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8 04:29
對於科技股來説,這是殘酷的一周,儘管幾家行業領導者的盈利強勁,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股票卻全線暴跌--這清楚地表明投資者開始質疑人工智能熱潮是否走得太遠、太快。
截至周五中午,隨着避險情緒席捲華爾街,Invesco QQQ Trust(NASDAQ:QQQ)追蹤的納斯達克100指數本周下跌近5%,為4月份以來的最差表現。
iShares半導體ETF(NYSE:SOXX)暴跌逾7%,而Cathie Wood的ARK創新ETF(CBOE:ARKK)暴跌逾10%,凸顯了科技股暴跌的深度。
即使是所謂的七巨頭也無法逃脱拋售--儘管他們的損失稍微温和一些。Roundhill Magnient Seven ETF(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MAGS)本周下跌3.8%,為4月初以來的最大跌幅,但仍低於整體行業5%的跌幅。
就在一周前,投資者還在慶祝英偉達公司(Nvidia Corp.)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使華麗七巨頭的總市值突破22萬億美元。
快進到周五,這一總額已降至21萬億美元,市值蒸發超過1萬億美元。僅英偉達就損失了超過5000億美元,本周股價下跌8%。
Yardeni Research的資深策略師Ed Yardeni指出,科技股低迷於周二開始,此前有報道稱著名的「大空頭」投資者Michael Burry對Palantir Technology(納斯達克股票代碼:PLTR)和Nvidia採取了看跌立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消息傳出之際,Palantir公佈了令人震驚的季度業績,輕松超出了預期。
亞德尼指出,雖然伯里的舉動引發了整個市場的恐懼,但它看起來更像是對特定雄心勃勃的人的戰術做空,而不是對人工智能泡沫全面爆發的呼籲。
雅德尼表示,當今科技的主導地位是由實際盈利實力支撐的:
他寫道:「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信息技術和通信服務板塊目前佔市值的45%和盈利的38%。」「今天的科技估值比20世紀90年代末有更多的盈利支持。氣泡可能會不時泄漏空氣,但不太可能破裂。"
22 V Research宏觀研究主管Jordi Visser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認為更高的估值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的結構性轉型。
維瑟表示:「如果人工智能繼續結構性地擴大利潤率,那麼今天的倍數就不是泡沫--它們反映了永久更高的盈利能力。」
正如他解釋的那樣,「正如零利率在2010年代重新定義了‘公平’的P/E一樣,接近零的邊際認知成本將在2020年代重新定義它。"
他補充説,隨着勞動力和流程成本的崩潰,盈利(估值指標中的分母)的擴張速度可能會遠快於傳統模型的預期,這表明稱股票相對於歷史而言昂貴「忽視了資本主義成本結構本身正在被改寫的事實。"
並非所有人都持樂觀態度。愛德華茲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羅伯特·愛德華茲警告稱,市場正陷入人工智能推動的狂熱之中。他將當前的環境描述為「巨型股增長泡沫」,其推動因素是資本支出軍備競賽和股價遠遠領先於人工智能驅動的實際收入和盈利。
愛德華茲警告説,FOMO投資總是會經過結果的考驗,儘管他承認,事后看來,今天做出的預測可能最終會在一兩年后被證明是保守的。
同樣,蘭莫爾基金管理公司(Ranmore Fund Management)創始人肖恩·佩什(Sean Peche)也看到了周期后期欣快感的回聲。他指出,美國股票目前約佔全球股票基準的72%,七強證券的總交易價格為自由現金流的58倍,經股票薪酬調整后約為77倍。
佩切表示,這些公司的總市值為22萬億美元,年度自由現金流約為3,850億美元,遠低於其報告的5,680億美元淨利潤。
他警告説,歷史表明,支付如此高的倍數很少能帶來強勁的長期回報。
佩切説:「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催化劑來打破這個泡沫,但當估值達到如此程度時,時間本身就成為最大的風險。"
他補充説,隨着全球領導人越來越承認他們不能僅僅依賴美國,「也許投資者應該得出同樣的結論。"
另請閲讀:
圖片: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