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6 12:59
業績回顧
• 根據SES AI業績會實錄,以下是Q3 2025財務業績回顧摘要: ## 1. 財務業績 **營收表現:** Q3 2025營收達到710萬美元,較Q2 2025實現102%的環比增長,增長360萬美元。營收構成中,服務收入(汽車OEM客户、AI增強電池材料開發)佔比約55%,產品銷售收入(UC Energy儲能系統銷售)佔比約45%。 **盈利能力:** Q3毛利率為51%,其中服務收入毛利率達78%,產品收入毛利率為15%。GAAP淨虧損為2090萬美元,每股虧損0.06美元,較Q2的2270萬美元淨虧損(每股虧損0.07美元)有所改善。 **現金流狀況:** Q3運營現金流出1430萬美元。截至9月30日,公司現金余額為2.14億美元,流動性狀況良好。 ## 2. 財務指標變化 **營收增長:** Q3營收環比大幅增長102%,主要受益於UC Energy收購貢獻及Molecular Universe平臺部署。 **虧損收窄:** GAAP淨虧損環比改善,從Q2的2270萬美元減少至Q3的2090萬美元,每股虧損也從0.07美元改善至0.06美元。 **股本變化:** 截至9月30日流通股數為3.65億股(A類和B類),較上季度減少130萬股,主要因Q3期間以總計160萬美元(約每股1.20美元)回購並註銷了130萬股A類股票。 **現金消耗:** Q3運營現金消耗1430萬美元,公司維持充足的流動性水平支持業務增長。
業績指引與展望
• 2025年全年營收指引上調至2000萬-2500萬美元,主要受UC Energy收購貢獻推動,該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營收1000萬-1500萬美元
• 毛利率預期將因營收結構變化而波動,Q3毛利率為51%(服務營收毛利率78%,產品營收毛利率15%),未來季度毛利率將隨服務與產品營收佔比變化而調整
• 2025年底預期流動性資金余額為1.95億-2.0億美元,較Q3末的2.14億美元有所下降,主要用於UC收購和股票回購
• 2026年營收增長預期顯著,管理層表示ESS業務營收至少翻倍,總營收有望達到2025年的2-3倍水平
• 現金流狀況改善預期,CFO強調"現金余額不再用於維持運營跑道",所有營收來源從第一天起即具備正毛利率,業務模式具備自我維持增長能力
• 資本支出保持輕資產模式,通過合資企業和代工製造方式避免重資產投資,Hyzen合資企業已開始生產新型電解質配方用於商業銷售
• 多元化營收流預期在2026年實現,包括ESS業務增長、SaaS訂閲收入、Hyzen合資企業貢獻,以及汽車OEM、無人機和機器人領域的商業化生產啟動
• Q4財報發佈時將提供2026年全年營收增長的更明確展望,涵蓋UC ESS業務增長、SaaS訂閲使用、Hyzen合資企業貢獻等多個營收流
分業務和產品線業績表現
• **服務業務板塊**:佔Q3收入55%,主要為汽車OEM客户提供AI增強的鋰金屬鋰離子電池材料開發服務,毛利率達78%,包括與現代汽車、本田等的聯合開發項目,預計2026年開始商業化供應電解質材料並建立電池生產合作關係
• **產品銷售板塊**:佔Q3收入45%,主要來自UC Energy的儲能系統銷售,毛利率15%,該公司於9月完成收購,專注於商業和工業應用的儲能解決方案,預計2025年全年收入1000-1500萬美元,2026年有望至少翻倍增長
• **Molecular Universe SaaS平臺**:推出MU 1.0端到端AI科學工作流程,包含Ask、Search、Formulate、Design、Predict五大功能,提供個人版、企業版(三個子級別)和聯合開發版,近40家企業用户試用,計劃推出本地部署版本滿足大型電池製造商的數據安全需求
• **材料供應業務**:通過與Hyzen新能源材料公司成立合資企業(SES持股90%),利用15萬噸年產能代工生產Molecular Universe發現的新型電解質配方,包括改善LFP低温性能、12%硅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等多種應用的電解質材料
• **無人機和機器人市場**:利用成都韓國工廠生產高能量密度軟包電池,專注於10安時功率電池的標準化格式,滿足美國無人機行業對非中國製造電池的需求,已獲得初始合同並預計2026年大幅增長
市場/行業競爭格局
• SES AI通過Molecular Universe平臺在AI驅動的電池材料發現領域建立了獨特競爭優勢,擁有全球最大的電池相關文獻數據庫和材料屬性數據庫,已有近40家企業客户試用該平臺,包括全球主要電池製造商和材料公司,形成了差異化的技術護城河。
• 在能源存儲系統(ESS)市場,公司通過收購UC Energy進入這一30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將Molecular Universe的預測功能集成到ESS產品中,提供預測性維護和本地化數據訓練能力,在北歐等低温環境應用中解決了傳統LFP電池的性能問題,形成產品差異化優勢。
• 在電解液製造領域,公司與Hyzen新能源材料建立合資企業,利用15萬噸年產能進行代工生產,通過Molecular Universe發現的新配方材料供應給電池製造商,包括改善LFP低温性能、12%硅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等專有配方,建立了從材料發現到商業化供應的完整價值鏈。
• 在無人機和機器人電池市場,公司利用韓國成都工廠的產能優勢,為美國無人機行業提供中國以外生產的高能量密度軟包電池,在10安時功率電池標準化趨勢中佔據有利位置,滿足了美國客户對非中國製造電池的需求。
• 在汽車OEM合作方面,公司已完成與一家汽車OEM的B樣品線現場驗收測試,預計2026年開始商業化供應電解液材料並建立電池生產合作關係,同時與現代汽車、本田等開展聯合開發項目,利用Molecular Universe發現新電解液配方。
• 公司採用輕資產商業模式,通過合資企業和代工製造避免重資本投資,所有收入來源從第一天起就具有正毛利率,服務收入毛利率達78%,產品收入毛利率為15%,在資本效率方面具備競爭優勢。
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 根據SES AI業績會實錄,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如下:
• 收入結構不穩定風險:公司收入在服務收入(毛利率78%)和產品收入(毛利率15%)之間波動,導致整體毛利率存在季度間大幅變動的風險,管理層已明確表示毛利率將隨收入結構變化而波動
• 持續虧損壓力:第三季度GAAP淨虧損仍達2090萬美元,儘管較上季度有所改善,但公司仍未實現盈利,現金運營消耗1430萬美元
• 技術商業化轉換挑戰:Molecular Universe平臺雖有近40家企業用户試用,但從試用轉向大規模商業合同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大型電池製造商對數據安全要求較高,需要本地部署解決方案
• 市場競爭激烈:在3000億美元的全球儲能系統市場中獲取市場份額面臨激烈競爭,UC Energy業務需要快速擴張以證明收購價值
• 供應鏈依賴風險:公司採用輕資產模式,通過合資企業Hyzen進行合同製造,對外部合作伙伴的生產能力和質量控制存在依賴性
• 收入增長的不確定性:雖然管理層預期2026年收入至少翻倍,但增長並非線性,且來自不同收入流(SaaS訂閲、材料供應、ESS銷售)的貢獻時間和規模存在不確定性
• 資本配置效率考驗:公司擁有2.14億美元現金,如何有效部署資金支持多元化業務增長,同時保持財務紀律性是重大挑戰
• 地緣政治風險:美國無人機行業客户明確要求非中國製造的電池,公司需要依賴韓國成都工廠滿足需求,面臨地緣政治和供應鏈多元化壓力
公司高管評論
• 根據SES AI業績會實錄,以下是公司高管發言、情緒判斷及口吻的摘要:
• **Qichao Hu(首席執行官)**:發言情緒極為積極樂觀,口吻充滿自信和興奮。多次使用"record"、"remarkable"、"exciting"、"tremendous"等強烈正面詞匯。對公司AI戰略成果表現出強烈自豪感,稱這是"hard for us to comprehend a more consequential period"。在描述各項業務進展時語調熱情,特別是在談到Molecular Universe平臺和各項合作時顯得非常興奮。對未來增長前景表現出極大信心,預測2026年收入"at least double if not triple"。
• **Jing Liu Nealis(首席財務官)**:發言情緒積極穩健,口吻專業且充滿信心。在財務表現描述上保持客觀專業,但對公司財務狀況和未來前景表現出明顯的樂觀態度。特別強調"the cash balance is no longer to fund runway"和"All of our revenue sources come in on day one with positive gross margin",顯示出對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強烈信心。語調中透露出對公司資本配置策略的滿意和對未來增長的期待。
• **Kyle Pilkington(投資者關係副總裁)**:發言簡潔專業,情緒中性偏積極,主要負責會議流程管理和問題引導,口吻禮貌且有序。
分析師提問&高管回答
• # SES AI Corporation 業績會分析師情緒摘要 ## 分析師問答總結 ### 1. 分析師提問:Hyzen合資企業的機會是如何產生的?這是內部項目還是客户付費使用Molecular Universe?這種電解質將應用於什麼類型的電池? **管理層回答:** Hyzen合資企業是應Molecular Universe企業用户的要求而成立的。自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以來,幾乎全球每家主要電池公司和電池材料公司都在試用該平臺。除了SaaS平臺外,多家使用企業版的電池公司要求我們生產並銷售通過Molecular Universe發現的材料和配方。我們控制90%的合資企業股份,通過Hyzen代工生產這些配方。目前正在生產三種應用:改善ESS電池中磷酸鐵鋰的低温性能、手機應用的高壓電解質,以及用於電動汽車的12%硅鋰離子電池。 ### 2. 分析師提問:如何看待Molecular Universe業務在未來一年的貨幣化?是傳統的SaaS訂閲模式還是大型協議的階梯式增長? **管理層回答:** MU是SaaS平臺和材料供應的混合模式。SaaS平臺包括個人版和企業版,許多公司偏好本地部署解決方案。我們按月收取訂閲費,也銷售服務器設備。SaaS平臺預計每月和每季度的席位數都會增長,但來自Molecular Universe發現材料的收入將遠高於SaaS收入。 ### 3. 分析師提問:能否更新Molecular Universe的試用情況?之前提到有約24家公司在試用,現在進展如何? **管理層回答:** 目前企業試用數量接近40家,它們已經完成了MU 2.5和最新版本MU 1.0的試用。許多中大型企業需要本地部署解決方案,這就是我們推出"盒裝Molecular Universe"本地解決方案的原因。 ### 4. 分析師提問:能否詳細説明企業訂閲的三個子層級?客户在尋找什麼? **管理層回答:** 企業一、二、三級在市場數據庫規模、模型深度和訓練知識方面有所不同。企業一級相當於博士生水平(3分鍾內回答問題),企業二級是博士后水平(約5分鍾),企業三級是高級科學家水平(30分鍾以上,但深度和質量更高)。一、二級只提供雲服務,三級及聯合開發層級提供雲端和本地部署組合。 ### 5. 分析師提問:UC Energy的背景、市場和增長潛力如何?對不同收入渠道的未來2-3年增長最看好哪個? **管理層回答:** UC Energy主要服務商業和工業應用的儲能市場。我們在每個ESS電池包中集成了Molecular Universe的預測功能,進行本地數據訓練和安全預測,顯著減少了客户投訴。UC今年預計收入1500-2000萬美元,明年ESS業務至少可以翻倍。無人機業務也將大幅增長,我們在韓國昌原的工廠生產中國以外的軟包電池。總體而言,明年收入應該至少翻倍,甚至可能是今年的三倍。 ## 分析師情緒總體評估 從問答內容來看,分析師對SES AI Corporation表現出**積極謹慎**的態度: - **積極方面:** 分析師對Molecular Universe平臺的商業化路徑、收入多元化策略以及技術應用前景表現出濃厚興趣 - **關注重點:** 重點關注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商業模式的可擴展性以及不同業務線的貨幣化時間表 - **謹慎態度:** 通過詳細詢問具體執行細節和時間節點,體現出對管理層指引的審慎驗證 總體而言,分析師認可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機遇,但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執行能力和收入預測實現的具體證據。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