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4 16:32
11月1日,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落幕,泰州隊以4:3擊敗南通隊奪冠。
「蘇超」橫空出世,火爆「出圈」,已經躍升爲年度現象級體育賽事IP。
「蘇超」的最大價值,是打開了促消費的新思路。
擴大內需,消費居首。
關鍵是,如何促消費?
這是個大命題。
既要讓國民「有錢花」(消費能力),又要「敢花錢」(消費意願),還要「想花錢」(消費供給),最好能「方便花」(消費環境)。
可見,促消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形成「收入增長—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就業增加」的良性循環,才能讓消費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與「壓艙石」。
「蘇超」的創新之舉,主要在「想花錢」這一環節。
既然是新思路,那麼,此前的舊思路是什麼?
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是「國補/以舊換新」與「假日經濟」。
家電以舊換新
「國補」(國家財政補貼)與「以舊換新」的底層邏輯類似,都是通過財政直接補貼,降低特定商品(如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的購買成本,刺激居民的剛性或改善型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
其中,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達412萬份;4986.3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7761.8萬台;5352.9萬名消費者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5662.9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650萬輛;家裝廚衞「煥新」5762.6萬單。
「假日經濟」,則是利用五一、國慶黃金周等集中休假制度,創造集中的消費時間窗口,激發休閒、旅遊、購物等消費慾望。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全國國內出遊人數達到了8.88億人次,較去年增加了1.23億人次,出遊總花費更是達到了8090.0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
國慶假期文旅消費TOP10目的地城市 圖片來源:美團旅行
這兩大措施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非常顯著,但也存在侷限性。
「國補/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長期實施后,對新增需求的刺激效果會減弱。
「假日經濟」消費高度集中於短暫假期,易導致交通擁堵、體驗下降、價格飆升等問題。
最關鍵的是,都存在天花板。
前者受限於財政預算,不可持續,退出后效應易衰減。
后者受時間安排制約,缺乏常態性,易陷入「節后疲軟」。
要想進一步促消費,就需要新思路。
「蘇超」提供的新思路,新在什麼地方?
「蘇超」是新事物,資金上不佔用財政預算,時間上與節假日錯峰,創造了一個新場景,帶來了新增量。
與「國補/以舊換新」的 「政策讓利驅動」、「假日經濟」的 「時間窗口驅動」 相比,「蘇超」驅動的是「熱愛足球」的人。
球迷對足球的熱愛是一種交織着情感寄託、社羣認同、精神共鳴與文化聯結的複雜情感共同體,這是一種更高層級、更內化的消費動機。
「蘇超」刺激的消費形態更多、更廣。
經濟學研究發現,出行就有極強的「乘數效應」。
通俗説,消費者花1元出行后,可能帶來2-3元的其他消費。
「蘇超」決賽現場觀眾人數達到了62329人
「蘇超」的一張球票,吸引市民走出家門,撬動了出行、旅遊、餐飲、住宿等多個領域的消費。
圍繞「蘇超」,足球培訓、裝備購買、場地租賃等消費也在持續增長。
「蘇超」的持續性更強。
國補有周期,節假日有盡頭,蘇超的比賽時間更長。
本屆「蘇超」從5月10日開幕至今,已走過近6個月的賽程。
「蘇超」創造一種常態化、可持續的消費節奏,持續為城市商業體(尤其是球場周邊)注入穩定客流,形成「周末經濟」新支柱。
總結來説,「蘇超」構建的是一個高頻次、高粘性、強歸屬感的消費場景。
說了這麼多理論知識,我們來看看蘇超的實戰成績單。
9月27日常規賽最后一輪,南京隊坐鎮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對陣宿遷隊。
當晚,61106名球迷湧入體育場觀賽,這是南京隊主場三個月內第四次創造「蘇超」現場觀賽人數紀錄。
支付平臺監測數據顯示,9月27日,全市重點商圈和商業街區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單位實現交易金額8.2億元、環比前一周增長4.4%,商場超市類、住宿餐飲類監測樣本企業客流量環比分別增長11.7%、6.6%。
南京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第二現場」
當晚,南京設置近80個「第二現場」點位,其中——
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當日街區消費較日常周末增長約16%。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同步舉辦高新視聽博覽會、對口幫扶展等特色展會及跟着漢字遊玄武主題活動,全場客流超萬人。
金陵STYLE同步開展「第二現場」與供銷大集市集,精心設計客流動線,觀賽區與160余個展位、街區餐飲形成聯動,帶動客流達兩萬余人,較前一周增長25%。
9月27日當日的消費數據,是與前一周(沒有蘇超比賽)相比較而言的。
蘇超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可謂立竿見影。
此外,與傳統職業聯賽不同,蘇超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使賽事成為江蘇地方文化「活名片」。
從場館佈置到吉祥物設計,再到「內卷」的城市文化展示,「蘇超」放大和強化了「十三太保」的文化辨識度和特色性,讓素來低調務實的江蘇城市集體亮相。
這種傳播模式不僅提升了賽事影響力,更使城市品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與認同。
數據顯示,截至常規賽階段13輪78場比賽,現場觀眾總人數超211.8萬,場均約2.71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17.34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電總檯等央級主要媒體持續關注報道,抖音、微信視頻號、新浪微博、快手等平臺話題播放量超667.7億次。
聚光燈下,「十三太保」個個都是主角。
「蘇超」早已超越一場球賽的範疇,正成為城市形象展示與資源鏈接的「超級接口」。
「蘇超」成為南京的營商環境、產業生態的「加分項」,吸引着更多項目紛至沓來。
南京某開發園區的招商工作人員就跟正解局聊到,現在外出對接企業,和負責人剛落座,還沒聊業務細節時,只要一提「蘇超」,氣氛很快就熱了。
順着這個輕松的話題,再自然過渡到南京的人才吸引力、產業配套活力,甚至具體的園區政策,反而比一上來就談合作更容易拉近距離,不少次都從「聊球賽」慢慢推進到了「談項目合作意向」。
「蘇超」,成了招商中特別實用的「破冰神器」。
緊跟「蘇超」熱度,南京市投資促進局以賽事為契機,推出招商引資主題短視頻,以「投資南京就是投資未來」為視覺主線,並邀請在寧外企高管、國際投資人、創新企業代表共同觀賽,打造「體育+招商」新場景,引發廣泛關注。
8月17日晚,「蘇超」南京主場對陣鹽城的比賽在南京奧體中心上演,「投資南京就是投資未來」的橫幅下,藍色旗幟與應援服匯成一片熱烈海洋
正解局注意到,在9月23日舉辦的南京金洽會上,59個項目集中籤約落户南京,計劃投資總額891.87億元。其中,重點產業項目51個,計劃投資802.21億元;基金類項目8個,基金規模89.66億元。
「蘇超」為城市品牌宣傳創造的價值,廣泛而深遠。
特別需要説明的是,「蘇超」的創新,並非否定「國補/以舊換新」與「假日經濟」的價值,而是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更為重要的是,「蘇超」模式,具有長效性與可複製性。
江蘇已經明確,「蘇超」要辦下去,而且要越辦越好。
「蘇超」的火爆出圈,為其他省份提供了模板與範例,在全國引發「超」級聯賽熱潮。
截至2025年10月,全國已有16個省份推出類似蘇超的省級足球聯賽。
這些省級足球聯賽,也有不錯的表現。
8月23日開打的2025年伊利內蒙古足球超級聯賽,不僅在綠茵場嗨翻天,還順便帶動文旅和消費。
四輪比賽結束后覆盤,自治區外觀眾佔比從第一輪1.2%提升至第四輪8%,單輪人均消費從第一輪280元提升至第四輪820元,文旅消費環比增速超200%。
內蒙古足球超級聯賽現場
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級聯賽首輪6.6萬名觀眾創造的直接門票收入約50萬元,而同期全省聯動景區接待量突破約12萬人次,帶來的門票、餐飲、住宿綜合收入,是門票收入的40多倍。
湖南省足球聯賽揭幕戰,吸引40877名觀眾到場觀看。
賽事當天催生了4.4億元的經濟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消費在國民經濟中處於基礎性地位,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特別是過去二十年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已逐步從投資和外貿淨出口拉動,轉向科技進步和消費創新驅動。
今年9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地方舉辦大眾體育賽事,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精品賽事、職業聯賽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
10月28日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並作出「加大直達消費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等具體部署。
提振消費,仍將是未來國家經濟戰略的重點方向。
江蘇,為全國提振消費貢獻了一個長效性、可複製的解決方案。
蘇大強,還是強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