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4 08:45
來源:醫藥投資部落
2025年,「BD」成為創新葯行業最炙手可熱的關鍵字,也是創新葯企業市值躍遷的最大催化劑,沒有之一。
這種對於創新葯企業的審美偏好,一方面是對國產優質管線兑現全球市場價值的巨大期許,另一方面,多少也藴含着對於國內創新葯市場支付能力的些許失望。
同一款管線,在中美兩個市場,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故事。
以近幾年來爆火的CAR-T療法為例,中國創新葯企業傳奇生物的CAR-T療法Carvykti,在2025年前三季度,已經在美國市場拿下13.32億美元的銷售金額,已經穩穩地躋身「重磅炸彈」的行列。
但是在國內市場,CAR-T療法的商業化現狀卻讓人揪心:在多款CAR-T療法競相上市之后,尚無任何一家公司實現盈利。
就在今年6月,多家媒體報道,傳奇生物已經取消了國內的銷售和市場團隊。
有行業人士表示,撤銷國內銷售團隊,意味着傳奇生物將聚焦於盈利能力更強的海外市場,而CAR-T療法的商業表現一直低於預期的國內市場,暫時還不是傳奇生物的重心所在。
究其原因,對於單價普遍在100萬以上的CAR-T療法,在純靠自費支付的國內市場,終究還是潛力有限。
CAR-T療法是高價治療產品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對於任何年度治療費用超過20萬的治療產品,無論是創新葯還是創新醫療器械(比如TAVR),在國內的商業化進程都會遭遇類似的問題。
需求確實是存在的,支付能力也確實是跟不上的。
根據多家機構聯合發佈的《中國創新葯械多元支付白皮書(2025)》的測算數據,2024年國內創新葯銷售市場規模估算達1620億元,但支付結構失衡:醫保基金支付金額約710億元,佔比為44%;個人現金支付金額約786億元,佔比為49%;商業健康險支出金額約124億元,僅貢獻7.7%。
很顯然,無論是醫保支付力度還是個人支付能力,短期內不可能突變。
佔比不足8%的商業保險,成為唯一可以期待的那個破局變量。
正向的變化,也確實在悄然發生。
10月30日,2025年國家醫保談判正式啟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談判機制出現重大創新:在基本醫保目錄之外,首次正式引入「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葯品目錄」。
這是首次把醫保和商保的職責邊界在國家層面制度化,有望確立「基本醫保保基本、商業健康險保創新」的雙輪驅動模式,為國內高單價的醫療產品支付破局帶來了全新希望。
據悉,商保目錄配套有多項創新支持措施,比如:納入商保目錄的創新葯可不計入基本醫保的自費率指標,符合條件的藥品也可不納入按病種付費範圍,這將有效解除醫療機構使用高值創新葯的管理顧慮。
有媒體報道,CAR-T療法作為「高價醫療產品」的典型代表,已經有廠家通過協商,順利進入商保創新葯目錄。
這不僅僅是處於商業化困境中的CAR-T療法的一個重大利好,對於整個創新葯產業而言,這意味着第二增長曲線正式打開。
有研究機構測算,到2035年,商業保險在創新葯械中的支付佔比將達到44%,對應的金額約為4000億~5000億。
此外,有市場人士認為,進入商保目錄之后,創新葯企業的臨牀推廣模式,有望告別此前以自費或地方特藥備案為主、院內難以閉環結算的路徑,進入到有統一準入規則、可直接掛網採購、能與商保直連直付並在DRG/DIP之外結算的標準化院內流程。
也就是説,商保創新葯目錄的推出,不僅是可觀的增量支付能力的出現,還是創新葯市場準入的拐點。
這對於降低創新葯企業的入院難度和推廣成本,將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商業保險創新葯目錄這一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近期全市場創新葯板塊大漲,其中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在最近2個交易日分別大漲4.84%和2.13%,勢頭頗為迅猛。
在制度性變革的拐點之際,創新葯板塊的長期配置價值凸顯無疑。
在長期的系統性機會面前,ETF以其分散化、低成本、高透明和便捷性的特點,為踐行長期投資理念提供了絕佳的工具載體。
以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為例,這是一隻專注於港股創新葯領域的ETF基金,覆蓋一籃子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創新葯龍頭企業,前十大持倉股的佔比超過70%,具備「集中進攻」的特點。
與多數醫藥主題指數包含CXO、中藥或醫療器械公司不同,這隻ETF100%聚焦創新葯研發公司,完全剔除CXO(醫藥外包)企業,使其成為投資國產創新葯硬核力量的純粹工具。
同時,這隻ETF提供了靈活而全面的投資方式,除了場內的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之外,還有場外的聯接基金(025221)。
責任編輯:張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