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收評:恆生指數跌0.79%,恆生科技指數跌1.76%,電信股走強香港寬頻漲5.38%

2025-11-04 16:12

華盛資訊11月4日訊,港股三大指數普跌,恆生指數跌0.79%,國企指數跌0.92%,恆生科技指數跌1.76%。

恆指成分股中,招商銀行漲2.37%,百度集團-SW漲2.87%,康師傅控股漲3.27%;石藥集團跌4.42%,舜宇光學科技跌4.59%,紫金礦業跌5.36%。

科指成分股中,騰訊音樂-SW漲1.87%,海爾智家漲1.36%,美的集團漲2.12%;商湯-W跌3.42%,地平線機器人-W跌3.10%,理想汽車-W跌3.89%。

板塊方面

餐飲概念走勢分化,百勝中國漲3.83%,九毛九跌0.56%,海底撈跌1.17%。

家庭耐用消費品走勢分化,美的集團漲2.12%,JS環球生活漲1.70%,海信家電漲0.35%,創維集團跌0.50%,TCL電子跌0.54%。

電信股走強,香港寬頻漲5.38%,中國電信漲1.44%,中國聯通漲1.17%,中國移動漲0.58%,電訊盈科漲0.54%。

加密貨幣概念-HK集體走低,國泰君安國際跌14.21%,華夏以太幣跌6.20%,博雅互動跌5.42%,美圖公司跌5.20%,OSL集團跌4.74%。

蘋果概念集體回調,丘鈦科技跌11.60%,鴻騰精密跌6.35%,藍思科技跌6.04%,舜宇光學科技跌4.59%,瑞聲科技跌2.94%。

個股方面

愛德新能源漲290.00%,愛德新能源於2025年11月4日發佈公告,宣佈公司股份將於2025年11月4日下午1時正起恢復買賣。

億華通漲10.07%;金輝控股漲8.86%;

國泰君安國際跌14.21%;明略科技-W跌13.15%;丘鈦科技跌11.60%;

港股全日成交額top10概況

港股全日成交額top10(2025.11.04)

序號

股票名稱

股價/港元

成交額/億港元

漲/跌幅

1

阿里巴巴-W

159.0

143.54億

-2.57%

2

騰訊控股

629.0

94.61億

0.16%

3

小米集團-W

43.42

59.75億

-2.91%

4

中芯國際

71.85

54.99億

-1.37%

5

美團-W

99.9

44.46億

-2.35%

6

泡泡瑪特

217.4

39.12億

-4.06%

7

比亞迪股份

97.1

32.25億

-2.02%

8

百度集團-SW

121.9

31.43億

2.87%

9

華虹半導體

75.8

31.03億

-1.49%

10

友邦保險

79.65

29.42億

-0.38%

大行最新觀點

浦銀國際:投資港股性價比仍較高

浦銀國際認為投資港股性價比仍較高,在美聯儲降息、中美經貿磋商進展等多重利好釋放后,港股短期或呈震盪向上態勢。從估值看,恆指前瞻市盈率為11.6倍,恆生科技指數估值仍低於過去5年均值,配置價值凸顯。資金面上,10月外資對港股淨流入放緩至2.8億美元,反映獲利了結壓力,但若市場情緒保持樂觀,短期回調不影響港股中期向好。該機構預計短期需注意風格切換,價值風格受青睞,中長期看好數字經濟、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政策重點支持產業的結構性投資機遇。

花旗:黃金税收最極端情況下或令採購成本上升7% 行業很可能提高價格以轉嫁成本壓力

花旗發佈中國消費行業報告指出,黃金税收新規可能將珠寶商採購黃金的增值税抵扣率從13%降至6%,在最極端情況下黃金採購成本或上升7%。若零售價格不變,預計老鋪黃金(06181)、周大福(01929)、六福(00590)2026財年淨利潤將分別受到15%、26%及6%的負面影響。花旗認為行業很可能通過提價轉嫁成本壓力,競爭格局或對龍頭企業有利,但政策具體意圖仍不明確,預計未來幾天將有進一步實施細節澄清。

建銀國際料恆指短期仍將維持在26000點上下區間震盪

建銀國際表示,過去一個月港股出現盤整,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下跌1%至5%。行業方面,能源和公用事業板塊表現最佳,分別上漲8%和4%,而醫療保健和資訊科技板塊表現落后,分別下跌12%和4%。中美元首會面成果略超市場預期,雙方在農產品採購、稀土出口管制等議題上達成框架性共識,但尚未形成具法律約束力的正式協議。美聯儲如期降息並停止量化緊縮,但對12月進一步降息存在分歧。該機構認為,兩項"利好落地"后市場未現明顯反彈,顯示投資者已有充分預期定價,預計恆生指數短期內仍將在26000點上下區間震盪,市場情緒仍需新的政策催化或盈利實質改善。

中信證券:電子行業景氣延續 堅定看好四大方向

中信證券發佈電子板塊2025年三季報總結顯示,受AI需求強勁和國產替代加速推動,行業整體收入同比增長15%,淨利潤同比大增46%。消費電子方面,蘋果新機需求強勁帶動手機端表現,IoT端SoC業績邊際放緩;半導體板塊景氣度持續上行,國產算力放量在即;電子零組件中PCB板塊保持高增速,被動元件廠商AI敞口提升。該機構認為AI數據中心需求高增、手機出貨量恢復增長、汽車需求強勁等多重因素支撐行業發展,本土算力突圍趨勢明確,算力相關PCB、國產算力芯片、存儲芯片、果鏈及設備龍頭等細分板塊表現亮眼。展望未來,AI仍是最大驅動力,海外與國產算力共振成長,先進邏輯存儲擴產有望提速,建議關注半導體設備鏈、國產算力鏈、消費電子修復、海外算力鏈四條投資主線。

中信證券:看好佈局歐洲儲能業務的電芯、系統集成環節廠商

中信證券指出,歐洲大儲市場呈現加速增長態勢,負電價頻發推升現貨峰谷價差,多數國家儲能項目收益率已提升至10%-15%,西班牙大停電后各國政府加大支持力度,2025年有望成為歐洲大儲爆發拐點。該機構測算2030年歐洲新增裝機有望達165GWh,2024-2030年複合增速40%,對應1700億元市場空間,其中東歐項目短期快速爆發,西歐南歐遠期體量更大。國產廠商憑藉成本優勢有望持續提升歐洲儲能市場份額,看好佈局歐洲儲能業務的電芯及系統集成環節廠商。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 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 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 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 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 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 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 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