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牛市下券商成最大贏家:五大巨頭合賺825億,中信證券攬獲328億投資收益

2025-11-03 19:24

截至10月30日,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度業績報告披露完畢。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券商行業整體表現亮眼,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華泰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5家公司淨利潤突破百億元大關,合賺超過825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以239.16億元位居行業榜首,國泰海通淨利潤230.5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2.59%。

50家披露數據的券商中,僅華創雲信淨利潤不足1億元,絕大多數券商實現了正增長,其中15家券商淨利潤增速超過100%,行業整體呈強勁復甦態勢。

從業務結構看,在A股市場交易活躍、投資機會增多的背景下,經紀業務與投資業務成為推動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經紀業務收入普增,17家投行收入下滑

受益於三季度A股市場交易量放大,特別是科技股行情持續活躍,吸引大量資金進場交易,券商經紀業務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搜狐財經統計,在50家披露數據的券商中,前三季度所有券商經紀業務悉數實現正增長,其中3家公司同比增幅超過100%。

國聯民生證券表現最為搶眼,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從去年同期的3.98億元增至15.65億元,增幅高達293.05%,增速位居行業第一。國泰海通國信證券緊隨其后,分別增長142.80%和109.30%。

從絕對規模看,中信證券經紀業務收入達109.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1.54億元增長52.90%,穩居行業首位。國泰君安同樣表現優異,經紀業務收入從44.54億元增至108.14億元,增速在大型券商中最高。

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中國銀河等大型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均超過60億元,同比增速在65%至75%之間。此外,中小券商在經紀業務拓展上展現出強勁勢頭,第一創業財達證券中銀證券等公司增幅均超過80%。

與經紀業務的普遍增長不同,券商投行業務表現分化明顯。

大型券商在投行業務方面依然保持着顯著優勢。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頭部券商不僅規模領先,增長率也保持在20%以上。

具體而言,中金公司以29.40億元的投行業務收入位居行業前列,同比增42.55%。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分別以36.89億元和18.46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后。

安證券和國聯證券在投行業務方面表現突出,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164.73%和160.77%。西南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從0.73億元增至1.63億元,增幅122.84%,展現出較強的業務拓展能力。

17家券商投行業務出現下滑,廣發證券投行收入下跌2.99%。太平洋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從1.42億元降至0.55億元,跌幅達61.49%。中原證券錦龍股份紅塔證券等公司投行業務收入跌幅均超過40%。

6家券商兩融業務仍虧損,中信證券降17%

三季度,多家券商公司投資收益實現倍數增長。

據數據,在披露數據的50家券商中,超過八成券商投資淨收益實現正增長,其中19家公司增幅超過100%。

從絕對收入看,中信證券投資淨收益高達328.38億元,同比增長195.92%,穩居行業第一。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分別以183.74億元和161.40億元的投資收益位列第二、三位。

從增幅看,財通證券投資淨收益從去年同期的0.25億元增至23.17億元,由於基數小,增幅高達9022.70%。浙商證券中國銀河分別以652.93%和572.06%的增幅緊隨其后。

此外,申萬宏源投資淨收益從20.17億元增至127.44億元,增幅達531.69%;中銀證券從0.80億元增至2.76億元,增幅246.32%;華西證券從2.48億元增至6.64億元,增幅167.53%。

不過,仍有部分券商投資業績不盡如人意。華林證券國盛證券中原證券投資淨收益分別下滑40.24%、34.58%和51.75%,華創雲信長城證券也下降21.18%、15.97%。

下半年A股兩融市場持續活躍,8月5日兩融余額首次站上2萬億元關口,10月29日兩融余額更是突破2.5萬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國泰海通以52.08億元的利息淨收入位居榜首,增幅也高達232%。華泰證券中國銀河分別以32.70億元和32.07億元緊隨其后,處於第一梯隊。不過,「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利息收入7.64億元,同比下滑16.88%。

部分中小券商兩融業務擴張明顯。長城證券利息淨收入1.97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0倍。中原證券利息淨收入從1.23億元增至2.82億元,增幅129.03%;財達證券從0.58億元增至1.33億元,增幅130.36%;西部證券東北證券等公司均實現扭虧為盈。

不過,仍有6家券商利息淨收入為負,包括中金公司天風證券首創證券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