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5 20:35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金子莘
中國公募基金出海進程提速,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搭橋」。
10月27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出席金融街論壇年會時提到,將對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即「QFII制度」)進行優化。業內認為,QFII制度優化落地后,將推動A股國際化持續深化。
事實上,我國公募基金的「國際化」之路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境外子公司以香港市場為「橋頭堡」,逐步拓展至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例如6月底,興證全球基金新加坡子公司獲批,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成為擬任董事長。據時代財經瞭解,還有創金合信基金、朱雀基金等不少公司正排隊申請設立境外子公司。
在境外子公司的設置上,公募基金公司的佈局範圍同樣在擴大,逐步從中國香港拓展到中國澳門、新加坡,甚至紐約等地。截至目前,已有超20家公募基金公司設立境外子公司,還有一批公募機構正排隊申請,加速出海已是大勢所趨。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過去,公募基金實現了「引進來」,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工具,豐富了資產配置品類。而今,公募基金更加積極地走出去,隨着A股市場熱度提升、上市公司數量及質量全面升級,中國資產正日漸受到全球市場矚目,價值也在經歷一輪重估。
2024年6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與景順長城基金外方股東景順集團在愛爾蘭交易所簽署合作意向書,在海外推廣創業板市場。同月,景順集團於愛爾蘭註冊成立跟蹤創業50指數的UCITS ETF, 該ETF在愛爾蘭都柏林交易所、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瑞士證券交易所、意大利證券交易所同步掛牌上市。
這隻ETF產品面向歐洲、中東、非洲、亞太以及拉丁美洲推廣,也是歐洲市場首隻跟蹤深市A股指數的ETF產品,是中國ETF產品國際化的代表案例之一。
公募機構也在為「中國資產國際化」做出新嘗試。對於我國資產的「走出去」,景順長城副總經理陳文宇曾指出,「‘走出去’有兩層理解:一是通過互聯互通,把好的ETF產品、有特色的產品推到其他的市場上,海外投資人能夠通過這些市場買到好的、有特點的指數產品;二是把我們的指數產品直接推廣到海外市場上,尤其是指數。」
提及公募基金佈局海外業務的產品設計,諾安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陳瀛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基金公司海外佈局的產品線主要是全球市場的寬基指數ETF、傳統股票基金、債券基金、不動產基金、主題類基金等以及近年來的互認基金。」
陳瀛進一步提到,公募基金開展國際化業務既順應了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全球大類配置需求,也是基金公司提升綜合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居民財富增長下,對投資多元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配置全球大類資產已在投資者心中生根發芽。投資者對國際化資產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同樣助推了公募基金的「引進來」和「走出去」。
陳瀛認為,中國持續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等政策為公募基金「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了制度基礎與操作空間,包括:放寬外資准入(如取消外資股份比例限制)、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基金互認、QDII、QFII、RQFII額度優化與制度完善。
境外子公司陸續落地
進一步擴大中資機構國際影響力亦至關重要。除基金公司積極佈局境外子公司,大力拓展出海業務之外,監管及相關協會也帶隊前往全球多地宣傳推介,為推動中資機構佈局海外業務「搭台牽線」。
時代財經日前獲悉,易方達基金申請在中國澳門設立公司已獲證監會備案通過。據瞭解,該公司名稱擬為易方達投資基金管理(澳門)股份有限公司,為澳門等地區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及相關服務。
易方達基金向時代財經表示,「這是易方達基金響應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國際化佈局邁出的新的一步。在澳門設立公司,可以充分發揮易方達專業能力和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與葡語地區的交流合作。」
興證全球基金也在出手佈局海外。今年6月27日,證監會覈准興證全球基金以自有資金出資,在新加坡設立興證全球資產管理(新加坡)子公司。
監管層面對於公募基金出海的態度也較為明朗,證監會曾於2023年7月發文, 在「看得清、管得住」的前提下鼓勵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公司依法設立境外子公司。
當時,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在最新一期《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中稱,近年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境外子公司整體發展穩健,在為全球客户提供資產配置服務、提高中資機構國際競爭力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僅如此,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基金業協會」)先后奔赴紐約、法蘭克福、倫敦、迪拜、阿布扎比等地,參加多場中國資管行業推介會,支持中資機構擴展海外業務;並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召開首次中資基金機構國際化建設交流會,推進行業開展國際化建設。
近期,基金業協會還將參加中國資管行業推介會,為世界投資者瞭解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基金行業走向世界搭建平臺。
公募基金產品、制度創新持續
從佈局香港到遍佈全球,公募基金的產品創新一直在持續,且已經取得不錯進展。目前,公募基金出海呈現範圍廣、品種多的特點。公募基金除了佈局傳統的QDII、QFII業務外,互掛基金、比特幣、以太坊ETF等創新產品也在持續推出。
博時國際董事長連少冬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曾表示,「截至2024年末,中資基金公司在港資產管理規模達3.08萬億港元,按年增長15%,管理規模增速連續5年優於市場平均水平。」
她進一步表示,港交所綜合基金平臺最新披露的基金規模排名數據顯示,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會員公司所管理的香港註冊基金在前十大基金中佔據六席。
不僅如此,公募基金行業的境外產品創新一直在持續,產品覆蓋範圍從香港逐步擴展至全球。
2024年博時國際發行博時20年以上美國國債ETF,填補了香港市場超長久期被動產品的空白;此外,其還作為亞洲首批發行商,推出虛擬資產現貨ETF,率先佈局虛擬資產業務條線;2025年上半年,其發行全球首支貨幣市場ETF代幣化份額。
對新興國家和地區的資產,中國公募基金業務也早已有所佈局。2024年8月,易方達基金與葡語國家巴西的伊塔烏資產管理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伊塔烏資管旗下掛鉤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的產品已在巴西證券期貨交易所上市。
頭部基金公司穩步拓展海外市場,不少腰部公募基金公司也在探索自己的「出海」產品體系。
陳瀛也向時代財經介紹,諾安基金目前佈局了黃金、原油、不動產三隻具備國際特色的公募QDII基金。對於諾安基金未來海外佈局的方向及趨勢,陳瀛認為,未來隨着互聯互通的地區和國家不斷增多,產品策略將更加多元化,例如境外衍生品工具將更加豐富,量化投資方向將持續拓展,全球市場與本土市場的融合佈局也將進一步深化。
制度上的創新也一直在持續推進。10月27日,證監會官網發佈《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明確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制度的未來工作計劃,其中提到至少11條QFII制度優化的建議和具體舉措。
上述方案提到,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對主權基金、國際組織、養老金慈善基金等配置型外資准入許可實行綠色通道和簡易流程,便利更多境外投資者來華投資等多條優化措施的持續推動,也將助推中國資產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