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開盤:恆生指數跌0.97%,恆生科技指數跌1.75%

2025-11-05 09:25

華盛資訊11月5日訊,港股三大指數普跌,恆生指數跌0.97%,國企指數跌1.07%,恆生科技指數跌1.75%。

恆指成分股中,中國電信漲0.71%,萬洲國際漲0.64%,中國聯通漲0.53%;恆基地產跌100.00%,東方海外國際跌100.00%,長江基建集團跌100.00%。

科指成分股中,美的集團跌0.00%,同程旅行跌0.76%,ASM 太平洋跌0.80%;商湯-W跌3.54%,金蝶國際跌3.51%,比亞迪電子跌3.35%。

板塊方面

保險下跌,中國平安跌0.18%,友邦保險跌1.51%,中國人壽跌1.86%。

汽車漲跌不一,福耀玻璃平開,比亞迪股份跌1.65%,吉利汽車跌1.77%,賽力斯跌1.98%,零跑汽車跌2.02%。

軟件服務集體走低,網易-S跌1.20%,騰訊控股跌1.27%,京東集團-SW跌1.30%,美團-W跌1.30%,阿里巴巴-W跌1.51%。

大行最新觀點

交銀國際:10月新能源車銷量延續高景氣 年底衝量行情可期

交銀國際表示,10月新能源汽車銷售延續增長態勢,蔚來、小鵬、零跑等多家車企創月度銷量新高,11家車企合併銷量同比及環比分別增長約3.4%和9.8%。受益於以舊換新補貼政策、2026年購置税調整預期及各車企促銷活動,新能源汽車維持高景氣表現。該機構預計2026年新能源購置税減免政策將從"全免"調整為"減半",將驅動消費者年底前集中購車,疊加車企年末衝量因素,2025年末新能源車銷量仍將維持高景氣,但預警2026年1季度車市或回到季節性淡季。建議關注小鵬汽車(9868)、吉利汽車(00175)及賽力斯等優質標的。

中信證券:冬儲需求提前釋放帶動煤價表現超預期 第四季度煤價環比漲幅或超過15%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煤炭板塊三季度業績環比改善,樣本公司淨利潤環比增長約22%,其中動力煤、無煙煤公司表現突出,但焦煤公司仍承壓。四季度以來冬儲需求提前釋放推動煤價超預期上漲,預計隨着旺季深入可能出現階段性供給緊張,四季度煤價環比漲幅或超15%。該機構認為當前板塊政策、煤價及業績預期均在改善,四季度行情具備持續性。

中信證券:銅價有望在短期和中長期維度均受益於供需改善

中信證券指出,受存量項目擾動和增量項目瓶頸影響,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主要銅礦企業產量同比下降近5%,第四季度收縮趨勢有望延續。該機構預計,短期內國內精煉銅供給端將受原料短缺影響而環比下滑,庫存消費天數將降至近五年均值以下,在全球經濟預期向上但經貿風險增加的背景下,低庫存狀況或加劇銅價向上彈性,預計第四季度LME銅價運行區間為10000-12000美元/噸。中長期來看,國內電網投資增長和全球AI發展將推動銅需求穩健增長,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精煉銅將分別短缺21萬噸和30萬噸,LME銅價中樞有望從今年的9700美元/噸上移至11000美元/噸。

中信證券:AI需求+政策支持雙輪驅動,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產業拐點已至

中信證券指出,特朗普簽署推動美國核電產業發展行政命令后,美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產業監管持續松綁。在AI驅動的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及政策支持雙重推動下,核電持續保持溢價,產業技術趨於成熟,預計2027-2028年實現商業化運營。該機構預測未來20年美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產業總投入規模將接近萬億美元,其中建設市場年投入將超300億美元,2048年燃料市場規模達183億美元,上游燃料原材料供給和中游設備製造環節將率先受益。

華泰證券:未來1-2年AI相關投資預計維持高強度 對增長、通脹帶來支撐 對就業市場帶來局部衝擊

華泰證券認為,未來1-2年AI相關投資將維持高強度,科技巨頭持續加碼資本開支,地緣政治與數據主權驅動全球AI投資增長,預計2026年AI投資仍保持偏高增速並推升美國總需求和通脹。該機構指出,AI相關板塊樂觀情緒有基本面支撐,2026年在寬松政策環境下相關行業市值可能進一步上升,但需警惕美股特別是AI企業估值水平較高、市場集中度達歷史極值,存在脆弱性和波動性上升風險,需關注聯儲意外緊縮、AI商業化前景不及預期等潛在調整因素。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 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 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 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 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 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 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 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