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產業鏈精煉:AI電力投資的核心機會與佈局邏輯

2025-11-04 19:48

誰能想到,當大家還在盯着AI芯片卷參數時,真正卡脖子的居然是——電!

就像頂級跑車沒油跑不動,AI再牛的算力,沒有電力撐場也只能趴窩。微軟CEO納德拉直言:缺電導致大量GPU閒置,相當於買了頂配電腦卻沒插座,美銀更直接點破:沒有電力,就沒有AI」

如今的算力體系早已不是芯片獨大,而是算力(芯片+存力+連接力)×電力的乘法遊戲,電力直接從輔助角色逆襲成核心瓶頸關鍵數據很實在:2030年中國AI總資本支出將達2-2.5萬億元,其中電力、冷卻等IT基礎設施就佔8000億元;到2035年,全球數據中心耗電量可能佔到全球總用電量的4%,較2025年直接翻倍。

這波增長可不是空穴來風:單機櫃功率從15kW飆升到50kW+(堪比從電扇升級到中央空調),超算中心從百兆瓦級衝向吉瓦級,再加上液冷普及讓散熱功耗佔比從10%漲到25%,電力需求直接爆炸式增長而我國坐擁三大優勢:電力產能足、電價比海外低30-60%、電網網絡完善,正好契合我們5月份美國算力中國電力的核心預判。


01短期機會(1-3年):AIDC電源與電氣設備的確定性紅利


AI數據中心(AIDC)就像AI超級豪宅,而電源和電氣設備就是水電煤配套,是最先兑現需求的香餑餑。畢竟豪宅蓋好,沒電源、沒配電,再牛的AI也只能喝西北風

(一)AIDCAI專屬充電寶,需求直接翻倍

傳統服務器用2800W電源就夠了,現在AI服務器直接升級到41800W高功率電源,相當於以前手機充電用5W頭,現在直接上120W快充。

更關鍵的是,電源轉換效率每差1%,吉瓦級數據中心一年電費就要多花數千萬元,所以鈦金級效率電源成了剛需中的剛需

這賽道的玩家已經開始收割:歐陸通推出3200W電源,麥格米特的5500W模塊化電源供不應求;上游的高頻低阻電解電容、IGBT(電源能量轉換核心)也跟着喝湯,2025年國內IGBT市場規模將破600億元,數據中心需求佔比還在持續飆升。

連巨頭都急着下場:日立砸2億美元和OpenAI合作AI專用電源,微軟直接把電源機架獨立出來,用上12kW高功率模塊,需求落地明確到肉眼可見

(二)電氣設備:電網升級的必選項,不換不行

電源搞定了,配電、製冷、備用系統也得跟上,不然AI豪宅就要停水停電。這波機會集中在三類設備:

1.變壓器:佔數據中心供配電投資的15%,以前是10kV電壓等級,現在直接升級到110kV(得建專用變電站),類型也從油浸式改成乾式(適配液冷)。金盤科技、明陽電氣的乾式變壓器效率比國標還高0.5個百分點,海外訂單一年漲30%+,妥妥的技術換市場

2.製冷設備AI服務器發熱量是傳統機型的6-8倍,風冷直接罷工,浸沒式液冷成了救命稻草(熱傳導效率是風冷的20-50倍,還能省30%電)。英維克、申菱環境能提供全流程液冷服務,德邦科技的熱界面材料打破海外壟斷,再也不用看別人臉色;

3.備用電源AIDC斷電一秒,損失可能就達數百萬,大缸徑柴油發電機成了應急神器(啟動快、噪音小)。濰柴動力、玉柴機器躺着受益,2024-2027年細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28%,國產替代空間大到讓人眼紅


02中期機會(3-5年):固態變壓器(SST)的千億賽道


如果説短期的電氣設備是「過渡款」,那固態變壓器(SST)就是AIDC供電的「終極答案」。

傳統變壓器效率95%,SST直接衝到98%+,體積還縮小50%,能智能調控電力,完美適配高耗電的數據中心,簡直是為AI量身定做。

這賽道的節奏已經很清晰:2026年主流廠商密集推樣機,2028年批量應用,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就達千億級。中金測算,2027年國內SST市場空間192億元,等滲透率衝到50%,直接超1200億元,妥妥的「十年十倍」潛力股。

核心機會集中在三個環節:

高頻變壓器(佔SST成本20%:中國西電已經在貴安數據中心落地2.4MW產品,2025年新增訂單預期超20億元;金盤科技更狠,直接切入亞馬遜、微軟供應鏈,在墨西哥建工廠貼近北美市場,搶單快人一步;

功率器件:得用碳化硅(SiC)、氮化鎵(GaN)這些寬禁帶半導體,隨着SST放量,需求會直接爆發式增長

軟磁材料:納米晶、非晶材料損耗低,是磁芯的首選,這賽道現在被嚴重低估,后續有望補漲翻倍

連巨頭都在背書:英偉達把SST寫入800V直流供電白皮書,施耐德預測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SST裝機量達30GW,這波趨勢想擋都擋不住。


03長期機會(5-10年):釷基熔鹽堆與核聚變的萬億想象


短期靠設備、中期靠材料,長期就得靠能源革命AI算力越漲,對穩定清潔電力的需求越迫切,而釷基熔鹽堆和核聚變,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王炸組合

(一)釷基熔鹽堆:第四代核電的王牌選手

202511月,我國建成全球唯一運行並實現釷燃料入堆的2兆瓦釷基熔鹽實驗堆,技術直接領先全球。

這玩意兒的優勢簡直逆天:儲量足(釷儲量是鈾的7倍,不用依賴進口,夠人類用2萬年)、超安全(熔鹽泄漏會自動凝固,沒有爆炸風險)、零排放(完美契合雙碳政策)。

現在它已經被列入十五五能源科技重點攻關,2030年前就要推廣商用堆,單座百萬千瓦級投資超500億元,全產業鏈市場規模直接衝到萬億級。

佈局方向也很明確:釷資源開採、熔鹽製備、核級石墨/熱交換器(堆體核心設備),提前埋伏就是躺賺未來

(二)核聚變:能源革命的終極答案

雖然還處在早期,但突破速度快到嚇人:美國能源部實現了核聚變淨能量增益(產出大於輸入),國內新奧集團建成全球首臺可重複運行的聚變裝置。

美銀預測2040年后商業化,一旦成功,將徹底打破AI算力天花板——電力再也不是問題,AI想怎麼算就怎麼算。

這賽道就像20年前的互聯網,現在佈局就是賭未來。投資邏輯很簡單:重點跟蹤技術突破與政策落地,押對方向就能享受長期成長紅利,畢竟能源革命的紅利,從來都是十年磨一劍,一劍定乾坤


04佈局策略與風險提示


(一)分階段佈局,精準拿捏每個窗口期

短期(1-3年):抓「設備兑現」,優先選AIDC電源(歐陸通、麥格米特)、電氣設備(金盤科技),業績和AIDC建設進度強掛鉤,確定性高;

•中期(3-5年):盯「材料彈性」,佈局SST(四方股份、中國西電)、碳化硅(天岳先進),海外市場單瓦價值量是國內的3-5倍,優先選有出口能力的企業;

•長期(5-10年):賭「能源革命」,關注釷基熔鹽堆(中核技術、中國核建)、核聚變(新奧股份),適合耐得住寂寞的長線投資者。

(二)踩坑提醒:這4個風險要警惕

1.技術路線風險SST可能出現更優替代方案,押注單一技術要謹慎;

2.商業化風險:釷基熔鹽堆、核聚變進度可能不及預期,不能all in

3.政策風險:落地節奏慢於市場預期,可能導致估值回調;

4.市場波動風險:宏觀經濟、行業競爭可能引發短期波動,要做好倉位管理。

AI浪潮本質是「算力賦能+電力重構」革命,正如我們早在5月份中旬就前瞻性點出「美國算力中國電力」,並且幫助會員朋友很好地把握住核聚變這波大行情。

類比2010年新能源汽車,AI電力的短中長期賽道方向明確。后續我們還會跟蹤三大關鍵點:SST樣機落地、釷基熔鹽堆示範堆建設、頭部AIDC電源招標,為大家把握高確定性機會,會員圈子有新消息會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

市場瞬息萬變,宏觀擾動、政策催化、產業進展等都需要持續跟蹤,若想第一時間抓信號識別風險,瞭解更多投資機會,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更專業更及時的投資策略: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