線以下城市、縣域農村市場(10億人口)的健康險滲透率快速提升,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趨勢體現在:一是產品普惠化,推出低保費、高性價比的百萬醫療和惠民保產品,覆蓋低收入羣體;二是觸達線上化,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以及AI智能推薦、智能客服等數字化工具,降低投保門檻和服務成本;三是服務本地化,鏈接縣域醫院、鄉鎮衞生院等基層醫療資源,提供陪診、慢病管理等本地化服務。元保的數據顯示,三線以下城市人羣的線上投保貢獻率從70%提升至75%,低收入羣體從57%提升至71%,下沉市場潛力巨大。

3. 家庭單成為重要銷售模式,覆蓋全生命周期需求

家庭作為保障單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家庭單將成為健康險的重要銷售模式:一是產品組合化,推出「夫妻互保+子女保障+父母護理」的家庭套餐,覆蓋不同年齡段家庭成員的核心需求;二是保費優惠化,家庭投保享受一定折扣,提升投保意願;三是服務一體化,為家庭成員提供統一的健康管理服務(如家庭體檢、慢病共管),提升家庭客户的粘性。君龍人壽的「小青龍少兒重疾+超級瑪麗成人重疾+守護真愛老年醫療險」產品線,覆蓋家庭全成員,累計規模已超5億元,驗證了家庭單模式的可行性。

4. 帶病體市場持續擴容,覈保技術突破是關鍵

隨着覈保技術的進步(大數據、AI風控),帶病體保險市場將持續擴容:一是覈保方式創新,從傳統的人工覈保轉向智能覈保、簡易覈保,甚至免健告,降低投保門檻;二是保障範圍擴大,從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病,逐步擴展到甲狀腺結節、肺結節、乙肝等更多帶病體人羣;三是產品形態多樣化,推出專項帶病體保險(如糖尿病專屬醫療險、肺結節專項保障),提升保障的精準性。某保險公司推出的醫療險產品,上線10天保費突破1.4億元,成為現象級產品,印證了帶病體市場的巨大需求。

三、醫療協同趨勢:從「被動賠付」到「主動管理」

1.醫院合作深化,商保成為醫院重要合作伙伴

DRG/DIP改革后,醫院面臨增收壓力,與商保的合作意願顯著提升,趨勢體現在:一是資源開放,醫院主動開放特需部、國際部、健康管理中心等資源,與商保合作承接自費患者;二是服務協同,在醫院設立商保服務中心,提供保單解讀、理賠諮詢、陪診引導等一站式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三是支付聯動,實現商保直付結算,患者無需墊付醫療費用,出院即結算,降低就醫成本。例如,復聯保險與瑞金醫院合作,將其健康管理資源納入產品責任,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與商保的深度綁定。

2.醫保商保協同進入深水區,數據打通與支付聯動成核心

醫保商保協同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核心,未來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數據打通,通過密算模式(數據不出域、加密計算)等合規方式,實現醫保數據與商保數據的共享,用於覈保理賠、風險評估和產品設計;二是支付聯動,實現醫保、商保、個人自費的一站式結算,提升理賠效率;三是經辦協同,商保公司參與醫保經辦(如大病保險、長護險經辦),發揮專業優勢,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率。螞蟻集團與浙江省衞健合作推出的數字健康人分身,以及商保碼的推廣,實現了醫保商保的無縫銜接,成為行業標杆。

3.創新葯械支付生態形成,商保成為重要支付方

隨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全球25%-30%的首創藥來自中國),商保將成為創新葯械的重要支付方一是建立商保創新葯目錄,與藥企談判確定支付價格,納入健康險保障範圍;二是探索「藥險聯動」模式,通過團險、個人險等渠道,為患者提供創新葯費用保障,提升創新葯的可及性;三是與醫院、藥企共建創新葯臨牀試驗平臺,支持醫藥創新,同時控制保險賠付風險。上海推出的乳腺癌創新葯保障產品,通過醫療大數據支持,實現了術前投保、術后賠付,為創新葯支付提供了新路徑。

4.康養一體化閉環形成,醫療與養老深度融合

健康險與養老服務的融合成為必然趨勢,未來將呈現:一是「保險+養老社區」模式深化,客户購買健康險可獲得養老社區入住權,享受「醫療+養老+護理」的一體化服務;二是居家養老服務普及,通過合作或自建服務團隊,為客户提供居家護理、適老化改造、陪診服務等,滿足居家養老需求;三是康養資源整合,鏈接康復醫院、護理院、體檢中心等資源,構建「養老-醫療-康復-護理」的全周期服務閉環。泰康、中信養老等企業已佈局大量養老社區和護理院,通過「保險+康養」模式,實現了健康險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

四、技術驅動趨勢:從「效率提升」到「模式變革」

1.AI與大數據全面賦能健康險全價值鏈

AI與大數據技術將重塑健康險的經營模式,應用場景覆蓋全價值鏈:一是智能營銷,通過用户畫像和算法模型,實現精準獲客和產品推薦,降低營銷成本;二是智能覈保,利用醫保數據、體檢數據、第三方風控數據,構建多維度覈保模型,實現自動覈保、精準定價,提升覈保效率;三是智能理賠,通過AI識別病歷、發票等理賠材料,實現自動理賠審覈和賠付,萬元以下理賠快速到賬;四是智能健康管理,通過AI健康管家、可穿戴設備等,為客户提供個性化健康建議、慢病管理、風險預警等服務。螞蟻集團的AQ醫療健康APP,累計服務用户超1.4億,通過多模態模型(拍報告、拍藥盒、拍皮膚)和智能對話,實現了健康服務的智能化。

2.醫保數據賦能商保,密算模式成為主流

醫保數據是商保精準經營的核心資源,未來將以密算模式為主要應用方式:一是數據不出域,醫保數據在覈心機房內加密計算,商保公司無法直接獲取原始數據,確保數據安全;二是應用場景豐富,可用於產品設計(風險評估)、覈保理賠(精準審覈)、風險管控(欺詐識別)等;三是全國數據共享,國家醫保局全量數據可用於商業保險的精算和風控,提升行業整體經營水平。目前,北京西城區已試點密算模式,30多家保司參與合作,未來有望在全國推廣。

3.數字化運營提升客户體驗,線上化成為主流

健康險的數字化運營水平將持續提升,趨勢體現在:一是投保線上化,通過短視頻平臺、APP、小程序等渠道,實現全流程線上投保,降低投保門檻;二是服務線上化,智能客服、AI健康管家、線上問診等服務全天候可用,解決客户諮詢和就醫需求;三是理賠線上化,一鍵報案、一鍵上傳理賠材料、自動審覈賠付,提升理賠效率;四是服務直達化,客户通過AI工具可直接辦理異地就醫備案、醫保查詢、商保理賠等業務,實現「所問即所答、所答即所辦」。元保的智能理賠數據顯示,線上材料一次性審覈通過率達90%,7萬元以下理賠1日結案佔比78%,客户體驗顯著提升。

五、服務升級趨勢:從「附加增值」到「核心責任」

1.健康管理前置化,從「事后賠付」到「事前預防」

健康管理將從附加增值服務轉變為產品核心責任,趨勢體現在:一是預防篩查常態化,為客户提供定期體檢、癌症早篩、慢病篩查等服務,早發現健康風險;二是干預服務精準化,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客户,提供飲食指導、運動監測、用藥提醒等精準干預服務,降低併發症發生率;三是健康激勵機制,客户參與健康管理可獲得保費折扣、保額提升等激勵,提升參與積極性。某保險公司推出的肺結節專項管理計劃,將早篩、干預、治療、理賠納入一體化服務,既提升了客户健康水平,又控制了賠付風險。

2.就醫服務一體化,解決「看病難」核心痛點

客户對就醫服務的需求從單一的綠通擴展到全流程服務,趨勢體現在:一是預約便捷化,提供掛號、住院、手術等優先預約服務,縮短等待時間;二是陪診專業化,為客户提供醫院陪診、代取藥、代繳費等服務,解決異地就醫、老年就醫的不便;三是二診權威化,為客户提供三甲醫院專家二診服務,確保診療方案的準確性;四是直付便捷化,在合作醫院實現商保直付,客户無需墊付費用,出院即結算。螞蟻集團與2000多家三級醫院合作,提供雲陪診服務,覆蓋浙江、廣東、湖北等多個省份,提升了客户就醫體驗。

3.服務標準化與個性化結合,滿足多元需求

健康險服務將實現「標準化基礎服務+個性化增值服務」的結合一是基礎服務標準化,明確健康管理、綠通、理賠等基礎服務的服務標準和時效,確保所有客户都能享受一致的服務質量;二是增值服務個性化,針對高淨值客户、老年客户、少兒客户等不同羣體,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如高端體檢、海外就醫、兒童康復等);三是服務可定製化,客户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的服務套餐,實現「按需付費、按需選擇」。君龍人壽針對少兒、成人、老人推出不同的服務套餐,涵蓋病種管理、康復護理、康養服務等,滿足不同羣體的個性化需求。

六、政策與國際經驗借鑑趨勢:從「跟隨模仿」到「自主創新」

1.政策引導行業規範化發展,示範條款與費率機制落地

政策將持續引導健康險行業規範化、高質量發展,趨勢體現在:一是示範條款推出,規範產品形態和保障範圍,避免產品亂象;二是費率調整機制明確,鼓勵長期醫療險採用費率可調模式,明確費率調整的觸發條件和流程;三是風險管控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全面實施,要求保險公司加強覈保風控、健康管理和醫療協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四是長護險制度全面建立,政策推動商業長護險發展,鼓勵商保參與長護險經辦和服務提供。

2.國際經驗本土化改造,形成中國特色模式

行業將借鑑國際經驗,但更注重本土化改造,核心借鑑方向包括:一是美國的團險模式,通過政策引導(税優、強制參保)推動團險發展,發揮團險在風險分散、成本控制上的優勢;二是德國的醫保商保協同模式,醫保保基本、商保保品質,形成互補關係,提升醫療保障水平;三是新加坡的費率調整機制,允許長期醫療險根據經驗數據調整費率,確保產品長期可持續;四是澳大利亞的收入損失險模式,通過團險覆蓋短期失能收入損失,個險補充長期保障,形成完善的收入損失保障體系。

3.監管與市場協同,構建良性發展生態

未來,政策與市場將形成良性互動,趨勢體現在:一是鼓勵創新,為商保創新葯目錄、帶病體保險、醫療協同等創新提供政策空間;二是市場反饋機制暢通,保險公司可通過行業協會等渠道,向政策制定方反映行業痛點和政策需求;三是消費者保護加強,監管將加強對銷售行為、理賠服務、服務質量的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四是行業自律強化,保險公司將建立行業公約,規範市場競爭行為,避免價格戰、銷售誤導等亂象,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凡是過往

PART03

皆為序章

健康險行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機遇期。人口老齡化、醫保改革、消費升級三大底層邏輯重塑行業生態,產品創新、醫療協同、技術應用、服務升級四大趨勢驅動行業發展。行業共識已明確:健康險的競爭核心已從產品條款轉向服務能力,經營邏輯已從「營銷驅動」轉向「運營驅動」,發展路徑已從「單點突破」轉向「生態融合」。

對於健康保險從業者而言,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品創新能力,能夠精準洞察細分市場需求,打造「產品+服務」的差異化解決方案;二是醫療協同能力,能夠與醫院、藥企、康養機構等建立深度合作,構建全周期服務閉環;三是風險管控能力,能夠運用大數據、AI技術實現精準覈保、理賠和健康管理,控制逆選和道德風險;四是技術應用能力,能夠通過數字化運營提升客户體驗,降低經營成本。

健康險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持久戰。隨着行業規模的持續擴張,以及生態體系的不斷完善,商業健康險將真正成為全民健康保障的核心組成部分,為人民羣眾的健康福祉保駕護航。從業者需堅守長期主義,深耕核心能力,在變革中把握機遇,在創新中實現突破,共同推動中國健康險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6年度分子保險科技節將於2026年1月13-14日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舉行,其中「長壽時代」板塊將有四場大型活動,涉及「健康險發展、養老金融、護理與康復、醫藥險創新合作」等熱門板塊。

活動時間

2026年1月13-14日

尊敬的各位業界同仁、合作伙伴及關注保險科技發展的有識之士:

當時代的洪流奔涌向前,保險行業正站在追溯本源、開創新局的交匯點。人工智能的智慧之光、人口結構的深刻變遷、產業升級的磅礴偉力,共同呼喚着一場關乎未來的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我們榮幸地宣佈,分子實驗室2026保險科技節將以「崑崙之巔」為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共探行業前路。

「崑崙之巔」,是傳説中眾神棲息的聖境,也是中華文明發源的龍脈。它象徵着對行業初心的迴歸與堅守,在紛繁變化中探尋保險「守護」的本質;它代表着思想與智慧的制高點,引領我們以超越時代的格局,審視科技賦能的深度與廣度;更寓意着一種不斷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勵從業者們在新時代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本次大會將緊密圍繞三大核心板塊展開深度研討:

  • AI時代:探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保險價值鏈,從智能覈保、精準營銷、風險控制到高效理賠,驅動效率革新與體驗升級,開啟保險智能化的新紀元。

  • 長壽時代:聚焦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保險新機遇,探索健康險、養老金融、長期護理等創新產品與服務,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養老保障體系,守護「銀發經濟」時代的幸福生活。

  • 產業升級:瞄準傳統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浪潮,研究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芯片製造、低空經濟、生物製藥、住房改善等產業升級與新興領域的風險特徵與保險解決方案,賦能產業發展。

2026年1月13-14日,中國廈門,與保險行業的領軍者、科技創新的探索者、學術研究的先驅者以及所有關注保險科技未來發展的有識之士齊聚一堂。在這里,您將聆聽前沿洞察,分享實踐經驗,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索保險科技與服務的無限潛力,攜手擘畫行業發展的新藍圖。

讓我們在2026年,齊聚分子科技節,共同開啟保險科技的探索之旅,智啟行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劉揚  分子實驗室 創始人&CEO

2025年10月27日 正午

分子保險科技節

2026.1.12-14

大會摘要

❤️

大會主題:「崑崙之巔」-分子實驗室·2026分子保險科技節

🐳

會議地址: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

🕐

會議時間:2026年1月13日-14日

😆

大會規模:2000 人

🥰

參會嘉賓:

2026年分子保險科技節預計覆蓋80%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頭部市場化保險中介機構、互聯網大廠、人工智能高科技企業;醫療、健康、養老、汽車、生物醫藥等與保險行業相關企業;從事保險行業創新、創業的從業者;投資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

🌈

大會內容和形式:

2026年分子保險科技節將包括「產品發佈」、「嘉賓分享」、「展覽展示」、「年度脱口秀」、「年度頒獎」五個板塊。共設有22場分享活動和50個企業展位。嘉賓分享內容和展覽展示注重「先進解決方案演示」和「現場合作交流」,在十五五的開局之年,以創新、實干,推動保險行業的「鳳凰涅槃」,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

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廈門思明區環島東路1697號)

分子保險科技節

2026.1.13-14

大會議程

分子保險科技節

2026.1.13-14

大會報名

分子保險科技節

2026.1.13-14

大會合作

如何獲得大會商務合作資料,參與大會合作?

大會冠名、專場活動,演講席位,企業展位請諮詢分子實驗室CMO 陳先生,聯繫電話:13760779745(微信同號)

2026分子保險科技節合作項目如下:

1.大會總冠名

冠名2026分子科技節並享受相應權益

2.專場會場冠名

冠名主題會議並享受相應權益

3.承辦專場活動

企業承辦獨立的主題活動,使用特定預留會場

4.主題演講

主會場(20分鍾)、分會場(25分鍾)演講

5.企業展位(共50個)

包含企業形象展示(標準)、電視、洽談區

分子保險科技節

2026.1.13-14

往屆回顧

分子實驗室簡介

Company Profile 

——利他、平等、至誠、至善,我們都是分子

分子實驗室成立於2015年,立足服務保險創新、創業,重點研究互聯網、科技與保險業結合,努力打造客觀、專業、前沿的保險交流學習平臺。目前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保險科技與創新合作平臺。

分子實驗室致力於推動保險創新,連續8年舉辦的分子保險科技大會也已成為中國保險科技圈的核心峰會。分子實驗室本着「利他、平等、至誠、至善」的理念,推動互聯網、科技與保險業的融合發展,立足服務創新,加速創業企業和從業人員成長,共同為實現更美好的保險業未來,為用户和社會持續創造價值而努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