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4 19:31
雷遞網 雷建平 11月4日
這幾年,企業家做直播、做科普的不少見,搜狐創始人、CEO張朝陽則獨闢蹊徑:以物理專業知識密度、思想深度和嚴謹數學思維為核心競爭力,打造出知識直播IP《張朝陽的物理課》。
11月2日,《張朝陽的物理課》迎來四周年特別直播,張朝陽以「以矢量微積分的精神表達微分幾何」為主題,在搜狐視頻直播間通過滿屏手寫公式,帶領觀眾在數學符號與物理圖景的交織中,揭開時空彎曲的底層密碼。
自2021年11月5日首播以來,《張朝陽的物理課》已播出265期課程,累計在線時長超過26322.82分鍾,並開設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專場5期。課程內容涵蓋量子力學,相對論,天體物理,流體力學,電動力學,數理方法,經典力學,熱力學等多個物理領域知識。《張朝陽的物理課》還出版了三本同名科普著作,均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回看《張朝陽的物理課》的誕生,張朝陽在直播中透露,四年前出於興趣與好奇,他計算了馬斯克飛船與中國空間站每日繞地球飛行的圈數。恰逢搜狐視頻正發力打造知識直播平臺,他由此萌生開設物理直播課的想法。「這樣一講就一發不可收拾,我學到很多東西,理論物理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他強調,人生任何階段都可以學習,不應被動接受知識,要主動學習。
張朝陽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是美國麻省理工物理系博士生,這些年,不少曾經活躍的企業家已沉默,張朝陽始終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風雲人物。
作為一個功成名就的商業領袖,張朝陽正利用自身所學的物理學背景及其影響力,結合當下社會的熱點現象,把高深的物理理論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結合起來,加速基礎科學在中國的普及。
張朝陽認為,科研在滿足人類好奇心的同時,也在為人類進步做貢獻。基礎科學研究應是出於對自然界產生的本能好奇。物理學的核心價值在於推動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研究者不應過分着眼於短期商業應用,更不能以功利性牟利為導向。
理解量子力學就理解了世界 相比宇宙人類微不足道
對於普通人來説,量子力學實在是陌生,但在《張朝陽的物理課》中,量子力學卻隨處可見。
張朝陽説,量子力學早已滲透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走進辦公室,空調中的工質通過氫鍵的反覆斷裂和重建調節温度;電腦處理器內上億個晶體管和顯示屏中的LED燈板,都是量子力學能帶理論的直接產物。甚至人們每一句話的傳播速度,都受到了量子力學能量分立的影響;而每個思維的跳躍,都伴隨着成千上萬的鈣離子通過複雜的生化反應進入神經元。
張朝陽給出一些生活實用小建議。他建議晚上及時清洗衣物並保持開窗通風,以避免油點和污漬通過擴散效應滲入衣物中,留下難以去除的痕跡。保持開窗通風則能降低室內氡氣的濃度,這種放射性氣體長期積聚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特別是,氡氣在量子隧穿效應的幫助下輻射出α粒子,進入人體內將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在更廣闊的宇宙背景下,張朝陽提到,量子力學正在幫助人類破解宇宙的奧祕。通過光譜分析,科學家可以識別不同星體的元素,甚至通過譜線的紅移計算星體的遠離速度。從而揭示了宇宙正在膨脹。量子力學帶來的定量方法,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關鍵工具。
「宇宙之大,地球只是一個小點,而地球上的芸芸眾生是宇宙小點里更小的點。」張朝陽説,
正是量子力學,讓世界萬物以特定的結構和規律存在,塑造了這個世界周圍的一切,從水、空氣,到人類自己。沒有量子力學,世界將是無序的灰燼。
Cosplay奧本海默:解析電影中原子彈爆炸原理
《張朝陽的物理課》並非是枯燥無味的,往往還生動有趣。2023年9月,由諾蘭執導的電影《奧本海默》熱映,同期,張朝陽一身復古西裝,頭戴禮帽、手拿雪茄,完美復現了電影中奧本海默講課的場景。張朝陽還説,「Feel like in the movies, right?」
網友們直呼「奧本海默*朝陽本默」,還表示,這不僅是「張老師」致敬奧本海默的專場,更是為大家觀影《奧本海默》劃重點的精彩演講。
課上,張朝陽利用「玻恩-奧本海默近似」處理氫分子離子,再利用變分法求解其波函數,説明分子鍵的物理本質是電子帶來的吸引勢,硬核解讀了奧本海默早期對量子力學的貢獻。
張朝陽表示,「玻恩-奧本海默近似是一個基本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整個量子化學都是基於這個計算方法,非常精確,非常重要。」據悉,「玻恩-奧本海默近似」由奧本海默和導師玻恩合著的論文提出,至今被視為利用量子力學認識分子行為的重大突破,構成了現代量子化學的基石。
電影里最為震撼人心的畫面,莫過於世界首顆原子彈被引爆的瞬間。
對此,現場學生提問原子彈與氫彈物理原理有什麼區別?張朝陽解釋道,「一個是裂變,一個是聚變,但都是愛因斯坦E=mc2的應用。」那麼電壓不穩定對原子彈發射有什麼影響?他指出,「電壓不穩定,那幾個引爆的點就不同時了,或者電流分配不夠穩定,都有可能引起毫秒級的差別。」
談經典物理:從牛頓力學到流體力學的認知轉變
經典物理是人類理性認識自然的第一次系統性突破與技術革命的基石。2025年7月,張朝陽與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湯大衞(David Tong)展開了一場物理對話。兩人對話從經典物理切入,湯大衞教授提到,他在劍橋的辦公室就能夠看到牛頓當年工作的辦公室,「而牛頓的家門口,那棵400年的蘋果樹還在結果」。
流體力學揭示了飛機起飛的奧祕,這已是當今的常識。然而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成功前,「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曾讓我們誤以為飛機不能飛。」湯大衞教授解釋,忽略方程中的粘性項后,理論上飛機既無升力也無阻力,完全無法解釋萊特兄弟的成功。直到1905年,普朗特終於發現關鍵。那個看似微小的粘性項其實並不可忽略,它會導致機翼附近存在微小的邊界層,其內湍流和梯度效應的疊加讓升力成為可能。
「很多人認為飛機升力來自機翼形狀,其實粘性項纔是核心。」張朝陽這一總結令湯大衞教授深表認同,湯大衞教授説,這是流體力學的迷人之處。他進一步提出,除了流水和空氣,「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運動居然也能用流體力學來描述,這方程簡直是宇宙的通用語言。」
科學教育必須注入嚴謹的數學思維
在《張朝陽的物理課》中,張朝陽多次呼籲基礎科學研究需自由,非功利氛圍。他認為,在科學領域里的很多發現都是不經意間的,偶爾發現的一個小的突破可能就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基礎科學的研究,包括一些應用的研究,要不經意地隨機地有很多方向,「你不能計劃有一個攻關項目,一定要把它攻克拿下來,而是要多個小組,跟着興趣去探討、碰撞、思考、嘗試,最后可能就會出現突破。」
張朝陽也多次提到了推廣基礎科學推廣的意義,張朝陽認為,「科普不必迴避公式和深度。」 張朝陽主張科學的本質是數學與計算的結合,而非 「薛定諤的貓」 式的玄學解讀,科學教育必須注入嚴謹的數學思維。
據悉,經過持續4年的積累,以「知識爆品的打造邏輯」為核心,《張朝陽的物理課》已成為搜狐視頻「知識直播」的重要IP。這一IP提升了搜狐視頻平臺調性、沉澱高價值用户、繁榮播主生態,鞏固搜狐在知識直播領域的行業地位,最終呈現一個「爆品驅動平臺戰略」的完整商業範例。
《張朝陽的物理課》IP的持續打造,也讓張朝陽完成一次從商業領袖到物理老師的身份融合與昇華,並以此成為一種流量時代的個人樣本。實際上,張朝陽近年來不僅一直直播《張朝陽的物理課》,張朝陽每周四堂英語課也已直播9年。張朝陽還持續堅持跑步、健身等活動,可以説,張朝陽是中國企業家中極少活得如此清醒的人。
——————————————
雷遞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