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賽力斯港股首日一度重挫10%,百倍認購為何難擋破發?

2025-11-05 18:29

133倍超額認購,卻在上市首日一度破發。賽力斯在港股上市的第一天,看起來有些「出師不利」。

11月5日,賽力斯(09927.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但首日開盤即跌1.98%,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0%。截至收盤,報131.5港元/股,與發行價持平。

與賽力斯類似,高認購、首日破發的現象,在近期的港股新股中並不罕見。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98%的港股新股獲超額認購,但近一年上市的新股,超過20%出現首日破發,超半數在20個交易日后跌破發行價。而打新投資者在「穩賺不賠」的期待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

業內人士認為,認購倍數高只是説明目前市場資金充裕,存在投機情緒,但不一定代表了真實價值。

賽力斯盤中一度破發

在深圳工作的李明(化名)是眾多賽力斯新股投資者之一。與許多被篩選出局的申購者不同,他是少數中籤的「幸運兒」。上市當天,他掐着表等待開盤,期待上漲,但市場的表現卻與預料中不同。

11月5日,該股開盤就跌破發行價,跌幅一度擴大到10.27%,最低跌至118港元,此后經過激烈博弈,最終報收131.5港元,與發行價持平。這股冷意也迅速傳導至該公司A股身上,全天下跌達5.56%。

公開披露顯示,在公開發售階段,賽力斯獲得了133倍的超額認購,吸引了超過1700億港元的融資,市場普遍視其為「穩賺不賠」的機會。

從作為關鍵參考指標的公司三季度財報來看,賽力斯的基本面較為客觀。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5.34億元,同比增長3.67%;淨利潤同比激增31.56%,達到53.12億元。

對於為何認購熱度與市場表現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分析,一方面,近期港股市場整體波動較大,賺錢效應減弱,導致資金觀點出現分歧,投資情緒趨於謹慎。另一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在於賽力斯自身的商業模式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公司的營收結構過於單一,對單一品牌的依賴度持續攀升。財報顯示,從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問界系列在其總收入中的佔比,已從約六成迅猛增長至九成以上。

打新並非穩賺不賠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持續火熱。根據Wind統計,前三季度,共有68只新股在港上市,合計募集資金達1824.5億港元。市場打新情緒高漲,98%的新股獲得超額認購,其中86%的新股超額認購倍數超過20倍,較去年同期翻倍。更有15只新股認購倍數突破千倍,佔比接近23%。

其中,大行科工的公開發售有效認購倍數達到7558.4倍,布魯可、銀諾醫藥-B緊隨其后,分別錄得5999.96倍、5341.66倍的超高認購倍數;中慧生物、維立志博、藥捷安康、勁方醫藥等新股,公開發售有效認購倍數均突破千倍,

然而,在認購熱潮背后,部分熱門新股卻未能避免上市破發的局面。此前,三花智控海天味業在上市首日,便雙雙遭遇破發。

6月23日,三花智控在港股掛牌首日,盤中一度大跌7%,儘管收盤跌幅收窄至0.13%,但仍未擺脫破發局面。而該股此前在港股的認購倍數高達748倍。更早前的6月19日,海天味業上市首日也一度破發,最終僅微漲0.55%收盤,其公開發售也曾獲得918.15倍超額認購。

許多投資者在熱情參與搶籌后,卻面臨股價破發帶來的虧損。李明向記者透露,他中籤2手賽力斯,疊加融資槓桿成本后,目前虧損已超過500元。事實上,即便在今年港股IPO市場整體火熱的背景下,投資者打新虧損的情況仍不罕見。

Choice數據顯示,港股近一年(2024年11月5日至2025年11月5日)上市的98只新股中,共有21只首日下跌,佔比超過20%。其中不乏古茗、三花智控、海天味業等內地知名企業。破發幅度較大的包括海螺材料科技,首日大跌47.67%;九源基因和派格生物醫藥-B首日分別下跌38.41%和25.9%。

若將觀察時間拉長,破發現象更為普遍。在上述98只新股中,截至上市后第20個交易日,共有52只股價低於發行價,佔比超過五成。找鋼集團-W、草姬集團、多點數智、金葉國際集團等跌幅居前。

儘管當前破發案例頻現,港股IPO的破發率實際上已處於歷史低位。

Choice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在港股IPO上市的68只新股中,共有48家首日收漲,4家收平,16家收跌,上市首日破發率為24%,為2017年以來新低。下半年,港交所新股的首日破發數量明顯減少,7月至9月上市的24家新股中,僅3家破發。

投資者虧損加劇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於「槓桿打新」。部分投資者為博取更高中籤率,通過融資放大申購規模,然而無論中籤與否,都需承擔利息與手續費。

深圳一名投資者説,此前動用融資申購250手(約125萬股)蜜雪冰城,最終未能獲配。不僅未獲得相應收益,還損失了融資利息和手續費。「加起來等於虧了500杯檸檬水吧。」

為何出現高認購、上市破發的情形?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認購倍數高只是説明目前市場資金充裕,存在投機情緒,但這並不能與公司的內在真實價值畫上等號。此外,在投資者結構層面,港股市場匯集全球資金,不同投資理念之間存在顯著分歧。部分投資者可能在上市后選擇獲利了結或缺乏接盤意願,便可能導致股價迅速跌破發行價。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