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跨國企業競相奔赴「進博之約」

2025-11-06 08:42

(來源:中國醫藥報)

轉自:中國醫藥報

□ 本報記者 蔣紅瑜 郭婷 李易真

黃浦江畔,丹桂飄香。11月5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開幕。本屆進博會整體展覽面積超過43萬平方米,規模再創新高。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多達290家,相關新產品、新技術吸引八方來客。

創新葯械競相登場、美粧產品「秀出」新風尚……今年進博會的醫藥、消費領域展區再度匯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跨國企業更是「行程滿滿」:既大秀研發實力,又忙於落筆簽約,用「真金白銀」的加碼投資,與中國市場「雙向奔赴」。

「首發」「首秀」不斷上新

本屆進博會上,輝瑞、賽諾菲、飛利浦等跨國企業帶來多款「首發」「首秀」產品。

「進博會是全球創新成果的‘首發陣地’,能讓我們的前沿療法第一時間與中國醫療機構、行業及患者對接,快速建立市場認知。」輝瑞全球高級副總裁、輝瑞中國區總裁Jean-Christophe Pointeau介紹,輝瑞在本屆進博會上集中展示來自腫瘤、抗感染、偏頭痛等六大領域的創新成果,其中包括中國首秀產品治療急性偏頭痛的CGRP受體拮抗劑鼻噴劑型——扎維吉泮。

作為進博會的「全勤生」,賽諾菲兩款心血管疾病突破性療法阿夫凱泰片及普樂司蘭鈉注射液在進博會上進行「全球首秀」。據瞭解,這兩款產品已經在我國提交了上市註冊申請。賽諾菲大中華區總裁施旺表示,中國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讓賽諾菲更加堅定紮根中國、攜手推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在醫療器械領域,波士頓科學帶來了超80款創新產品,覆蓋心臟、外周血管、腫瘤等領域;瓦里安醫療帶來了全球首發的SmART智能自適應放療解決方案、中國首發的「術」中雙旋調強超精放射外科解決方案與同中心CT-Linac人工智能在線自適應放射治療解決方案等;飛利浦帶來了近50項創新成果,其中AI雲智能導管室(Azurion)是其首款搭載AI雲智能解決方案的導管室新品。

「在進博會,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熱度,更多的是技術落地、合作深化、信心增強的確定性。參加進博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患者需求,與同仁探討場景適配的解決方案。」飛利浦全球執行委員會委員、大中華區總裁劉令如是説。

在進博會的「美麗賽道」上,眾多化粧品企業也競相帶來一系列首發新品,展現其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與創新速度。

愛茉莉太平洋攜旗下七大品牌、近300件展品亮相,其中包括20余款中國首發、百余款中國首秀新品。愛茉莉太平洋中國副總裁許達仁認為,進博會不僅是展示品牌與產品的舞臺,更是精準洞察中國消費者需求、把握美粧行業前沿趨勢的重要渠道,為公司深化本土化戰略提供了關鍵依據。

花王帶來了多款新品。花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竹安將表示,面對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和本土品牌的崛起,花王積極推進「本地化戰略」,推動從產品研發到生產的全鏈路本土化,以更敏捷地響應中國消費者需求。

展品加速變「人氣商品」

今年,很多跨國企業在展臺設立了「進博寶寶」展示專區,講述往屆參展創新產品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的生動故事。不少跨國企業對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深有感觸。

「進博會是全球企業共享中國機遇的重要窗口。在多次參加進博會后,禮來深切感受到其強大的虹吸效應與溢出效應。」禮來集團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德赫蘭介紹,近年來,禮來多款展品在中國市場加速落地,與醫療機構、科研單位等的協作也日益深入。

「依託進博會的政策銜接優勢與市場聚焦勢能,輝瑞的創新產品加速上市,覆蓋研發、生產、服務等的生態合作橋樑也搭建起來了。」Jean-Christophe Pointeau喜悦地説。

據介紹,過去幾年,輝瑞有17款全球創新產品在進博會展出后,通過多方助力快速獲批上市。其中,在2024年進博會上展出的埃納妥單抗注射液、注射用氨曲南阿維巴坦鈉,在展出幾個月后便在我國獲批上市,成為臨牀治療的新選擇。

受益的還有瓦里安醫療。該公司在2024年進博會展出的Ethos人工智能一體化在線自適應放療平臺,已於今年4月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不只是去年,前幾屆進博會上瓦里安醫療首發的創新產品都快速惠及了中國患者,這是進博會平臺效應的生動體現。」瓦里安醫療大中華區總裁錢聖來評價。

美粧企業對進博會溢出效應的「體感」更為強烈。「進博會是花王鏈接中國消費者、拓展合作的重要平臺。例如,有些展品變商品后,電商渠道上的銷售額實現了飛躍式增長。」竹安將舉例説,莉婕泡沫染發劑自2022年在進博會上首次展出,便以染發體驗個性便捷受到關注;藉着進博會東風,莉婕泡沫染發劑於2023年5月正式在中國發售,受到消費者歡迎。

除了展品加速變成商品,進博會也成為書寫「展商變投資商」故事的平臺。

據介紹,承接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波士頓科學中國區的首個生產製造基地——上海臨港工廠於2024年10月建成。目前,該工廠已有4款創新產品型檢樣品順利下線,其臨牀研究報告均已完成,並提交了註冊申請。

擁抱中國大市場

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和持續擴大的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企業提供了戰略機遇和發展空間。因此,跨國企業用不同的方式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賽諾菲加大了在中國生產佈局的投入力度。「從政策創新到產業升級,從科研突破到患者可及,中國市場的活力和潛力始終令人振奮。」施旺興奮地説,賽諾菲投資了10億歐元,在今年10月正式啟動北京胰島素原料藥項目。這是賽諾菲在中國最大規模的生物製劑原料藥生產項目,將進一步提升該公司在中國的胰島素生產能力與供應韌性。

對飛利浦來説,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二大市場,更是戰略高地、製造基石與創新策源地。劉令表示,飛利浦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已在中國設立五大創新研發中心與五大生產基地,形成覆蓋研發、製造、服務的全鏈路本土化能力,實現超過95%的產品在中國研發與製造。例如,蘇州醫療影像基地研發生產的無液氦1.5T磁共振,實現了飛利浦高端磁共振產品線100%國產化,目前該產品全球裝機超2000台。

事實上,通過攜手本土力量,將中國市場更深地融入全球研發與產業鏈佈局,已成為眾多跨國企業的選擇。

「輝瑞致力於將全球研發經驗與本土創新活力相融合,共同推動高質量創新。」Jean-Christophe Pointeau説,輝瑞將藉助進博會的開放生態,通過在北京和上海的開放創新中心,賦能本土生物技術企業,豐富輝瑞的研發管線,推動中國的創新研發走向全球。

禮來持續在華投資,實現了從研發、生產到商業化的全產業鏈佈局。德赫蘭介紹,今年3月,禮來北京創新孵化器正式投入運營。該孵化器致力於助力生物科技企業加速藥物研發,並已迎來本土企業入駐。在今年進博會期間,禮來還將宣佈成立上海創新孵化器並簽約入駐企業,進一步拓展與本土生物醫藥企業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張珺表示,連年參展的波士頓科學也迎來了角色升級,不再滿足於單純引進全球先進技術,而是轉向攜手本土企業,將中國臨牀需求深度嵌入全球研發體系,對前沿創新進行本土化適配,以「全球創新+本土智造」的雙輪驅動模式,讓更多創新成果在中國落地生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