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4 12:03
華盛資訊11月4日訊,港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恆生指數漲0.20%,國企指數漲0.21%,恆生科技指數跌0.20%。
恆指成分股中,中國石油股份漲2.53%,招商銀行漲2.98%,百度集團-SW漲6.50%;泡泡瑪特跌3.88%,舜宇光學科技跌3.85%,紫金礦業跌4.22%。
科指成分股中,騰訊音樂-SW漲2.72%,海爾智家漲2.08%,美的集團漲2.06%;商湯-W跌2.56%,地平線機器人-W跌2.98%,理想汽車-W跌3.03%。
板塊方面
石油與天然氣上揚,達力普控股漲7.51%,中國石油股份漲2.53%,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漲1.43%,中國海洋石油漲1.27%,崑崙能源漲1.25%。
內險股齊漲,中國太平漲2.88%,中國人壽漲2.28%,新華保險漲1.89%,中國平安漲1.77%,中國太保漲1.21%。
銀行普漲,徽商銀行漲3.44%,招商銀行漲2.98%,渣打集團漲2.68%,重慶銀行漲2.36%,中信銀行漲2.32%。
加密貨幣概念-HK下挫,國泰君安國際跌12.87%,美圖公司跌6.28%,栢能集團跌3.26%,OSL集團跌2.97%,金山軟件跌1.00%。
黃金與貴金屬普跌,靈寶黃金跌5.12%,潼關黃金跌4.85%,紫金礦業跌4.22%,山東黃金跌4.13%,赤峰黃金跌3.65%。
個股方面
億華通漲8.44%;達力普控股漲7.51%;百度集團-SW漲6.50%;
國泰君安國際跌12.87%;丘鈦科技跌8.91%;力勤資源跌7.04%;
港股半日成交額top10概況
港股半日成交額top10(2025.11.04) |
||||
序號 |
股票名稱 |
股價/港元 |
成交額/億港元 |
漲/跌幅 |
1 |
阿里巴巴-W |
162.1 |
43.19億 |
-0.67% |
2 |
騰訊控股 |
638.5 |
41.55億 |
1.67% |
3 |
中芯國際 |
73.85 |
31.00億 |
1.37% |
4 |
小米集團-W |
43.84 |
26.67億 |
-1.97% |
5 |
華虹半導體 |
78.3 |
20.13億 |
1.75% |
6 |
泡泡瑪特 |
217.8 |
19.84億 |
-3.88% |
7 |
美團-W |
101.3 |
17.93億 |
-0.98% |
8 |
百度集團-SW |
126.2 |
17.13億 |
6.50% |
9 |
比亞迪股份 |
97.9 |
14.32億 |
-1.21% |
10 |
友邦保險 |
80.25 |
14.31億 |
0.38% |
大行最新觀點
華泰證券:南向流入是港股資金面的核心增量來源 料明年南向及外資流入結構更加均衡
華泰證券指出,今年南向資金流入破萬億港幣成為港股核心增量來源,預計2026年南向資金流入規模或在7500-9800億港幣,較今年下降約20%-40%,主要因公募港股配置比例已接近合理水平。外資方面,在中國基本面預期企穩和人民幣匯率升值催化下仍有增配空間。港股主要指數年初至今上漲超30%,在萬億資金南下和估值提升驅動下呈現極致成長風格。展望2026年上半年,海外流動性寬松預期升溫疊加春季躁動,成長股仍有高斜率空間,后續需適時增配周期風格並左側佈局"真價值"標的。
浦銀國際:投資港股性價比仍較高
浦銀國際認為投資港股性價比仍較高,預計市場短期將呈現震盪向上態勢。從估值看,恆指前瞻市盈率為11.6倍,恆生科技指數估值仍低於過去5年均值,配置價值凸顯。資金面方面,10月外資對港股淨流入放緩至2.8億美元,反映前期獲利資金開始了結,但若市場情緒保持樂觀、流動性充裕,短期回調不影響港股中期向好。該機構預計短期大盤風格贏率較高,價值風格受青睞,需注意風格切換,中長期看好數字經濟、高端裝備、低空經濟、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政策重點支持產業的結構性投資機遇。
招銀國際:蘋果4Q25指引正面因強勁的iPhone需求
招銀國際研報顯示,蘋果公司發佈穩固的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8%,調整后每股收益增長13%,主要受iPhone/Mac銷售及創紀錄服務收入推動,但大中華區收入下降4%。管理層對4Q25營收指引為同比增長10-12%,超出市場預期,毛利率指引維持47-48%的強勁水平。該機構認為樂觀指引緩解了市場對iPhone 17需求和關税影響的擔憂,並看好由iPhone Air等新產品和AI功能驅動的強勁周期,建議關注高端智能手機供應鏈中的港股標的,包括立訊精密、瑞聲科技、鴻騰精密和比亞迪電子等在新產品周期中能提升價值含量的公司。
中信證券看好具身模型進一步成為產業發展的焦點
中信證券指出,隨着全國數採工廠建設加速,我國具身智能產業鏈以真實數據構築模型訓練優勢,解決數據匱乏問題。數據要素循環流通為下游模型開發者提供持續語料,同時為上游整機廠帶來"半商業化"階段訂單。相比海外高昂用工成本,國內數據採集規模化潛能更充分,數據積累有望成為產業寶貴資產。該機構預期具身模型將成產業發展焦點,推高數據採集重要性,建議關注在數據要素、模型訓練及本體構型環節具備橫向貫通能力的相關標的。
華泰證券:展望2026年 多個宏觀層面的不確定因素變得更為積極、明晰
華泰證券展望2026年,預計國內外宏觀環境趨於積極明晰,地產去槓桿衝擊邊際緩解,財政政策積極有為將提振總需求,私有部門和高新技術產業資本開支有望加速,AI、高端製造、高端醫療等領域投資亮點紛呈。海外方面,美國政策無序性下降,全球寬松政策同步,中美經貿關係波動性回落。該機構預計2026年實際GDP增長維持5%左右,名義GDP增長從4%回升至4.8%,美元計價名義GDP增長從3.7%反彈至8.6%,PPI回升顯著,人民幣升值加速至年底6.82,地產周期下半年有望企穩,企業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率繼續修復。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 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 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 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 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 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 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 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