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6 20:18
274家擬IPO企業主要分佈在哪些券商手中?
今年以來,IPO、併購重組等市場回暖。在此背景之下,券商投行業績也同比呈現增勢。
根據Wind數據,今年前三季度,44家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券商,合計實現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252.94億元,同比增長22.94%。逾六成券商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長。其中,頭部券商的投行收入增勢較佳;而中小券商則呈現分化狀態,有些投行收入增長強勁,有些的投行收入則大幅縮水。
IPO是支撐券商投行業績的核心支柱之一。今年以來,IPO市場相較去年回暖明顯,新增受理了197單IPO申請,大幅超過去年全年的77單。今年新增受理項目中,逾六成申報在北交所上市。
目前有274單IPO項目處於審覈狀態,中信證券(600030.SH)保薦的IPO項目最多,中信建投(601066.SH)手中在審項目數量位居第二,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則以保薦北交所項目較多而位居前列。除了國投證券外,其余保薦IPO項目超過10單的券商,保薦的項目多申請在滬深交易所上市。
前三季度投行業務回暖
券商投行業務主要業績驅動因素包括股票、債券及併購業務的承銷保薦費及財務顧問費等。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境內市場股權融資9616.17億元,同比增長342.31%。其中,今年以來上市了90只新股,同比增長12.50%,IPO融資916.90億元,同比增長73.54%。
近年來併購重組也持續活躍,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11月6日,已完成的併購重組有67單,涉及的交易金額達到6193.71億元;去年同期,已完成的併購重組有29單,涉及的交易金額為589.55億元。相較而言,今年落地的併購重組數量和交易金額均大幅增加。
在此背景之下,今年前三季度,44家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券商,合計實現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252.94億元,相較2024年前三季度的205.75億元增長22.94%。其中,27家券商實現增收,佔比逾六成。
根據Wind數據,有6家頭部券商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超過10億元。中信證券以36.89億元位居首位,中金公司(601995.SH)、國泰海通(601211.SH)的這一收入均超過20億元,華泰證券(601688.SH)、中信建投、東方證券(600958.SH)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在11億元~20億元之間。
這6家券商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均實現大幅增長,增幅在23%~47%之間,其中中金公司、國泰海通、華泰證券、東方證券的同比增幅超過40%。
在今年上市的90家上市公司中,上述券商保薦和承銷的數量也相對較多。其中,中信證券獨立保薦的IPO數量最多,有10家;國泰海通、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獨立保薦的IPO數量分別為8家、7家、7家。承銷方面,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獨立作為主承銷商的項目均為7家,國泰海通獨立承銷了6家。這些券商還聯合保薦和承銷了一些IPO項目。
再從前三季度券商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幅情況來看,華安證券(600909.SH)、國聯民生(601456.SH)、西南證券(600369.SH)的同比增幅位居前三位,均超過120%。另外,西部證券(002673.SZ)、國海證券(000750.SZ)、國元證券(000728.SZ)的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幅超過50%。
在部分中小券商「彎道超車」的同時,還有一些中小券商投行收入出現大幅下滑。中原證券(601375.SH)、太平洋(601099.SH)、紅塔證券(601236.SH)、華西證券(002926.SZ)不僅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規模較小(均低於1億元),同比降幅也均居前。其中中原證券、太平洋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下滑超60%。
274單在審IPO項目中,頭部券商「存貨」更多
除了已上市的IPO項目外,在審的擬IPO企業主要分佈在哪些券商手中?
今年以來,IPO市場相較去年大幅回暖。截至11月6日,今年新增受理了197單IPO申請,其中上交所受理41單、深交所受理了34單,北交所受理了122單。而去年全年僅受理了77單。
今年受理的IPO申請,有177單是在上半年受理的。下半年以來受理的20單IPO申請,多數來自上交所,新增受理了11單IPO申請,尤以科創板的IPO申請為主(有8單),另有2單來自深交所創業板,7單來自北交所。
另外一個現象是相較以往,今年擬IPO企業撤單或者被終止審覈的情況減少。
根據滬深北交易所披露的IPO信息統計,截至11月6日,有274家擬IPO企業處於審覈狀態,其中,9家處於已受理狀態,129家處於已問詢階段,114家中止審覈,7家已過會,15家提交註冊。
這274家擬IPO企業,北交所是貢獻主力,有170家申報在北交所上市,佔比62%。
那麼,這些在審企業主要由哪些券商保薦?據統計,中信證券保薦的IPO項目最多,達到24單(其中聯合保薦了1單)。這24單IPO項目,主要來自滬深交易所,有20單(主板8單、科創板7單、創業板5單),僅4單來自北交所。
手中在審項目第二多的是中信建投,共保薦了19單項目。這些項目中多為北交所的項目,達到13單;其余的6單項目中,4單來自科創板、1單來自創業板、1單來自主板。
再是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保薦的項目較多,有17單。這些項目中,僅1單申報主板,16單來自北交所。
另外,還有4家券商保薦的項目超過10單。其中中金公司保薦了17單(其中1單為聯合保薦),國泰海通也保薦了17單(其中2單為聯合保薦),國投證券也保薦了15單,華泰聯合則保薦了13單。
中金公司保薦的IPO項目也多來自滬深交易所(15單),僅2單來自北交所;國泰海通保薦的17單IPO項目,15均來自滬深交易所,2單來自北交所;國投證券今年保薦的2單項目分別來自科創板和創業板,曾為安信證券時保薦的13單項目均來自北交所;華泰聯合保薦的項目中12單來自滬深交易所,僅1單來自北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