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綠金新聞|國有六大行三季報透視:普惠、綠色、科創三大領域信貸增量顯著

2025-11-04 22:35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諮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 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來源: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近日,上市銀行陸續發佈三季度業績報告。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郵儲銀行經營效益總體穩健,持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場普遍關注,今年前三季度國有六大行信貸主要投向了哪些領域。

《金融時報》記者通過梳理三季報數據發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成為今年以來信貸投放的總體特點。分領域來看,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是信貸支持的三大重點領域,在今年前三季度迎來更多信貸資金支持。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消費類貸款出現明顯增長。

專家分析認為,三季度國有六大行信貸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是政策引導、市場需求與銀行戰略轉型三方協同作用的結果。

三大領域信貸增量顯著

建設銀行精準滴灌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積極推動科技金融全方位佈局,持續提升產品服務質效;支持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助力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積極支持養老產業,‘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貸款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在建行第三季度業績説明會上,該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

建行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5.89萬億元,較年初同口徑增長18.38%。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8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976.90億元;貸款客户370萬戶,較上年末增加34.55萬戶。

農業銀行三季報顯示,該行普惠貸款余額4.33萬億元,新增7311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有貸客户數523萬戶,新增65萬戶。綠色貸款余額達5.8萬億元。

此外,科技金融成為國有六大行信貸佈局的戰略重點。根據三季報數據,截至9月末,中國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約4.7萬億元,授信户數超16萬戶。農業銀行科技貸款余額超4.7萬億元。交通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突破1.5萬億元,獲貸企業數超6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國有六大行持續豐富科技領域金融服務供給,綜合運用股、債、保、租等方式支持科技創新。農業銀行穩步推進AIC試點基金設立和項目落地,已在杭州、蘇州等城市設立14只試點基金,完成項目投放19個。中國銀行紮實推進AIC股權投資試點業務,在多個試點城市設立了16只股權投資基金,合計認繳規模117.6億元,並在商業航天、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關鍵領域落地一批股權投資項目。

「政策端持續加大對科創、普惠、綠色三大領域的支持力度,使其成為信貸增長的核心。此外,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綠色轉型等需求的持續釋放也為這些領域的信貸投放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消費類貸款出現明顯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多家銀行在三季報中披露了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相關舉措和成效。具體來看,一方面,多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較年初實現明顯增長;另一方面,借記卡支付交易額和信用卡消費額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工商銀行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前三季度,該行借記卡消費交易額達13.8萬億元,信用卡消費額達1.4萬億元。該行積極支持提振消費,持續開展「工享愛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強對消費者和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該行創新推出「工銀卡碼通」支付產品,更好滿足外籍來華人員的支付需求。

中國銀行則積極落實落細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及時開展對客宣傳觸達,推動具體舉措加速落地,持續深耕消費場景,支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截至9月末,中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26.11%,借記卡快捷支付交易額突破6萬億元。

「建設銀行高度重視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工作,隨着政策宣傳覆蓋面擴大,客户服務能力提高,客户申請積極性逐步提升。」據生柳榮介紹,截至9月末,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6458億元,較年初新增1177億元,同比多增298億元。

在促消費方面,郵儲銀行出臺助力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第一時間組織個人消費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落地實施,三季度非房消費貸款實現環比增長,9月貼息領域經營貸款投放金額同比增長超10%。

「綜合來看,金融工具能有效拉動消費,穩定內需基本盤,同時推動消費結構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能,而銀行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橋樑作用,通過信貸創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高政揚表示,金融支持消費不僅能促進商品和服務流通,還能反向拉動生產端投資,形成消費、生產的正向循環。

數字化賦能信貸業務提質增效

展望全年信貸投放,專家預計,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領域仍將保持相對較高的信貸投放比例,從而形成金融對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持續支撐。

「今年以來,銀行業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消費與普惠雙輪驅動,表現出‘對公穩增長、消費促內需、普惠強基礎’的特徵。接下來,預計國有六大行將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政策要求,主動優化貸款投放方向,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專家預計,后續國有六大行信貸仍可能保持較快增長,以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同時,在貸款結構上,結合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積極引導以及市場需求變化,貸款資金將更多投向綠色低碳、智慧養老、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領域。爲了更好服務居民消費,支持擴大內需,深化消費金融場景,銀行將深度嵌入家電、汽車、文旅等消費場景。

高政揚表示,未來,信貸業務的數字化與場景化將實現深度融合,依託大數據風控、AI模型優化信貸定價,推動信貸服務向全渠道場景延伸,加速自身數字化轉型,而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提升信貸審批效率和精準度,推動個性化服務發展,同時智能風控水平的持續提升將進一步降低信貸風險,為信貸業務的穩健發展提供保障。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箇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託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隻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夥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徵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