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午評:恆生指數漲0.61%,恆生科技指數漲0.12%

2025-11-10 12:03

華盛資訊11月10日訊,港股三大指數普漲,恆生指數漲0.61%,國企指數漲0.84%,恆生科技指數漲0.12%。

恆指成分股中,泡泡瑪特漲6.84%,比亞迪股份漲4.09%,蒙牛乳業漲4.10%;網易-S跌1.83%,中芯國際跌3.18%,聯想集團跌1.98%。

科指成分股中,金蝶國際漲1.85%,金山軟件漲1.89%,同程旅行漲4.54%;騰訊音樂-SW跌1.91%,地平線機器人-W跌1.68%,華虹半導體跌3.21%。

板塊方面

休閒設備與用品走強,泡泡瑪特漲6.84%,高偉電子漲0.95%,中國儒意漲0.79%。

化粧美容股集體走高,毛戈平漲6.02%,鉅子生物漲4.73%,上美股份漲3.30%。

鋰電池上漲,天齊鋰業漲5.99%,贛鋒鋰業漲4.93%,比亞迪股份漲4.09%,天能動力漲2.36%,比亞迪電子漲0.23%。

半導體漲跌不一,華虹半導體跌3.21%,中芯國際跌3.18%,黑芝麻智能跌2.88%,上海復旦跌1.30%,ASM 太平洋漲0.43%。

媒體與娛樂漲跌不一,網易雲音樂跌6.34%,騰訊音樂-SW跌1.91%,OSL集團漲1.26%,貓眼娛樂漲1.77%,新華文軒漲2.39%。

個股方面

樂舒適漲31.53%,樂舒適於2025年11月10日正式在港股掛牌上市,每股定價26.20港元,集資總額約23.81億港元,淨額約22.29億港元,香港公開發售獲1813.77倍認購,每手200股,一手中籤率1.00%。

滬上阿姨漲16.20%;趣致集團漲13.50%;

丘鈦科技跌7.17%;敏實集團跌6.40%;網易雲音樂跌6.34%;

港股半日成交額top10概況

港股半日成交額top10(2025.11.10)

序號

股票名稱

股價/港元

成交額/億港元

漲/跌幅

1

騰訊控股

644.5

46.98億

1.66%

2

阿里巴巴-W

161.6

45.70億

0.94%

3

小米集團-W

41.98

37.77億

-0.62%

4

中芯國際

73.05

35.08億

-3.18%

5

泡泡瑪特

218.8

31.56億

6.84%

6

華虹半導體

76.9

18.54億

-3.21%

7

比亞迪股份

101.9

16.74億

4.09%

8

中國海洋石油

21.8

15.37億

2.93%

9

美團-W

102.5

14.31億

0.49%

10

贛鋒鋰業

55.3

13.08億

4.93%

大行最新觀點

中國銀河:臨近年底市場風險偏好趨於謹慎 港股或延續震盪走勢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顯示,本周港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恆生指數上漲1.29%,國企指數上漲1.08%,科技指數下跌1.20%。行業層面,能源、金融、公用事業板塊領漲,漲幅分別為6.02%、3.45%、3.14%;醫療保健、可選消費、信息技術板塊跌幅居前。二級行業中,煤炭、石油石化、機械等傳統周期股表現強勢,而耐用消費品、傳媒、醫藥生物等板塊承壓。該行預計臨近年底市場風險偏好趨於謹慎,港股或延續震盪走勢,建議關注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股、具備防禦屬性的紅利股以及受益中美貿易關係改善的出海板塊。

中國銀河:避險情緒下的資金再配置 A股和港股的低估值優勢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資金關注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指出,美聯儲在缺乏關鍵經濟數據情況下維持謹慎立場,10月私營部門就業增加4.2萬人顯示勞動力市場趨於平衡。本周全球市場出現劇烈分化,投資風格從"成長"轉向"價值",主要受AI泡沫擔憂和避險情緒驅動的資金再配置影響。AI科技股泡沫破裂引發全球成長股拋售,以美股七巨頭為代表的科技權重股集體下挫,而A股和港股的低估值優勢正吸引越來越多國際資金關注。

華泰證券:依然堅持港股科技趨勢有中期配置的價值

華泰證券表示,港股情緒釋放已較為充分,堅持港股科技趨勢具有中期配置價值。該行在年度展望中提示關注盈利,預計流動性和順周期兩大驅動力量在年中前后可能重新平衡。雖然上周市場波動提示防風險重要性,建議降低多頭槓桿並採取衍生品對衝,但中國AI產業發展與美國周期不同,中國股指估值在全球框架下仍具性價比。在"十五五規劃"支持下,科技自主可控成為中長期主題,盈利超級周期持續,需重點關注騰訊、阿里、中芯國際等AI相關標的業績表現。

中金公司:2026年A股市場風格可能更趨於均衡

中金公司發研報稱,A股"9.24"以來震盪上行行情有望延續,但估值修復后基本面重要性上升。展望2026年,中美關係新階段、國際貨幣秩序重構、AI革命應用關鍵期及創新產業業績兑現等趨勢將支持中國資產表現。該機構認為2026年A股市場風格可能更趨均衡,成長領域經歷一年多上漲后估值提升較多,而順周期行業經歷三年去產能周期后有望接近供需平衡。建議關注景氣成長、外需突圍、周期反轉三條主線。

中金公司:2026年地緣政治博弈、資源安全訴求、新興需求增長等有望成為秩序新章的三重奏

中金公司發研報稱,2025年美國關税政策加速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推動產業分工和宏觀秩序重構,資產波動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顯著提高。大宗商品市場面臨傳統需求增長動能不足的挑戰,但地緣博弈和行業革新帶來新機會。下半年商品市場走出悲觀預期,交易重心迴歸基本面,石油供給風險、黃金避險需求及銅短缺預期等因素推動市場分化。展望2026年,地緣政治博弈、資源安全訴求和新興需求增長有望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新秩序的三重驅動力。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 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 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 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 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 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 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 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