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7 08:53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楊帆 遙遠 危思安
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就特朗普關税案舉行口頭辯論。從辯論過程來看,多數大法官質疑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關税或侵犯國會職權。從審判流程來看,辯論結束后案件將進入最高法院內部的審議與判決階段,我們預計法院將在2025年底或2026年一季度作出最終裁決。從審判結果來看,雖然辯論中多位大法官援引「重大問題原則」主張限制總統權力,但也未完全採納企業方律師的立場。因此,除完全支持或推翻IEEPA關税外,也可能出現「部分支持、附加限制」的折中情況。不過,即便IEEPA關税被判違法,特朗普或仍將通過「122條款+232條款+301條款」重啟「貿易戰1.0模式」,但關税靈活性、範圍與税率或將明顯下降。從影響來看,若最高法院推翻IEEPA關税,或將改變各國與美談判姿態,對中美博弈產生重要影響,關税範圍縮水帶來的貿易與企業盈利改善或將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就特朗普關税案舉行口頭辯論。從辯論過程來看,多數大法官質疑特朗普援引IEEPA徵收關税或侵犯國會職權。
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就特朗普關税案舉行口頭辯論。從辯論過程來看,多數大法官對特朗普大規模徵收關税的合法性表示質疑。無論保守派還是自由派法官,都關注特朗普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關税是否越權侵犯了國會的徵稅權。例如,此前由特朗普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尼爾·戈薩奇表示,若總統被賦予幾乎無限的關税權,將削弱憲法賦予國會的財政權力。代表特朗普政府辯護的約翰·索爾為總統辯稱,貿易逆差激增威脅了美國經濟安全,IEEPA中監管進口的條款足以涵蓋關税徵收。他還援引尼克松時期的先例,稱法院曾支持總統依據措辭相同的法令徵收關税。然而,多位大法官多次打斷索爾發言,指出經濟緊急法並無明確授權徵收關税的條款。
▍從審判流程來看,辯論結束后案件將進入最高法院內部的審議與判決階段,我們預計法院將在2025年底或2026年一季度作出最終裁決。
11月5日口頭辯論后,特朗普關税案將進入大法官閉門會議討論與初步表決階段,隨后由多數派指定法官起草意見書,各方在內部多輪流轉、修改並簽署后,美國最高法院再正式公佈判決結果。從時間維度來看,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通常需要6個月左右時間。按常規節奏,特朗普關税案將納入最高法院2025-2026年度審理期,最迟預計在2026年夏季前作出裁決。然而,9月9日,美國最高法院同意了美國司法部提出的「快速審理程序」(expedited ruling)請求,即在特定條件下壓縮書面陳述與辯論周期,以儘快形成最終裁決。參考歷史案例,我們認為特朗普關税案的最終判決有望在2025年底至2026年一季度公佈。
▍從審判結果來看,雖然辯論中多位大法官援引「重大問題原則」主張限制總統權力,但也未完全採納企業方律師的立場。首席大法官羅伯茨指出,「總統在任何時間、對任何國家、以任何數量徵收關税」不合適。因此,除完全支持或推翻IEEPA關税外,也可能出現「部分支持、附加限制」的折中情況。
在辯論過程中,一方面,包括約翰·羅伯茨、克拉倫斯·托馬斯及尼爾·戈薩奇在內的多位法官指出,特朗普聲稱擁有廣泛徵收關税的權力,可能違反「重大問題原則」。「重大問題原則」是近年來美國最高法院愈加重視的原則,該原則的核心是,如果行政部門試圖實施一項具有巨大經濟和政治影響、且在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策,那麼它必須指出國會明確無誤的授權,而不能依賴於對法律條文模糊、寬泛的解釋。在「重大問題原則」下,美國大法官希望對總統徵收關税的權力進行限制。
然而,另一方面,佈雷特·卡瓦諾與塞繆爾·阿利托大法官也對企業方律師尼爾·卡蒂亞爾「完全否認IEEPA賦予徵關税權力」的觀點表示質疑,大法官們也提及了關税在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同時,艾米·康尼·巴雷特大法官也指出,若以退款方式推翻關税,將造成財政與執行層面的「混亂」。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則強調,「允許政府在任何時間、對任何國家、以任何規模徵收關税」並不恰當。
總體來看,儘管辯論中多位法官傾向限制總統的關税權,但他們也並未完全採納任何一方的論點。參考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的表述,我們認為除完全支持或完全推翻特朗普關税外,最高法院也可能採取折中立場,即部分認可關税合法性,或要求特朗普為相關關税設定明確的適用範圍和期限。
▍不過,即便IEEPA關税被判違法,特朗普或仍將通過「122條款+232條款+301條款」重啟「貿易戰1.0模式」,但關税靈活性、範圍與税率或將明顯下降。
若IEEPA關税被判無效,我們預計特朗普政府仍將尋求其他法律路徑維持關税工具。具體而言,特朗普政府最可能援引《貿易法》第122條(p 122)以快速恢復關税。122條款主要針對國際收支失衡問題,適用範圍廣、針對性強、執行速度快,但其限制也較為明顯,僅允許在150天內徵收最高15%的關税,延長期限需經國會批准。因此,為維持關税水平,特朗普團隊或將在122關税有效的150天內同步啟動《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國家安全)與《貿易法》第301條(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形成「122+232+301」組合方案,即重啟第一任期的「貿易戰1.0模式」。從影響來看,相較IEEPA,其余法源授權範圍更窄、程序更繁瑣,維持現有關税規模的難度顯著增加,關税覆蓋面與税率大概率均將下降。
▍從影響來看,若最高法院推翻IEEPA關税,或將改變各國與美談判姿態,對中美博弈產生重要影響,關税範圍縮水帶來的貿易與企業盈利改善或將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11月5日最高法院辯論后,預測平臺Polymarket最新給出特朗普勝訴的概率為25%,低於辯論前的40%,並在聽證會期間短暫跌至18%的新低。若最高法院推翻IEEPA關税,其影響將體現在多個關鍵領域。進口商退款方面,補救措施完全取決於最高法院的判決,參考此前案例,美國政府大概率需退還一部分關税。退款時間方面,鑑於關税複雜性,即便最高法院裁定退款,實際程序或需2026年中至2027年才能啟動。退款金額方面,預計美國2025年新增關税收入約1750億美元,其中佔比78%來自IEEPA徵收,中性情景假設下(退還比例為60%),美國政府預計需退還820億美元關税。詳細觀點可參考報告《海外政策專題(50)—最高法院關税審理在即,如何影響市場預期?》(2025-10-23)。對於美國經濟而言,關税取消短期內或帶來美國貿易改善與財政刺激,但也將推高赤字與長端利率、加劇債務擔憂。對於美國外交而言,關税取消或將改變各國與美談判姿態,對中美博弈產生重要影響。對於市場而言,關税範圍縮水帶來的貿易與企業盈利改善或將提振風險偏好。
▍風險因素:
中美博弈超預期加劇;美國經濟形勢超預期變化;美國關税超預期變化。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11月6日發佈的《海外政策時評(73)—最高法院質疑特朗普關税合法性,有何影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